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针刺为主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5-02-09张玉和张春光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扳法椎动脉基底

张玉和,张春光

(1.大理州人民医院 康复科,云南 大理 6710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三针刺为主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张玉和1,张春光2

(1.大理州人民医院 康复科,云南 大理 6710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目的:探讨三针刺为主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患者以《针灸治疗学》《推拿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治疗颈椎病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三针刺为主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10例,其中治愈8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45例,其中治愈2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针刺为主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椎动脉型颈椎病;三针刺;直旋扳法;针刺;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证型之一,主要由于颈椎节段失稳、椎体移位、钩椎关节增生、枕下三角损伤、血管因素等各种原因造成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不足,而出现以眩晕症状为主诉的颈椎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三针刺为主配合直旋扳法治疗颈椎病,特别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已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10年余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请同道斧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3年1月-2014年1月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15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52例;年龄19~85岁;病程2周至11年;发病年龄多见于30~60岁。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17~76岁;病程7天至10年;发病年龄多见于30~60岁。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①针刺:取穴完骨穴、天柱穴、风池穴。②推拿:首先用扌衮 法、揉法推按颈部肌肉3~5min后,推拿点揉风池、天柱、完骨、肩井、天宗,放松颈肩部肌肉,配合旋转牵拉手法,即患者首先仰卧于病床上,助手固定患者肩部,医者右手托住下颌部,左手托住后枕部,食指与拇指抵住风穴位置,双手同时向后方用力,同时左拇指、食指向前上方用力,有时会听到“咔嗒”响声。患者侧卧,头稍后仰,一手按住面部,另一手按住肩胛部,同时反方向用力,然后患者头部稍前倾,一手按住后枕部,一手按住肩前部,反向同时用力,此时也可听到“咔嗒”声。左右各1次。患者俯卧位,头伸出床头,助手固定肩部,医者一手托住下颌,另一手卡住后枕部,前屈向下用力牵引数秒,然后头旋转45°左或右作前屈牵引。在牵引过程中用顿挫力[1]。也可以在坐位下行上述手法。

1.2.2 对照组 以《针灸治疗学》、《推拿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为主。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眩晕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显效: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部分症状较以前有明显减轻,基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有效:少数症状得到改善,日常劳动和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110例,其中治愈8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45例,其中治愈2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是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把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使同侧的椎动脉受挤压导致椎动脉的血流减少,此时对侧的椎动脉出现代偿,保证椎-基底动脉血流对脑部血液供应,从而使人保持正常生理状态,使人们日常生活不受太大影响。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颈椎周围软组织变性、颈椎椎间隙狭窄、血管自身因素以及椎体钩椎关节增生等原因,使颈椎椎动脉扭曲并及挤压,从而致椎间盘突出、骨赘等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等组织,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基底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

杜元灏[2]通过近10年文献研究表明,本病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治疗常以取双侧风池穴为重点,配合颈部局部穴位。我们通过十多年临床研究表明三针刺为主配合直旋扳法不仅对颈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同时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也具有较好的效果。谷巍[3]针对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电针刺激,分别记录针刺前、针刺20min及针刺30min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针刺时,脑供血相对减少,而针刺后效应使脑供血改善,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对针刺启动脑缺血预适应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其有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管阻力、扩大毛细血管管径从而改善脑微循环障碍等作用。包烨华等[4]认为针刺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可使减慢的血流速度加快。胡军[5]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枕窗对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进行检测,记录第1次手法前后即时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及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等指标,说明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程短、见效快。甘霈[6]临床观察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健康人组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取静脉血,进行血浆神经肽(NPY)、内皮素(ET)放射免疫检测。结果显示CSA患者NPY明显增高,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经采用复合手法治疗CSA,结果能下调血清NPY、ET(P<0.01),使临床症状改善,说明复合手法治疗CS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PY、ET而实现的。

本研究采用三针刺为主配合直旋搬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能够舒缓颈背部肌肉痉挛和肌肉挛缩,有效改善颈部及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达到缓解和消除颈性眩晕的目的。因此三针刺为主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玉和.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61-62.

[2] 杜元灏 .现代针灸病谱[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1.

[3] 谷巍.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产生缺血预适应效应的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88-89.

[4] 包烨华,楚佳梅,方芳.天柱傍刺结合平衡区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9):670-671.

[5] 胡军,胡荣.五步依次推拿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1995(6):12.

[6] 甘霈.复合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神经肽、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2):62.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11-20

张玉和(1966-),男,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颈椎病、腰椎病的保守治疗及咳喘、抑郁症等内科疑难杂症的针灸治疗。

R274

A

1673-2197(2015)09-0083-02

10.11954/ytctyy.201509038

猜你喜欢

扳法椎动脉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扳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总结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ction and tuina for l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A controlled study on treatment of acute lumbar sprain by acupuncture at Yaotongdian (EX-UE 7) plus tuina manipulation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