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寐从肝论治浅析

2015-02-09左光耀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肝主肝气情志

左光耀,海 英

(1.辽宁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不寐从肝论治浅析

左光耀1,海 英2

(1.辽宁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从肝与不寐的关系出发,对肝主疏泄、肝藏血、肝对他脏影响与不寐的关系加以论述。提出从肝论治,以平肝养血,疏肝行气,兼顾他脏为主要治法,对不寐患者进行临床证治。

不寐;肝主疏泄;肝藏血;养血行气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该病属于中医学中“不寐”范畴,为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因其常常涉及心、肝胆、脾、胃、肺、肾等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故历代医家对此病的治疗侧重有所不同。笔者通过临证观察认为不寐从肝论治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故将从肝论治不寐的理论基础做如下探讨。

不寐之病,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卧”。《灵枢·大惑论》中有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说明不寐的病因与气机不利、阳不入阴、阴虚阳亢密不可分。同时,不寐与“魂”有着密切联系。《血证论·卷六》论述不寐的病因时道:“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说明魂不安其舍,则难以卧寐,而肝主疏调全身之气机,同时肝藏魂,皆提示不寐与肝关系密切。

1 肝主疏泄与不寐的关系

在不寐患者中,因情志致病者不占少数。“七情致病,肝郁为首”。《丹溪心法附余》有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由此可见,七情致病多伤人气机。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人体气机畅达,升降出入有序,气血调和,情志舒畅,精神乃至。如《读医随笔·卷四》所言:“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而气机不调则责之于肝司疏泄失职。情志不解,肝气郁结,郁则生滞,血气枢机不利,欲伸而不达,魂不安其舍而病不寐[1-2]。因此,除不寐症状外,此类患者还常出现情志抑郁、多疑喜愁、闷闷欲哭等症,而不寐的出现往往会进一步对情志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加重情志不遂;与此同时,随着情志不畅的加重,更会影响睡眠,从而加重不寐的症状。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耗伤气血。临床可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阴虚阳亢的症状。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不寐》中提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阳亢则难“静”,故不寐。因此,肝主疏泄与不寐的发生密切相关。

2 肝藏血与不寐的关系

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需要血液的濡养得以完成,寤寐同样如此。而血液的调节有赖于肝藏血的功能正常。如《素问·五脏生成》中所言:“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王冰注释道:“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之清阳,即魂气也”(《血证论·脏腑病机论》):阳附于阴,魂附于血,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魂乃神之变也,魂与神一样,皆以血为其主要物质基础。“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液供应充足,神志活动正常,就不会发生不寐[3]。《景岳全书·不寐》有云:“则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其阴精血之不足。”在不寐的患者中,不乏存在因情志不随,思虑过度,致气机郁滞,日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或因熬夜工作、熬夜上网等不良生活方式暗耗阴血之人。从而导致血脉不荣,肝无血可藏,继而肝藏血失司,“血海”空虚,魂无血可依,魂游于外,不安其舍而不寐。故肝藏血的功能正常与否亦与不寐密切相关。

3 肝对其他脏腑的影响与不寐的关系

肝的病理变化导致的气机不畅、气血失和,常涉及到其他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不寐[4]。如《知医必辨·论肝气》中曰:“人之五脏,惟肝易动而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亦或延及别脏,乃病久而生克失常所致。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首先是肝与脾胃:心为主血之官,却非生血之府,血之化源在于脾胃,故忧思过度,损耗心血不补后天之本则无以得复。而肝主疏泄既可以助脾之运化,又能助胃之受纳腐熟。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易致脾失健运,情志不畅,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肠鸣泄泻等肝脾不调之候,“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升降失常,以至气血化源不足,不能养心安神而致不寐[5]。其次是肝与心肾:《辨证录》云:“心欲交于肾,而肝通其气;肾欲交于心,而肝导其津,自然魂定而神安。”肝的生理功能失调可影响心肾相交而致不寐发生。若肝气被郁,“郁则不能急矣,于是肾气来滋,至肝则止;心气来降,至肝则回,以致心肾两相间隔”;若肝血不足,“肝中之火不能自养,乃越出于外,往来心肾之间,游魂无定而作梦”[6]。最后是肝与胆:肝与胆互为表里,常常相互影响。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若肝失疏泄则胆气不宁,可出现虚烦不寐、恶梦惊恐、触事易惊或善恐等症[7]。可见,即使是出现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症状的不寐,在一定程度上仍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

4 从肝论治不寐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脏腑的阴阳气血平和是正常寤寐的基本条件。“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的病理变化常常引起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而不寐。肝气、肝阳易亢、易逆、易郁;肝血、肝阴易亏、易虚。如朱丹溪所言:“肝阴肝血常不足,肝阳肝气常有余”,治疗上当顺其肝性。肝喜调达、恶抑郁之性,用疏肝解郁,养血柔肝之品,使肝气畅达,恢复其调达之性;调整肝之气血阴阳,恢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故治疗上当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拟以疏肝养血的药物为主方,兼顾他脏,随证治之,以恢复正常寤寐。偏于肝郁气滞的患者可选用柴胡舒肝散一类的方剂,加强行气力量;对血虚阴亏阳亢的患者可选用酸枣仁汤一类的方剂,以养血平肝为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间常常相互影响,气有余便是火,有火则耗伤阴血,故行气的同时不忘养血;血无气不行,不行则留而生瘀,故养血的同时不忘行气。诚如王翘楚教授[8]所提出的“从肝论治,以平为补”理念,应用平肝、疏肝、柔肝之法兼顾他脏,调整肝脏之阴阳气血,平衡五脏功能,以恢复睡眠。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笔者认为还应重视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一方而嘱患者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另一方而嘱患者调整生活方式,作息时间当与自然的昼夜节律保持一致,从而祛除导致睡眠障碍的不良因素,从根本上解决睡眠问题。

综上所述,肝为气血升降之枢,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与寤寐有着重大的关系。因此,治疗时可选择从肝论治,以肝为中心,顺肝之性,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兼顾其他脏腑,对人体气血阴阳进行调理,从而对不寐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1] 张叶青,刘平.从肝浅谈不寐的发病[J].江苏中医药,2003,24(9):53-54.

[2] 刘晓萌.从肝论治失眠的文献与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39-40.

[3] 张压西,李漩.从中医古籍“肝藏血、血舍魂”理论中探究不寐的内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211-2216.

[4] 王建祥.失眠从肝论治浅谈[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9.

[5] 周运峰,王金淼.论肝与不寐的关系[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3):5-6.

[6] 吴静.《辩证录》从肝论治心肾不交探微[J].山西中医,2008,24(9):1-3.

[7] 吕海婴.论肝失疏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9):653-654.

[8] 苏泓,王翘楚.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J].中医药通报,2006,5(1):51-53.

(责任编辑:魏 晓)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for Insomnia from Liver

Zuo Guangyao1,Hai Ying2

(1.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yang 110032,China; 2.The subsidiary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yang 110032,China)

It is the discussion from the relation of liver to insomnia that liver controlling dispersion ,liver storing blood and the influence of liver to the other viscera have a special relationship to insomnia. Meanwhile, I suppose to treat insomnia from liver by the main treatment of balanceable liver and nourishing the blood, promoting the circulation of liver qi, and considering other viscera.

Insomnia;liver Controlling Dispersion;Liver storing blood;Nourishing the Blood and Promoting the Circulation of Qi

2014-12-08

左光耀(1990-),男,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科疾病。

海英(1969-),女,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

R256.23

A

1673-2197(2015)09-0029-02

10.11954/ytctyy.201509012

猜你喜欢

肝主肝气情志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基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探讨肝主敷和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肝主疏泄的源流追溯及现代研究❋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