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影响

2015-02-09许珑

时代金融 2015年2期

【摘要】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化发展大大地增加了最终产品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并大幅地提高了各种中间产品的技术复杂度,这使得管理能力既定的最终产品生产企业其管理效率下降,企业面临范围不经济效应的不良影响,而企业较大的范围不经济效应最终促进了产业内的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间产品种类数  范围不经济  产品内分工

一、引 言

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前,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最终产品的中间产品种类数相对较少,并且各种中间产品的技术复杂度相对较低,国际贸易的客体主要是最终产品,国际贸易理论解释的主要是最终产品的贸易而不是中间产品的贸易。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化发展,不同领域的技术交叉结合带来更多的产品跨界创新,使得中间产品种类数迅速增加,技术复杂度快速提高。在此情况下,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就会面临范围不经济的负面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汽车、飞机和计算机等产业其中间产品种类数显著增加并且技术复杂度大为提高,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即使拥有技术和能力生产所有种类的中间产品,但他们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并保持长期的竞争力,他们也不得不实现产品内分工和贸易。

二、中间产品种类数增加与技术复杂度提高的案例

表1 波音、戴姆勒和英特尔专利申请数

表2 波音、戴姆勒和英特尔累计有效专利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一大批产业发明专利的数目大幅增加。这些专利可分为两类,一类增加了中间产品种类数,另一类提高了技术复杂度。从1950年至2014年,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发明了15012项专利记录;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发明了9839项专利;计算机处理器生产商英特尔公司发明了37743项专利。波音、戴姆勒和英特尔分别作为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制造业的代表,它们的发展描绘了这三个产业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的技术进步轨迹。

表1显示,除了英特尔2004年后专利申请数出现了较大的下降,波音、戴姆勒和英特尔公司专利申请数自1950年至2014年整体上保持上升趋势;表2直观地显示出波音、戴姆勒和英特尔公司累计有效专利数自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持续增加。表1和表2表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制造业等一大批产业其中间产品种类数大幅增加,技术复杂度显著提高。

三、中间产品的种类数增加与技术复杂度提高导致范围不经济

范围不经济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中间)产品,由企业联合生产的总成本高于由企业分别单独生产的总成本之和。华大卫(Huw Davin Dixon)认为,多样化的产品策略由于范围不经济效应的存在而导致低效率;斯尔克(Alvin J.Silk)等认为,大型广告代理商扩展业务范围会导致更为显著的范围不经济效应;丹森等(Patricia M. Danzon)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同时进行多种制药产品研发的企业存在显著的范围不经济效应,他们的研发成功概率与生产率都相对较低;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Jr.)通过对企业史的分析发现,二次大战之前,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多元化企业存在发挥范围经济的较大空间,而二次大战以后,由于规模相对较大,多元化企业特别是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往往存在范围不经济效应,而这些范围不经济效应给企业甚至整个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害甚至严重的灾难。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化发展从两方面导致企业面临范围不经济。首先,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一大批产业其最终产品内所包含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面临规模扩张的客观要求,企业规模扩张必然导致企业管理规模扩张,在管理能力既定前提下,管理效率随着管理规模扩大而下降,最终使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上升,出现范围不经济。其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各种中间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提高,各种中间产品技术进步加快,技术竞争加剧,这也就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导致管理效率下降,最终使得企业也面临范围不经济。

波音、戴姆勒、英特尔能在其各种中间产品生产上体现绝对优势,但这类寡头垄断企业却选择进行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对此,曾卫锋(2014)发现企业范围不经济效应大并且最终产品内中间产品种类数多是这类企业进行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起因或基础。

四、范围不经济是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基础

范围不经济是厂商做出产品内分工决策的起因或基础。曾卫锋(2008)的寡头厂商决策模型表明,市场均衡时寡头厂商存在最优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和各种中间产品的最优产量。当厂商存在范围不经济时,如果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小于厂商的最优中间产品种类数,则厂商可通过增加新的产品种类来实现生产均衡,在最终产品内厂商不需要实现产品内分工;但是,如果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大于厂商的最优中间产品种类数,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同一个产业内各厂商之间就必须实现产品内分工与贸易。

在现实经济中,由于中间产品种类数过多以及各种中间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在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产品内分工的情况比较普遍。例如,虽然波音公司具备生产每一种零部件的科研实力,但其自制率不到40%,波音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来自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5200家供应商。波音787的45家主要部件供应商分布于世界各地:波音787飞机前机身来自日本和堪萨斯州威奇塔;中央翼盒来自日本的富士重工;飞行甲板的控制面板来自Esterline公司;逃生楼梯来自Air Cruisers公司;发动机吊舱来自加利福尼亚的Goodrich公司;84英尺长的筒状后机身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机翼来自日本而翼梢来自韩国;舱门来自法国C&D Zodiac Inc公司;发动机来自英国的劳斯莱斯和美国通用公司;起落架来自英国;货舱门来自瑞典;整流罩来自于加拿大温尼伯;机身中部和水平稳定器来自于意大利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移动后缘来自澳大利亚;机身前缘来自俄克拉何马州的塔尔萨,等等。波音公司已渐渐将原有的飞机零部件生产外包给各个供应商而专注于整机研发。同样,波音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空中客车公司也离不开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1500家部件制造商。再例如,如今各大汽车跨国公司的自制率都在30%左右,通用公司、丰田公司和福特公司的自制率分别35%、22%、38%。整车制造商只承担集中核心零部件生产,而将部分产品的开发、制造、装配工作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戴姆勒公司即使技术再先进,也离不开供应商的支持:机电一体化的专家博泽公司为戴姆勒研发了车门系统和玻璃升降器;美国阿文美驰公司为戴姆勒供应制动系统、悬挂系统;中国磐吉奥公司为戴姆勒供应外脚踏板系统;熔铝供应商Aleris为戴姆勒所有车型的气缸盖生产提供熔铝。相比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计算机行业的自制率更低。在2004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前,IBM就已将全部的台式机生产外包。同样,惠普也将全部的计算机生产业务外包。台湾的大众公司,每年会被授权出产几百万台印有苹果、IBM、惠普、康柏、戴尔、索尼等几乎所有知名品牌标签的笔记本电脑。波音、戴姆勒和英特尔公司的案例正如曾卫锋(2014)发现的那样,当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大于厂商的最优中间产品种类数,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同一个产业内各厂商之间实现产品内分工与贸易。

五、结束语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化导致一大批产业其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大幅度增加,同时各种中间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最终产品生产企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在企业管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企业规模的扩张会造成企业管理规模的增多与管理效率的下降,从而使得最终产品生产企业面临范围不经济效应的负面影响;最终产品生产企业为克服范围不经济效应对企业盈利能力与长期的市场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就不得不实现产业内的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波音、戴姆勒和英特尔公司的产品内分工就是典型的案例。总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化发展促进了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卫锋.范围不经济与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4).

[2]Huw Davin Dixon.Ine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in Multi- market Oligopoly with Diseconomies of Scope[J].Economica,1994,61:213-219.

[3]Alvin J.Silk and Ernst R. Berndt.Cost, Institutional Mobility Barriers,and Market Structure:Advertising Agencies as Multiproduct Firms[Z].NBER Working Paper #4826,1994,August.

[4]Alvin J.Silk and Ernst R.Berndt.Scale and Scope Economies in the Global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Service Business[Z].NBER Working paper No.9965,2003,September.

[5]Patricia M.Danzon,Sean Nicholson,and Nuno Sousa Pereira.Productivity in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R&D:the Role of Experience and Alliances[Z].NBER Workingpaper No.9615,2003,April.

[6][美]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张逸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693-724.

[7][美]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塑造工业时代——现代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非凡历程[M].罗仲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71- 374.

基金项目:该文章受到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国际产品贸易的经济学考察”资助,项目代码10BJL007,曾卫锋、许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