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5-02-08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学尤仙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赖水生
◎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学 尤仙水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赖水生
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学 尤仙水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赖水生
农村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立足乡土,在遵循目的性、经济性、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则下,可以通过活化教材,开发农村自然资源;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激发思维,开发研究性学习资源等途径来实施。
农村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原则;开发途径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是深化生物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利于生物学课程开发。只要教师不拘泥于生物学课本,用心挖掘,农村大地的生物学课程资源俯首皆是。
一、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1.以人为本,合理开发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农村学生实际,把学生学习需要放在第一位,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科学知识。例如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动植物标本制作等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使得学生容易理解生物学中抽象的知识,如减数分裂、DNA的复制等。又如利用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组织学生探究活动。
2.立足实际,经济可行
课程开发要立足学校的实际,要有实用性。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高端先进的电脑、多媒体资源固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简单、经济的资源同样有效。利用手机的照像功能把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影像连到多媒体,这样可以代替数码显微镜。有时肢体语言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用身体来代替氨基酸结构模型,把身躯当碳原子,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双脚是氢基,头部是R基,这样类比浅显易懂。农村除了有广袤的自然环境,还有独特的农村地域文化。如利用农谚俗语,“白天光照强,夜里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盆西瓜”——蕴含白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物学原理;“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这些谚语俗语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并让学生明确知识与技能就是来自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道理。
3.关注时事,贴近生活
利用媒体资源与生物有机地结合,以社会热点问题,如有关传染病、食品安全等的报道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这样的素材资源贴近学生,具有真实、鲜活的特点,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搜集跟生物有关的前沿科学知识,可以紧扣时代脉搏,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生物科学知识。不但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还能更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情感。
二、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一)活化教材,开发农村自然资源
1.应用实物,活学知识
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可能落后于城市中学,但是丰富的乡土资源是无可比拟的优势。将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中常见的的动植物等实物引入课堂教学中,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一览五彩缤纷的鲜花、蜂飞蝶舞、燕子筑巢等美丽画面;春暖花开时,组织学生参观虹山乡盛开着成片的油菜花,既能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又能学到很多生物学知识。这样的“活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自备材料,开展实验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阶段所涉及的实验材料较多的是动植物,这些在农村都可以找到。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实验材料。如让学生自备“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的材料——鼠妇,通过采集,学生就可以知道鼠妇是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学习蕨类、苔藓等知识前布置学生自备标本,学生在准备标本的过程中对于这些蕨类、苔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的印象深刻。同时,学生自备实验材料,能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学习积极性,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农村自然资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开发农村中学生物课堂资源应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实践的优势。
1.开发学生生活环境资源
农村学生扎根于农村生活,他们的生活环境具有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家畜家禽户户都有,花草树木处处可见。
学习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时,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人如何孵小鸡、母鸡如何带小鸡。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布置学生预先到自家的菜园观察蔬菜的形态结构、思考其功能。课堂上学生提出:白菜的茎在哪里?土豆是什么器官?为课堂讨论提供了课程资源。
2.开发学生生活经验资源
农村学生大多参与或目睹了如何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他们积累了城市学生没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农家在播种前浸种的时机布置学生测定不同种子的发芽率;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带领学生调查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让学生对种子发芽率、抽样检测与样本的选择等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培植地瓜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扦插,嫁接桃树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理解“接穗”和“砧木”的知识,插秧可以让学生领会如何合理密植。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自己或者是家人身边的事实,有说服力,能做到学以致用。
3.开发研究性学习资源
(1)巧用乡土问题,擦亮思维之火
球柄兰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的喜马拉雅山,我区罗溪镇狸鼻山上却发现一小片球柄兰。为什么球柄兰会落户于罗溪海拔不高的山上呢?为了探究事实的真相,笔者曾携同奕聪中学师生成立了“球柄兰在罗溪生存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小组。在研究中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实地考察罗溪球柄兰的生存环境。测量球柄兰的生存环境的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条件。课题组成员把研究成果在全区教研活动上交流,师生互动非常好,学生对生态因子的理解非常深刻,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有力的调动,增强了问题意识。
(2)利用热点问题,激发思维之光
桉树被冠为“抽水机”“抽肥机”“霸王树”。我区马甲镇一带种植大片大片的桉树,如果正如有关人士所说的那样,洛江的生态不是要遭到极大的破坏吗?带着这个问题,与马甲中学部分师生成立“桉树对其他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调查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小组。虽然目前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且研究设备还无法准确得出相应的数据,但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奔向大自然,走入社会,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妙用民众问题,绽放思维之花
我区是一个新区,农业是基础,工业是发展的重点,每个乡镇都有工业区。工厂如雨后春笋地冒出来了。曾几何时山清水秀让我们引以为豪,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不断地往水域投放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造成水体大量的污染。为了了解农村水质的污染状况,我区的8所中学的师生分别成立了“家乡河流水质污染的调查研究”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结合各个学校的团委会的“保护母亲河”活动,调查了罗溪镇、马甲镇、河市镇、双阳街道、万安街道等地的溪流的污染状况。一幅幅令人震惊的画面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农村生物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广大的生物教师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发和挖掘,一定会有大量的有价值的农村生物课程资源,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学生物学,应用生物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陈欣)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CG020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