APP下载

头针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5-02-09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8期
关键词:廉泉头针中风病

王 姣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 300451



头针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姣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300451

摘要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喎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病。因其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相似,故名中风。本病多见于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

关键词头针中风病治疗综述

近年来,头针治疗中风病的文献报道较多,本综述依据近15年有关头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报道以及学术研究,对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偏瘫、共济失调、失语、呃逆、小便失禁、卒中后抑郁进行了概括总结,以期进一步说明头针在中风病治疗中的疗效。

1头针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指在头皮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确立相应的头穴线。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手足六阳经均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除手少阴心经与足厥阴肝经经脉直接循行于头面,其他阴经均通过其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后到达头面部。在气街学说中“头之气街”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有“气出于脑”的阐述。

《铜人》记载头临泣:治卒中风不识人,目眩鼻塞,目生白翳,多泪。《内经·五乱篇》:“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针灸甲乙经》:“病汗不出,而呕苦,百会主之”。这些针灸经典理论都为头针疗法的形成与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2头针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2.1中风后偏瘫谢天亮[1]以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100例患者,头针均取“焦氏头针三区”为主,即: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早期针刺取头针对侧三区;后期针刺为两侧交替进行,每次留针40min以上,每10min行手法捻转一次,每次持续3min,频率为250次/min。10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28例,显效37例,好转31例,总有效率达96%。黄国明[2]选用头针滞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50例病患,选取患肢对侧头针运动区。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毫针与头皮呈30°夹角进针后,行单向捻转,造成人为滞针状态。每30min行手法操作5~6次,留针6h后将毫针拔出。经统计学分析,50例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5例,有效3例,治愈率81%,总有效率100%。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吴风华[3]将11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根据头颅CT扫描所呈的不同病变部位,结合大脑皮层功能定位,针刺相应的对侧头部穴线。1次/d,留针40min,行针过程中予捻转手法刺激。110例病患基本治愈29例,显著好转57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95.5%。苏尔亮[4]采用“仿舌定位头针”配合“巨刺三步法”,治疗10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基本痊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达92.4%。

2.2平衡功能共济失调是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性发生紊乱,不能维持躯体的姿势和平衡。王金海[5]等参照《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选取双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采用头穴透刺法治疗34例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其有效率达97.1%。张玉莲[6]运用“调理髓海”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共济失调患者,头部取“调衡三针”、“调运三针”、“调颤三针”,项部取风池、风府、完骨、天柱、颈3~颈6夹脊,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效果。肖震心[7]采用头针结合体针的针刺方法,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40例患者。头针取枕下旁线,配合颞后线。毫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夹角进针,刺入帽状腱膜层后,沿穴线方向刺入1~1.5寸,快速捻转针柄,左右幅度≤180°,频率为150~200次/min,留针30min。每日行针2次。针刺30d。根据Berg平衡量表评定,4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7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2.5%。

2.3呃逆中医学认为,呃逆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胃气上逆动膈所致。西医学认为,呃逆属膈肌痉挛,与迷走神经兴奋有一定关系。迷走神经在头部、颈部、胸腹各部均发出众多分支。迷走神经在头部分支位于额旁二线。魏爱翔、安玉兰[8]对50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针刺额旁二线、胃区,刺激其大脑皮层,通过反射弧使迷走神经抑制,消除呃逆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经治疗,治愈38例患者,有效率为98%。祝波、焦杨[9]对23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针刺双侧胃区和胸腔区 ,并取内关、中脘、膻中、膈俞。一次性治愈12例,一次性治愈率达52.17%。朱启玉[10]采用焦氏头针配合体针治疗2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头针取双侧胃区,体针选穴为双侧内关、足三里。共治愈22例,好转4例,治愈率达85%。

2.4失语孙正军、赵秦[11]对35例中风后失语患者行头针针刺治疗,根据中风失语的类型,选取相应的头针治疗区。运动性失语取语言一区、命名性失语取语言二区、感觉性失语取语言三区。配穴选取廉泉、通里、金津、玉液为主。行头针治疗时,针体与头皮成30°夹角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平刺2cm,捻转频率为200次/min。采用强刺激, 1次/d,30min/次 。治疗后,言语功能改善有效率达74%。杨丹、韩宝杰[12]将67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治疗,针刺言语一区、言语三区;对照组针刺廉泉及旁廉泉。治疗组言语功能恢复5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达94.29%。孙铭[13]将160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成头皮针治疗组100例,传统针刺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针刺语言二区、三区,针刺治疗时针体刺入帽状腱膜下,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并加用电针增加刺激量。对照组选取廉泉、通里、金津、玉液。廉泉行提插泄法,针感达到舌根为度;通里行提插捻转补法;金津、玉液点刺放血。两组均为1次/d。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王素霞、杨传彪[14]以头针为主,取言语三区,配合电针治疗5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并与40例常规针刺(选取廉泉、哑门、通里、百会、太溪)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优于对照组(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娜、黄琳娜[20]等将48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4例。治疗组施以“方氏头针”,并配合体针、舌针(选取肩髃、曲池、外关、环跳、足三里、太冲、廉泉、金津、玉液等)治疗;治疗组仅以体针、舌针治疗。治疗后,方氏头针结合舌针、体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2.5小便失禁祝天翔、陈华平[15]对60例中风后小便失禁患者针刺双侧足运感区,并选取神阙、中极、关元、气海、八髎穴行温和灸法,60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27例,有效13例。孙晓合[16]采用头针治疗38例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选取双侧足运感区、生殖区。针具常规消毒后,针体与头皮成20°~30°夹角,刺入头皮达帽状腱膜下,沿刺激区刺入2~3cm,行捻转手法2~3min,频率≥200次/min,每30min捻转1次,留针60min。1次/d。38例患者中基本痊愈22例,显效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2.11%。

2.6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孙祥龙[17]将1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予以头针(选取额中线、额旁1线、额旁2线、额旁3线)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氟西汀治疗。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达75%。刘方超[18]把10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A组44例、B组36例、C组28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和抗抑郁药物治疗。A组患者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B组患者采用单纯头针治疗,C组患者予单纯运动疗法。头针主要选取患者健侧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顶中线。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amilton 抑郁量表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B组、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杨沈秋、王伟华[19]把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头针联合体针治疗,主要选取额前区、额区、膻中、劳宫(双)、大陵(双)、安眠(双)、太冲(双)。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路优泰 600mg bid)治疗,联合组采用头针配合药物治疗。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SSH)、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中Barthel指数(简称Bl)评分,治疗组愈显率为60.0%,对照组为60.0%,联合组为85.0%,联合组愈显率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综上所述,头针治疗中风病的报道较多,各报道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显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相关文献报道可以看出目前研究多偏重于临床观察,且大部分样本量较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相对较少;其次,大多数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临床疗效上,而有关头针治疗中风病机理的探讨比较欠缺。此外,对于针刺治疗的时机、手法和各种综合疗法的运用方面各家之言甚多,未能形成一种相对规范的治疗规程。这些都是今后在临床及科研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天亮.以头针为主治疗偏瘫100例临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2):1140.

[2]黄国明.头针滞针法治疗中风偏瘫50例〔J〕.中医杂志,2001,15(11):816-817.

[3]吴风华.以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分析〔J〕.中医民间疗法,2010,18(4):10-11.

[4]苏尔亮.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105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3,19(3):27-28.

[5]王金海,杜小正,赵敏,等.头穴透刺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2):40-42.

[6]张素玲,张玉莲. 张玉莲教授“调理髓海”针法治疗中风后共济失调经验〔J〕.中国针灸,2014,34(8):807-809.

[7]肖震心.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12-13.

[8]魏爱翔,安玉兰.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合并顽固性呃逆50例〔J〕.中国民间疗,2011,19(11):17.

[9]祝波,焦杨.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25-126.

[10]朱启玉.焦氏头针配合体针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2):1673-1674.

[11]孙正军,赵秦.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27-28.

[12]杨丹,韩宝杰.针刺头针言语一区与言语三区治疗中风后失语 35例观察〔J〕.陕西中医,2011,27(10):33-34.

[13]孙铭.头皮针语言区治疗中风失语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29-30.

[14]王素霞,杨传彪.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失语症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1,33(9):47.

[15]祝天翔,陈华平.头针、艾灸治疗中风病人的小便失禁60 例临床报告〔J〕.大家健康,2012,6(12):32-33.

[16]孙晓合.头针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3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6):9-10.

[17]孙祥龙.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92-1093.

[18]刘方超.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33-734.

[19]杨沈秋,王伟华.头针配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9-11.

[20]黄娜,黄琳娜,安军明.方氏头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48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1):29-31.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5-01-20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8-2446-03

猜你喜欢

廉泉头针中风病
探议廉泉穴※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
针刺廉泉穴、旁廉泉治疗中度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廉泉合谷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31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