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民族地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2015-02-09王国贤李明辉杨建荣

关键词:边疆民族学习型激励机制

王国贤,李明辉,杨建荣

(1.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校工会,云南昆明650201)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为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这项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而更好地推进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按照中央的部署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思想认识、工作部署和措施落实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激励机制保障更是不可或缺。本文着眼于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持续性与长效性,运用管理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在激励机制的科学有效上有所突破,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保障。

一、激励与激励机制的内涵

(一)激励

从词面上来看,“激励”一词的意思就是“激发、鼓励”。在管理学上的定义是指管理主体为实现期望目标,从人的需要出发,运用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激发成员的行为动机和热情,并鼓励积极行动的活动过程。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激励定义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其定义是指为实现期望目标,以一定的刺激物诱发人的行为动机,并引发、鼓励行为的活动过程。从以上不同学科角度可得出,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二)激励机制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运用多种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指许多种激励方式的总和[1]。所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就是指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各级党组织对党员运用多种激励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调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积极性的多种激励方式的总和,是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取得实效的动力保障。

二、激励机制在边疆民族地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持久动力与保障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信息闭塞,历来是反渗透、反破坏、反分裂的前沿,各级党组织领导发展的环境更为复杂,面临的考验更为严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是任重而道远。学习党组织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在于建设的主体与客体热情不减、动力不衰。为此,建立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惩罚等手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激发各级党组织与党员责任感、使命感与学习热情,以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

(二)有利于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从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出,获得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进而获得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当前我国社会所处阶段各级党组织与党员最主要的心理需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时至今日已经历四年多时间,从启动时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前两年时间内可谓成绩斐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活动式、运动式”的怪圈,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有热度与积极性减弱、甚至是偃旗息鼓的势头。究其根源,各级党组织与党员的热情未得以持续的激发、积极性未得到充分的调动是最主要的原因。这就必须从激励机制上着手,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建立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使各级党组织与党员的热情与积极性能够得到持续的激发,真正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与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有利于发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均衡发展的作用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拥有8 600多万名党员、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来说,要建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绝非易事。党员个体与党组织发展的差异、区域发展的差异均可能导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发展的不均衡,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多数集山区、贫困、落后于一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条件更艰苦、任务更艰巨,若能建立起一整套务实管用的激励机制,让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党组织与个人及时得到认可,反之则得到诫勉,就能起到鼓励先进、树立典型,鞭策后进、均衡发展的作用。边疆民族地区民风淳朴,对党的感情深厚,在响应党的号召、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历来不折不扣。在心理与精神上更加渴望组织的鼓励与认可,一句暖心的话、一张小小的奖状就会激动不已。由此可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边疆民族地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确实很重要,它是促进平衡发展、实现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

三、边疆民族地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建立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公平透明原则

只有做到公平透明,才能使边疆民族地区党员干部认可赞同,营造更加和谐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形成争优创先、良序竞争的局面。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通过表彰、惩罚等措施激励各级党组织与党员,要充分保障边疆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政治权力、民主权力以及获取正当利益的权力,切实做到赏罚分明,使受赏者无愧于心、受罚者心悦诚服。在激励过程中,阳光透明是消除质疑、确保公平的良方,只有将激励的标准、考核、决定、实施等过程暴露在阳光下,才会达到激励的初衷。由此可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的建立坚持公平透明的原则至关重要。

(二)及时适度原则

古语说:“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这从人的心理动机行为角度描述了激励及时性的意义,就是说实施奖赏要及时,以避免激励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当然,及时并不意味越早越好,要在确保激励正当性的情况下把握好时机,找到“黄金分割点”,这样才能实现激励的最大效益。坚持适度性原则,在激励行为中防止“轻描淡写”、“过犹不及”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3]。因此,在激励评价标准、激励范围与指标、激励方式、激励奖品的确定上要注重适度,要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素质不是很高,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实际因地、因族制宜,要在不违背党的法规政策要求,量力而行的情况下科学确定。

(三)分类指导原则

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党组织建设水平与党员素质存在千差万别的情况,再加上民族的、区域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地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条件上也不尽相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的建立上,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党组织与党员面临的问题、激励心理需求、对党组织关怀与帮扶的需要实施激励,区别城市与农村、坝子与山区、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不同情况,坚持正视差异、分类指导的原则,才能确保激励有的放矢,起到调动边疆民族地区党组织与党员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热情与积极性的目的。

(四)系统配套原则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建设目标,必须有组织领导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作用,激励机制程序上的操作性与可行性方能实现。因此,不能将有效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各项长效机制割裂开来研究,而必须以系统的思维、辩证的思维来考察研究。要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的运行、维护与监督各环节充分尊重边疆民族地区党员权益,落实党内关怀与帮扶措施,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党员的情感归属与认同,将制度机制的根本性与以情感人的人文关怀相结合,从而调动广大党员的投身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党组织通过学习实现能力升级,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的科学发展。

四、边疆民族地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落实民族干部主要责任,实施表率示范激励

边疆民族地区要更好地继承与弘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传统,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繁荣发展能力转型升级,就必须落实民族干部的责任,明确考核的指标与责任追究规定。要有区别地提出边疆民族地区领导干部撰写理论学习文章、调研报告、讲党课与作形势报告的具体要求,让民族干部随时感觉到知识不足、本领恐慌的压力。通过民族干部带头示范学习,向党员推荐学习书目,撰写发表理论学习文章,以增强党员群众进取意识与学习热情。上级党组织根据考核情况,要将在学习上表现突出的民族干部列为典型,进行表彰与宣传,用本地本民族中的表率与典范激发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表率示范的火车头作用,形成强势的学习牵动力,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党组织与党员的学习持久深入的进行下去。

(二)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实施用人导向激励

用善于学习、德才兼备的人,还是用不学无术、投机钻营的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是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紧紧抓住民族干部这个关键环节,以此来辐射和带动各族党员、群众参与到学习中来[4]。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民族干部评价体系,体现差异化的选人用人导向,为培养和促进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要突出把爱读书、好学习,学以致用的品质放在重要位置,把知识、能力、水平作为衡量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任用爱学习、有知识、作风正、能力强、在本民族党员群众中有威信的民族干部,从制度上为崇尚学习、注重学习、勤学善思的民族党员干部提供更多的机会,形成本领恐慌、本领主导、靠水平与能力晋升的制度,从而为边疆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学习上的自觉自为注入持久动力。

(三)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实施精神物质激励

表彰与奖励是激励过程中最常用也最为有效的形式,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开展的学习、付出的汗水、取得的成效得到组织的认可,是边疆民族地区党组织与党员的精神与心理需求,更是深入学习、持久学习的原动力。建立健全以科学的考核评价为基础、公平透明确定表彰对象为前提、适时表彰奖励为手段的制度,立足精神与物质激励并重统一,实现激励效益的最大化。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与特点,适时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检查与考核,组织开展“学习型班子”、“学习型干部”、“学习之星”与“学习标兵”的评选工作,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党员干部撰写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等学习成果,要积极吸收参考,实现学习成效的积极转化,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用所学知识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经济上给予奖励,形成倡导学习经常化、成果化的氛围。适时的精神与物质激励,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激发出长久的热情与动力。

(四)建立健全监督问责制度,实施惩罚诫勉激励

监督的激励效应主要体现在鞭策行为者去掉消极行为,施行积极行为。惩罚诫勉是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对激发人的潜能,使不符合组织期望与要求的行为得到控制、消除和矫正具有重要作用[5]。边疆民族地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不断深化关键在制定计划、明确要求与落实责任,同时要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完善监督问责制度,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与党员的政治责任,提出具体的、量化的考核要求,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诫勉制度,对那些学习上作秀、用学习装门面、敷衍应付的党员干部,严格执行问责规定,决不姑息。要将监督检查作为一把利剑,对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醒,敢于亮丑而不护短,在树立正面典型的同时,将反面的典型也亮出来晒一晒,强化各级党组织与党员的自尊自律意识,激励全体党员自觉参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五)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实施兴趣活动激励

兴趣作为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以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对知识经济背景下学习载体与方式的研究更为迫切,在不会学习者将被划定为文盲的时代,迎接学习的革命,以兴趣为导向,创新学习的载体与方式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边疆民族地区的党组织要着眼于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用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歌舞、民谣形式开展学习,用少数民族党员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宣传党的理论与政策,创新学习方式,将“苦学”变为“乐学”,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学习没有兴趣、兴趣不在学习的问题,激发出党员干部学习的内生动力,将学习融入工作与生活之中,致力于成为学习型党员,为实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目标,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1]程国平.经营者激励——理论,方案与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社,2002:45.

[2]中共云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求是,2011(3):42-44.

[3]孙俪翎,温运城.军队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励机制的方法论原则[J].传承:学术理论版,2012(11):24-25.

[4]呼伦贝尔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问题研究课题组.突出边疆民族两大特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DB/OL].(2010-09-03).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2632052.html.

[5]农永文.激励机制——建设“三型”党组织的动力保障[J].改革与开放,2013(6):40-41,43.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学习型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再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