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技术规范研究
2015-02-09陈亦乐孙明子肖淦辰熊芳丽
陈亦乐,孙明子,肖淦辰,熊芳丽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省中医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改良型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技术规范研究
陈亦乐1,孙明子1,肖淦辰1,熊芳丽2*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省中医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改良型苗医弩药针疗法是以现代电动微针取代传统弩针具,在涂擦药液的同时进行患处或穴位点刺的治疗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在苗医理论的指导下对该技术进行临床规范化及示范应用研究。从疾病概述、诊断标准、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规范、不良反应事件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改良型弩药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细则,为苗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苗医;弩药针;膝骨性关节炎;技术规范
1 研究背景
1.1 膝骨性关节炎简介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苗医病名为“膝部冷骨风”,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的病理性变化为关节软骨面破坏、软骨下骨质硬化、骨小梁骨折、软骨下假性囊肿形成及骨质增生、软骨表面及关节周围形成骨刺等,进而造成关节功能丧失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严重者可出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行走困难。因此,缓解疼痛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首要解决的问题。
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减轻体重、有氧低强度适应性锻炼、关节腔手术、口服或局部给药等方法。常用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消炎药或局部NSAID药物等能迅速有效缓解关节炎症,消除关节疼痛,但可导致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受损等副作用。手术治疗虽有较好疗效,但因费用昂贵、风险大而受到限制。因此,医学界越来越重视从中医药、民族医药中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据“四大筋脉[1]”“三肚论[2]”“三本论[3]”学说,膝部冷骨风属于苗医“风气症”范畴,多由外伤、内损导致筋脉受损而气阻血瘀,能量、血液失去线路约束而外溢或阻塞致病。外界的风、寒、湿、热毒素侵入筋脉后会导致筋脉受损而使相应部位产生疼痛、冷热、麻木等不适感。内脏受损或失调则会引起机体气血虚弱,“血弱不荣筋,气弱不行血”,以致四肢萎软无力、腰酸腿痛、行动失常等筋脉病变。在“毒乱”学指导下,苗医治疗该病以拔毒祛风、疏通筋脉、通气散血为治则。苗族先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膝部冷骨风诊疗经验。多年来,在苗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膝部冷骨风取得显著效果,为众多患者解除痛苦,深受群众欢迎。
1.2 改良型弩药针疗法
传统弩药针疗法是先用自制木柄针具蘸取弩药液(民间验方)浅刺患部,然后在针刺处施以罐疗,取罐后再涂擦弩药液的治疗方法。该法多在民间使用,是苗医攻毒疗法的代表。改良型弩药针的优点在于:①弩药液的处方由贵阳中医学院民族医药研究所优化并固定,药效肯定;②对优化的弩药液进行了毒理药理、动物安全性实验,确保药液安全性;③引进现代电动微针技术,进针深度可调控,患者易于接受;④采用无菌一次性微针头,避免患者交叉感染;⑤使用10mL灭菌注射器抽取药液,给药量固定。
改良后的弩药针疗法有利于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注入皮肉与经脉之间,发挥解毒散寒、舒筋活血、通络开窍、化瘀消滞等功效,促使人体经络、血管上下交环,解除瘀阻而使人体调和通畅,恢复正常功能。研究证实,运用改良后的弩药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取得满意效果。
1.3 应用前景
改良的治疗器具和优化操作技术的运用使独特的苗药弩药液紧密地与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相结合,提高了治疗效果,维持了恒定的药理效应,克服了中药毒副作用,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是苗医外治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 疾病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4](2007版)中的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①近1个月来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 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0min;⑥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以上3种组合中任意1种,即可诊断膝骨性关节炎。
2.2 苗医诊断标准
参照《苗医基础》[5]第1版(杜江、张景梅主编)。名称:膝部冷骨风;主症:膝部骨头骨节冷痛,遇寒更甚(类似于中医中的寒痹);次症:伴肢体疼痛、痉挛、肿胀、眩晕。
3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符合该病西医或苗医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
禁忌证:不符合诊断标准者;不属于治疗范围者;并发症影响到关节者,如牛皮癣、梅毒性神经病、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等;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弩药液处方制剂相关药物有过敏史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病情危重,难以对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
4 弩药针疗法操作规范
4.1 仪器与试药
4.1.1 弩药液配制 处方及药材来源:贵阳中医学院民族医药研究所。处方组成:包家利幼(生草乌)20g、斗珍空(透骨香)50g、嘎八叉赊(黑骨藤)30g、嘎炯豆丢劳(八角枫)15g、嗟尚50g(大血藤)。
制法:将上述药材粉碎成粗粉,置于陶瓷容器内,加糯米酒1 500mL(乙醇含量为50%),用冷浸法制备。每日搅拌1~2次,1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渍30天,滤过,滤液另存,压榨药渣,榨出药液与前滤液合并,密封后静置至少14天以上,滤过,取滤液瓶装,常温下保存备用。性状:棕色澄清液体;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通气散血;主治: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腰痛等,属于苗医中“冷病”范畴;保存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4.1.2 器具 陶瓷容器、储存瓶等。
4.1.3 针具 My-M电动微针机(广州麟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2 弩药针疗法治疗规范
部位:膝关节周围疼痛点。方法:选取疼痛部位并予以常规皮肤消毒,采用10mL灭菌注射器抽取10mL弩药液,局部涂搽膝关节周围,同时按摩所选部位,以按柔法和点压法为主,待患者感觉膝关节局部有热感后,再以无菌电动微针蘸药液在所选部位做“Z”字形运动,覆盖疼痛范围,并在施针部位使用竹罐拔罐,5min后取罐,取罐后再次涂抹弩药液。
火罐吸附5min,总计15min,3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5 注意事项
①治疗室应保持整洁,温度适宜;②治疗前向患者说明弩药针疗法的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局部渗血、皮肤过敏等及相应处理措施,消除患者疑虑;③过饥、过饱、体质虚弱者慎用;④治疗前后严格消毒;⑤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6 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1)晕针:立即停止治疗。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患者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应采取急救措施。
(2)过敏反应:治疗部位偶有皮肤刺激或过敏,应立即停止治疗。以0.9%生理盐水冲洗施术部位,症状仍无缓解且皮肤过敏反应加重者,予以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
7 不良反应/事件
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
8 结语
前期药理研究表明,苗药弩药液安全使用剂量较大,无皮肤刺激、过敏反应,可推荐临床使用。针药合用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传统弩药针在操作过程中常因难以控制针刺的深度而给患者带来痛苦,且皮肤角质层屏障阻碍了弩药渗透局部,降低了经皮吸收的生物利用度,从而降低了患者对该疗法的依从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改良后的弩药针正好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其可在皮肤角质层上打开垂直可见的通道,给药快速准确且不良反应小,并可根据患者局部皮肤的具体情况灵活调节弩药针的刺激频率和深度,且一次性针头避免了传统弩药针导致的交叉感染现象。运用改良后的弩药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虽可取得满意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开展苗医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系统研究,结合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从临床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评价。
改良后的苗医弩药针疗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费用低廉、易于推广,是少数民族地区及社区医院学得会、用得起的成熟的苗医特色治疗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1] 杜江.苗医“四大筋脉”学说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633-634.
[2] 龙柄文.苗医三肚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增刊):162.
[3] 田兴秀.三本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4.
[5] 杜江,张景梅.苗医基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236.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1-0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I27B04-12);“十二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陈亦乐(1986-),男,贵阳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苗医外治法。
熊芳丽(1958-),女,贵州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苗族医学现代化。Email:xfl580321@126.com
R29-04
A
1673-2197(2015)04-0019-02
10.11954/ytctyy.2015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