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2015-02-09杨海玲张振凌许丹妮莫海玉宁耀扬张冻冰
杨海玲,张振凌,许丹妮,莫海玉,宁耀扬,张冻冰,张 益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 3.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桂枝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杨海玲1,2,张振凌3*,许丹妮4,莫海玉1,宁耀扬1,张冻冰1,张 益1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 3.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探讨桂枝的炮制历史,以期对桂枝临床炮制及用药时提供参考,以提高桂枝炮制品质量和临床疗效。桂枝炮制方法有去皮、生用、炒用、蜜炙等多种方法,现代主要以生用为主。桂枝炮制原理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桂枝;炮制;历史沿革
桂枝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嫩枝, 其性温,味辛甘,具有解表散寒、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等功效。该药材主产于我国广西、广东等地,为岭南地区的一种道地药材,历代医家常用其治疗多种瘀血证。在古代桂枝有多种炮制方法,现今桂枝以生用为主,长于发汗解表、 温经通阳。本文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桂枝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桂枝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桂枝炮制方法历史沿革
1.1 古代
桂枝的炮制方法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1]《金匮要略方论》,其中有桂枝“去皮”炮制方法的描述,自汉代至元代一直局限于“去皮”或“去粗皮”等炮制方法。在罗天盖[2]撰写的《卫生宝鉴》中有“以(侧)碎用”炮制方法的记载。直至明代陈嘉谟[3]辑的《本草蒙筌》中才开始有对桂枝进行干燥的规定,即“收必阴干,勿见火日,用旋咀片,余剩须密纸重裹,犯风免辛气泄扬”,此外其还详细记载了“柳桂系至软枝梢,肉桂指至浓脂肉。桂枝枝梗小条,非身干粗浓之处;桂心近木黄肉,但去外甲错粗皮”,明确记录了柳桂、桂皮、桂枝、桂心的入药部位。楼英[4]编著的《医学纲目》中有“去皮”的记载。明朝王肯堂[5]《证治准绳》首次阐述了桂枝去皮的原因,是由于“桂之毒在皮,故方中皆去皮用”。在《幼幼集成》中明确提出了“焙”的炮制方法[6]。由此可见, 随着朝代的发展,桂枝的炮制方法逐渐增多,越来越多样化。到了清代,除了沿用前人的炮制方法外,炮制辅料的种类也有所增加。在严西亭[7]编撰的《得配本草》中首次提出用辅料炮制的方法,提出了“甘草汁浸,焙干用”的方法。后来,在《本草害利》[8]和《时病论》[9]中分别提到了“或蜜炙用”和“蜜水炒”的炮制方法。
1.2 现代
桂枝炮制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地方炮制规范中均有记载。如《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0]中提到“取原材料,出去杂质,粗细分开稍浸,洗净,淋润,切薄片,晾干或低温干燥”。地方炮制规范记载的桂枝炮制方法基本相似,仅在水处理方法、切片规格与厚度、干燥方法上有所不同。《广西中药炮制规范》(1985版)[11]中提出了桂枝炮制前需“除杂,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筛去碎屑”。《江西省中药炮制规范》[12]中提出桂枝软化后的切片方法为“取原药,除去杂质,粗细分开稍浸,洗净,润透,切斜薄片,晾干或者低温干燥”。而在《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3]中有“除去杂质,干剁成段,或粗细条分开,用清水洗净,稍泡,淋透,切薄片,晾干或低温干燥”的记载。《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984版)[14]对桂枝的炮制方法记载更加详细,要求“除去杂质,用水浸4h,捞起,堆放阴处,外盖湿麻袋,润1~2天,每天淋水两次,至透心,再洗洁净,切薄片,阴干或低温干燥”。2005版《安徽省中药炮制规范》[15]则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或段,晾干或低温干燥。已切段者,除去杂质”的记载。2008版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6]中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粗细分开,洗净,浸泡8~12h,至约8成透时,取出,闷润8~12h,至内外湿度一致,切薄片或小段,干燥,筛去碎屑;若为产地片,除去杂质”的描述。在历版药典中均有桂枝炮制记载,其方法基本相似,仅在切片厚度及干燥方法上有所不同。如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7]规定桂枝的炮制方法为“除去杂质,稍泡,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
2010版《中国药典》[18]则提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此外,由王孝涛编撰的《历代中药炮炙法汇典》[19]则收载了桂枝“炒”和“蜜炙”的炮制方法。由此可见,药典收载的现代桂枝炮制方法主要以生用为主,但全国及各省中药炮制规范中制定的炮制工艺不太统一。
2 结语
通过系统查阅古代文献记载,笔者发现桂枝炮制方法比较少,主要有去皮、去粗皮、焙制、甘草汁炙、蜜制等炮制方法。在对桂枝现代炮制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桂枝的炮制方法趋于简单化,仅保留了生用、炒制、蜜制等方法。其炮制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地方炮制规范中均有记载,多以生用为主,炮制过程一般包括净制、水处理软化、切片与干燥几个步骤,但在水处理方法、切片类型与厚度、干燥方法等具体操作方面仍不太统一,存在较大差异,这势必影响其临床疗效。因此,很有必要对桂枝炮制工艺参数进行系统性研究,制定饮片质量标准,以保证其药材质量及临床疗效。
[1]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中国图书出版社,1993:12.
[2] 元·罗天盖.卫生宝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69.
[3]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07.
[4] 明·楼英.医学纲目[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55.
[5] 明·王肯堂辑.证治准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84.
[6] 清·陈復正.幼幼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23.
[7] 清·严西亭.得配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6.
[8] 清·凌夹.本草害利[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49.
[9] 清·雷丰.时病论[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07.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炮制规范[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8.
[12] 江西省卫生厅药政管理局.江西省中药炮制规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9.
[13] 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3.
[14] 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4:142.
[15]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省中药炮制规范[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4.
[16]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10.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242.
[1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47.
[19] 王孝涛.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51.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0-04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207004-8);广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LX2014170);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点建设工程开放课题(201410-14)
杨海玲(1980-),女,广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机理及质量标准研究。
张振凌(1956-),河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教学与研究。
R283
A
1673-2197(2015)04-0000-01
10.11954/ytctyy.2015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