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研究诊治糖尿病胃轻瘫研究进展
2015-02-09李金峰
李金峰
(长葛市中心医院 中医科,河南 长葛 461500)
中西医研究诊治糖尿病胃轻瘫研究进展
李金峰
(长葛市中心医院 中医科,河南 长葛 461500)
糖尿病胃轻瘫是继发于糖尿病,以胃动力低下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积极寻找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诊治方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胃轻瘫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结合;综述
糖尿病胃轻瘫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给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该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厌食、早饱、恶心呕吐、嗳气、吐酸、食后胀增等,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目前,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胃轻瘫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且给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控制较为不利。因此,临床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较为关键。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胃轻瘫极受关注,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本文对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胃轻瘫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糖尿病胃轻瘫提供依据。
1 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
1.1 西医发病机制研究
目前,临床关于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研究认为其主要与自主神经和内在神经病变、胃肠肌运动障碍、胃肠激素失调、幽门螺杆菌感染、Cajal间质细胞减少等因素有关。自主神经和内在神经病变学说主要指由于患者神经细胞变性,迷走神经脱鞘改变,导致患者胃部的基本电节律传播变慢,从而导致患者胃动力低下。胃肠肌运动障碍主要指由于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胃肠道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发病。胃肠激素失调主要指胃动素、生长素、胃肠肽P物质、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胃肠激素紊乱,导致胃动力低下[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胃轻瘫发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77.6%。Cajal间质细胞指胃肠慢波的起搏细胞,在神经肌肉信号转导作用下,可维持胃肠动力功能,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控制不良,会导致胃电起搏活动受损,Cajal间质细胞数目减少,从而致病[2]。
1.2 中医发病机制
糖尿病胃轻瘫属于中医“痞满”“呕吐”等范畴,且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与脾脏、肝脏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消渴日久,致患者脾胃运化、肝失疏泄等功能受损,食积、瘀浊、气滞、血瘀等阻于中焦脾胃,使得中焦气机郁闭,导致脾胃升降运化功能发生障碍,从而致病[3]。
2 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诊断
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诊断主要为:①患者有糖尿病病史;②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厌食、早饱、恶心呕吐、嗳气、吐酸、食后胀增等;③内镜和钡餐检查排除机械性梗阻;④同位素标记试餐、B超或胃电图检查结果示患者胃运动功能异常[4]。患者符合以上各项诊断条件,即可确诊为糖尿病胃轻瘫。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目前,临床关于糖尿病胃轻瘫发致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采用控制代谢、调整膳食、改善胃动力、促进胃排空等方法治疗。西医治疗常用药物主要包括西沙比利、红霉素、吗丁啉等促胃动力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中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杨怀新等[5]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照组患者96例给予单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将研究组99例患者分为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和肝气犯胃证三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对症治疗。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韩杰等[6]将6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2),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口服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达美康、二甲双呱等降糖药物基础上,给予燥湿和胃降逆汤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高彦彬等[7]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糖尿病胃轻瘫,且按不同分型给予中药方剂对症治疗。肝胃郁热型患者给予玉女煎加减治疗;肝虚痰凝型患者给予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内阻型患者给予平陈汤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针灸配合治疗:胃脘胀满、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症状者,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等穴;脾胃虚弱者,针刺中脘、脾俞、足三里等穴。
赵红等[8]采用针刺内关、中脘、梁门、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等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泰胃美治疗。结果提示,针灸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丘伟中等[9]采用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等中药组成的口磨汤口服液配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经治疗,结果显示,中西药联合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结语
目前,临床关于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治疗缺乏理想药物。西医主要采用促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但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持久,且具有毒副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配合中药或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毒副作用较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0]。
[1] 刘庆山,朱深银,李韶菁,等.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4):1078-1081.
[2] 王秀国,朱志红,张敏.L-精氨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J].莆田学院学报,2007,14(5):41-44.
[3] 徐春华,马建伟.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研究诊治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院报,2012,34(1):121-122.
[4] 张万芳,陈建伟,连至城.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6):394-395.
[5] 杨怀新,杨俭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16-18.
[6] 韩杰,张玉玲,敬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1,23(5):374-375.
[7] 高彦彬.糖尿病胃轻瘫辨证治疗[N].健康报,2013-12-12.
[8] 赵红,张铁.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4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4,12(3):167-168.
[9] 丘伟中,刘和强.口磨汤口服液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杂志,2005(5):1828-1829.
[10] 赵平,凌亦凌.胃肠激素与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0):634-635.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4-21
李金峰(1964-),男,河南省长葛市中心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糖尿病临床诊治。
R286;R587.2
A
1673-2197(2015)16-0065-01
10.11954/ytctyy.2015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