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源性猝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

2015-02-09韦余艳周玮芳徐进霞朱时发渠莉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8期
关键词:心源性家属危险

韦余艳 周玮芳 徐进霞 朱时发 渠莉莉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 222100



心源性猝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

韦余艳周玮芳徐进霞朱时发渠莉莉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222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脏病患者可预见性的护理,减少心源性猝死。方法:实施可预见性护理,制订心源性猝死急救知识教育方案,对患者及家属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结果:提高对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的识别,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心源性猝死相关急救知识认知度,为心源性猝死的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提供依据。结论:提高护理人员识别救治能力,提高公众现场急救知识的认知和操作水平,提高全民急救能力,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降低了死亡率。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危险因素预见性护理

世界卫生组织将发病6h内的死亡定为猝死。2008年AHA、ACC、ESC共同修订了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定义,即发生在医院外、急诊室或送往医院的途中,任何心脏疾病导致的,症状发作1h内的死亡[1]。SCD具有突发性、难预测性的特点[2],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抢救难度,给家属带来了痛苦;护理人员一般是患者发生SCD的第一目击者,因此,护理人员要能识别SCD的高危因素,实施可预见性护理,不仅可在院内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还可通过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之掌握识别SCD的高危因素,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减少SCD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1SCD的流行病学及病因

全世界每年超过30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我国每年大约也有50万人次,居死亡原因首位;SCD占猝死的66%~80%,多见于65岁以上男性患者,且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3]。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增高SCD发病率增加;肥胖人群的增多使中青年SCD的发生也逐年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的SCD占86%,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占66%[4];SCD的病因还包括心肌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瘤破裂、肺动脉栓塞等。

2SCD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1诱发因素大多数SCD患者有明显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暴饮暴食、便秘、吸烟、饮酒、感染、高血压、心理压力、情绪紊乱等,这些不良因素可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患者发生心律紊乱而发生SCD。剧烈活动、过度劳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特别是冠心病患者,易诱发室颤;饱餐后胃肠道反射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使回心血量减少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吸烟可促使冠状动脉斑块的炎症反应,加速斑块的破裂,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炎症的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等能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并引起心肌细胞电传导异常[5];大量饮酒、高血压、情绪激动等使心肌兴奋性提高而诱发SCD。

2.2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引起SCD;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心律失常,猝死的危险性大,以24h内多见;心肌梗死后LVEF<40%伴有非持续性或可诱发、药物不可抑制的室性心动过速者,SCD的5年发生率为32%[6];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房室阻滞和室内阻滞等也引起SCD。

2.3心源性晕厥由于心输出量突然降低引起脑缺血而诱发的晕厥为心源性晕厥;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若出现晕厥应高度警惕猝死的危险[7];有研究显示:有晕厥病史的患者1年内SCD发生率约为45%。

2.4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增加SCD的发生。患者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利尿药等药物,伴有食欲减退或饮食不均衡发生电解质紊乱,出现严重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时可诱发室颤,使SCD的危险增加;高钾血症导致房室阻滞、室内阻滞等也可发生SCD。

2.5其他发生过心脏骤停者是发生SCD的最高危险因素,在心脏骤停幸存者中,大约有一半在1年内有再次发生心脏骤停的可能; 01:00~06:00和06:00~12:00是发生SCD的高峰,美国把06:00~10:00称为危险死亡时间[8]。

3SCD采取的预见性护理措施

3.1消除诱发因素消除诱发因素是预防SCD的关键。情绪波动、心理压力、饱餐、睡眠不足、疲劳、剧烈活动、便秘等均为SCD的诱发因素,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有猝死高危风险的患者及家属给予相关知识宣教,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刺激,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饱餐,保持大便通畅,根据病情指导合理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诱发因素。

3.2识别先兆症状 SCD前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慌、心悸、憋气、呼吸困难、极度乏力、出冷汗、腹痛等;在老年患者猝死临床分析中显示,有先兆症状者占54.84%[9];这些症状对发生SCD虽然不具特异性,但临床上作为预防SCD的发生有重要价值;告知高危患者若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认真测量血压、脉搏,监测心电图等变化;住院患者加强巡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3.3时刻关注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对高危患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良、经常使用排钾利尿剂的患者,一定要定时检测电解质,根据检验结果及时补充;发现血钾低的患者,可口服补钾时配以牛奶、果汁或放入稀粥中带服,多食紫菜,严重者用微量泵静脉滴注氯化钾,补钾速度20~40mmol/h,输注过程中严格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检测尿量和血钾浓度。

3.4心源性晕厥的护理心源性晕厥患者应采取的措施[10]:(1)去枕平卧,抬高下肢15°~30°有利于增加脑部供血;(2)高流量吸氧(5~6L/min);(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开通两路静脉;(4)心率缓慢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5)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保暖;(6) 针刺人中、百会等穴位;(7)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抢救药品,随时准备抢救

3.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变化,及时做好记录,有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的患者,要严格监测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波形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3.6注意猝死高发时段护士的正常查房和巡视是发现病情的主要途径。特别在06:00~10:00高发时段,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不要认为在安静状态、睡眠时是“安全”的时间,在病房内是“安全”的地点,无论白天、夜间都要认真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波形,尤其高危人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养成积极的护理意识,培养评判性思维,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处理。

3.7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给予入院指导,消除陌生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结合病情,适时给予心理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支持,积极接受治疗。做好出院宣教:定期复诊,进行积极、合理、有效的治疗,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可行性的有氧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坚持饮食清淡,低盐低脂,多吃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在理想的水平。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源性猝死相关急救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先兆症状及体征,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与疾病卡,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服用;患者家属应积极配合和支持治疗,创造良好的身心环境,避免患者独居,同时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会应急处理,并尽快呼叫“120”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4讨论

猝死事件发生急骤,猝死前病情大多较稳定又缺少预兆,难以预测,故一旦发生幸存机会极低,患者突然死亡,处理不好家属不易接受,极易引发医疗纠纷[11]。因此,正确认识猝死,熟练掌握猝死的判断急救与护理,识别SCD高危患者,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防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预高血压,积极治疗高血脂、控制理想血糖水平,戒烟酒、控制体重[12],避免发生SCD。护士能根据SCD的诱发因素,先兆症状加强对SCD高危患者的识别,做好心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主动观察、收集临床资料,应用评判性思维,加强高危时段护理人力的配备,对降低SCD死亡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于院外,第一目击者中有72%为患者家属,家属在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SCD抢救的成功率,制订心源性猝死急救知识教育方案,对患者及家属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急救知识培训方式,以提高SCD院前抢救的能力,提高公众现场急救知识和救护能力,加大对心脏病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力度,使患者在院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减少SCD发病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Al-Khatib SM,Sanders GD,Carlson M,etal.Preventing tomorrow’s sudden cardiac death today:dissemination of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prevention〔J〕.Am Heart J,2008,156(4):613-622.

[2]姚锦萍,张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应对措施〔J〕.中国临床护理, 2010,2(1):30-31.

[3]杨荣平.心源性猝死的当代认识及进展〔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1):59-63.

[4]马玉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和预警因子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2-43

[5]Drechsler C,Grootendorst DC,Pilz S,etal.Wasting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a post hoc analysis of 4D (Die Deutsche Diabetes Dialyse Studie)〔J〕.Am J Kidney Dis,2011,58(4):599-607.

[6]袁晓红.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2):137-138.

[7]金丽芬,朱珂漫,戴艺.心源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因素探讨〔J〕.护士修杂志,2011,26(20):1843-1845.

[8]冯振勤.心源性晕厥54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3):283-284.

[9]邹雨珮,甘华田.老年患者猝死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27-2228.

[10]曹晓梅.心源性晕厥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9):112.

[11]方雪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及预见性护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1):76-78.

[12]陈朔华,陶杰,朱颖.中老年病人再发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J〕.全科护理,2014,12(27):2522-2524.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02-0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8-2444-02

猜你喜欢

心源性家属危险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喝水也会有危险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
拥挤的危险(三)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