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02-09杨少芬马锦萍李佩琴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92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0期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考核

杨少芬 马锦萍 李佩琴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925

护理专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紧缺人才专业之一,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护理教育的核心[1]。病理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高职护理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但长期以来,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被认为缺乏护理专业特色,未能紧扣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临床护理工作脱节[2]。为此,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找出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力求为学生后期专业课的学习和成为高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 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找出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查对象为:175名完成了3年制护理专业所有课程的理论学习,并在广东地区各二甲以上医院进行了为期1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且参加了护理执业资格考试的护生,他们能从临床护理工作和执业资格考试的角度对病理学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160名已在校学习2年,完成了护理专业所有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的护生,他们能从病理学是否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支撑作用提出意见和建议。访谈的对象除了上述学生外,还有护理专业课教师及临床护理专家。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方面

1.1.1 使用的教材内容滞后。教材未能摆脱以疾病为中心的旧格局,很大程度上是医学本科教材的压缩版。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轻职业技能的衔接和培养;重疾病形态变化及机制的阐述,轻疾病与临床护理的联系;重疾病的医疗诊断,轻疾病的护理诊断;重疾病的防治原则,轻疾病的护理原则。教材内容多且难度大,与教学大纲要求不配套。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高职护理教育的要求,背离了“必须”和“够用”的原则。

1.1.2 安排的教学内容欠妥。病理学的教学时数随着人文学科比例的增加而被大大缩减的情况下:一是把有限的学时放在了病理学总论的学习,忽略了各论的教学内容不妥;二是过于注重病理学形态描述及机制的讲解,忽略了应用性和实践性知识的传授不妥;三是实验教学均以验证性试验为主,忽略了设计性及探索性实验内容不妥。病理学的教学内容未能与护理岗位工作需求紧密关联。

1.1.3 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病理学的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满堂灌”为主,但高职教育毕竟不同于其他层次学历教育,虽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可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却十分不利。教学方法改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需求。

1.1.4 实行的考核方式欠佳。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缺少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考核内容以记住了多少知识为主,缺少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考核体系以教师为考核主体,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最终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很少考虑如何学会运用知识和锻炼技能。

1.2 教师方面

1.2.1 缺乏护理专业知识。病理学教师多数是基础医学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对于护理岗位工作特点及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认识有限,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病理学知识与护理工作实际联系起来。

1.2.2 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多数病理学教师从高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教学工作,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观念陈旧,动手能力差。只能进行理论教学,而无法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经验的指导。

1.2.3 缺乏教育理论和技能。病理学教师均为医学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在教学技巧上只能靠自身的摸索和积累,很少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1.3 学生方面

1.3.1 专业价值观模糊。有些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究其原因是考虑到就业前景较好,而本身并不热爱护理专业,也没打算长久从事护理工作,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有些学生之所以进入高职院校,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家庭经济困难无耐而为之,消极情绪及不良心理因素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处于混文凭的状态。

1.3.2 学习方式不适应。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习方式,依赖性强,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而病理学的教学时数比较有限,对于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方式十分排斥。

2 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推进病理学课程改革

2.1.1 编写特色教材,体现护理专业特点。(1)教材编写应以护理专业就业为导向,以护理专业教学大纲为原则,以护理工作实际应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2)教材内容要贴近护理岗位和职业考试的要求。章节前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素养三方面)及导学部分(可以是案例也可以是问题),使学习内容具有方向性和趣味性;章节中应淡化过于专业的病理知识,加强病理学知识点与临床护理的联系,增加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原则,及时融入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和新技术,使教材紧跟临床步伐,内容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章节后附上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习题,力求与“双证书”制度接轨,使教材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3)教材的内容不宜太广太多,应以护理工作够用为度,教材的难点不宜太多太深,应符合高职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2.1.2 优化教学内容,紧贴护理岗位需求。由于课时少,而教材内容却很多,如何取舍成了教学的难题。多数高职院校把有限的学时放在了病理解剖学总论的学习,而病理解剖学各论的内容基本不讲,甚至完全不讲 。但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对于护理岗位需求、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及对护生后续专业课学习的支撑作用来说,病理学三大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各论、病理解剖学总论。表明病理生理学及病理解剖学各论的知识对于护理专业更具实用性。这是因为前者主要是探讨疾病发生的机制,能指导护士解释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后者是具体到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和规律,当临床上患者出现某一症状时,护士能对为何出现此症状、该如何护理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在患者的病情变化上具有预见性。但病理解剖学总论侧重于形态变化的描述,而护理岗位无需看显微镜进行病理诊断,不需要具备阅片能力,故实用性不大。所以要使病理学在临床上很好地学以致用,教学上应加强对病生及常见病的学习,突出对生命体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减少对病解形态变化的描述。这样才能使课程教学与护理实践及行业准入标准接轨。

2.1.3 融会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教师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但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它适用的场景和使用的频率[3]。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中,一方面应根据专业性质、学生特点、课时多少、内容的不同、要求的不一样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注重方法之间的互补性、融合性和适用性。(1)病理解剖学总论的内容概括性、综合性强,跨度大,适合采用讲授法、比较法、归纳法、演示法和问答法;(2)病理解剖学各论的内容比较系统,针对性及条理性清晰,适合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研讨法和项目法;(3)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侧重于机制的探讨,适合采用团队学习(TBL)、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科研式和讨论式教学法。此外,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还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融会多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掌握病理学知识的同时,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1.4 完善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如何“考”,往往决定了学生如何“学”,也就决定了教学质量。完善病理学的考核方式,重点应抓住三方面:(1)考核内容。一是内容要多样,除考理论知识,还要考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题型要与护理职业资格考试有效衔接;(2)考核方法。由于病理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实践考核所占比例较少。在考核方法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要把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小测验等情况纳入总成绩,用形成性考核取代终结性考核;(3)考核主体。发挥学生在团队学习中的自评与互评作用,把学生的评价结果汇入学业成绩,变以教师为主的单方评价为师生一起参与的多方评价,使考核结果更为合理。

2.2 以提升高职护理教学水平为目标,加大病理学教师的再培训 教师的学识及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病理教师,不仅应具有渊博的病理学科知识,还应具有护理及高职教育的知识储备,更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及过硬的教学、教研能力。病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才能真正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2.2.1 加强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师必须对护理工作特点及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深入的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病理学知识与护理工作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体现课程的专业特点。学习方式可通过观摩护理专业课教学、请护理专家办讲座、与护理系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跨学科听课、自学等等。

2.2.2 提升病理教师的“双师素质”。高职教育需要既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又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教师通过挂职顶岗、岗位培训等形式参加临床实践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及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同时与医院合作举办各类培训班,让教师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除了学校外部因素的推动外,更重要的是要内化为教师对提升“双师素质”的自觉行为。只有内外因素共同推进,才能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2.2.3 抓好教师的岗前培训和知识更新。对于新教师,一是要抓好岗前培训,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法规的学习;二是要实行导师制,让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和帮助新教师,使他们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对于在职教师,要通过“外送”和“内培”的方式加强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的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让他们成为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教学水平高的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师。

2.3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增强信心并转变学法

2.3.1 培养学生专业情感,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在病理学教学中应融入专业思想教育,充分发掘和利用《病理学》潜在的人文教育资源,找出恰当的切入点,通过自然且贴切的过渡把活生生的事例和人物故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价值。学生只有内化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深刻理解和急切需求,才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才能明显地提高学习成绩。

2.3.2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带领学生冲破传统教育的禁锢,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十分重要。在病理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督促,教会学生懂得如何查文献,如何检索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找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何用储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尝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先进的团队及个人、鞭策落后团队及个人,形成一股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领会学会学习的深远意义,才会积极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快速适应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是学校工作的永恒话题和中心内容,不同时期对教学改革有不同的要求和期盼。现阶段,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使课程建设贴近护理岗位特点和需求,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找出问题,针对问题找出差距,根据差距采取措施。经教改前后的比较发现,教改后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患者情况、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比教改前的学生更强。说明我院病理学的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笔者期待,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能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打下扎实基础,能为护理专业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1]闫春梅,邢爱红,王宁.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33-35.

[2]亢春彦,张秀芝,肖红.基于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病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15-516.

[3]宋孝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34-135.

猜你喜欢

病理学病理考核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