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2015-02-08福建省厦门市巷西中学黄艳红
◎福建省厦门市巷西中学 黄艳红
初中物理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福建省厦门市巷西中学 黄艳红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当前多元与开放的社会环境对中学生有着积极影响的一面,同时,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对于阅历较浅的中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锋形势下的价值观较量,我们也看到了新一代中学生在道德标准、价值追求、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的课堂教育,是党的十八大《决定》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本文主要阐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物理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我家园;民族自信;行动源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项战略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几年,厦门市教育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学科教育的实践研究,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中也提出相关要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美丽家园、热爱自然(祖国河山)、为祖国的古今科技发展而自豪并内化为行动源泉,已成为物理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自然出物理,物理铸情怀
爱国主义的表现之一为热爱祖国的河山、热爱大自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并在不断的探索中,走进大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教材中多处出现的自然现象:雪崩、喜马拉雅山板块的运动、三峡五星船闸、撒盐融雪、林中的白雾、松花江的雾凇、结霜的植物、不友好的气球、潮汐等,既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现象的奇妙和有趣,也能让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关注祖国的河山,铸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在《升华与凝华》一课中,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南方学生对雪的好奇心,在引入环节中演示干冰放入水中和人造雪的实验,让学生感知自然现象中的升华与凝华,充分调动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从中领略自然的神奇,有探索自然的兴趣。然后在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展示吉林市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雾凇美景,只见沿江垂柳披上了白晰剔透的霜花,江风拂柳,银丝闪烁,犹如仙境的一幅美景,引导学生学会亲近自然、观察自然。如果要让学生进一步从直观的实验中领略抽象而神奇的自然现象,本节的课后作业还可以布置学生制造人造霜,揭开美丽自然景观的面纱,缩短与自然界的距离,保持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爱好。
二、立足物理视角,爱我美丽家园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故乡开始的。”诚然,对于初中生而言,祖国是个宏观的概念,而自己的家乡却是如此真实、具体、亲切地展现在自己的眼前,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浓缩,热爱祖国是热爱家乡的升华。当前,乘着党的十八大的暖暖东风,占尽优势的“美丽厦门”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了解并参与美丽家园的建设,引导学生了解实现“美丽厦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部分,并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这两个百年愿景紧密联系起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厦门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为例,教师如何取材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呢?
1.探寻身边的物理,了解美丽家园
厦门是一座既充满活力又美丽温馨的滨海城市,要引导学生发现,厦门地区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宜居的环境、山海交融的自然环境——高架桥的隔音墙、冬暖夏凉的气候、富有特色的闽南小吃、鼓浪屿的海蚀洞等。当然,这些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新变化,从探寻身边的物理出发,多角度了解美丽家园日新月异的快步发展,把自己的梦想和家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化作自我成长的强大动力,在感受和参与共同缔造的过程中,更加强化热爱美丽家园的情感。
例如,把相关的美丽厦门的资源结合到教学过程去,在《快与慢》一课的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播放2015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男子冠军选手莫瑟斯·莫索普参赛途中视频,让学生边观看比赛,也欣赏沿途风光无限的美丽环岛路;播放2014年南京青奥会,我国短跑新秀梁小静获100米冠军比赛视频,让学生对比百米王与马拉松王的快与慢,认知快与慢的比较方法,同时,注意到美丽的厦门环岛路风景,产生对美丽家乡的喜爱和自豪之情。又如《声音的特性》一课里,教师可以播放鼓浪屿音乐厅演出的《鼓浪屿之波》交响乐,让学生注意到不同的地方,声音出现了低沉与高昂,响亮与轻微,甚至是不同乐器的不断更替和组合,由此领略变化多端的曲子的奥妙。同时也了解海峡两岸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的亲情渊源,并对家乡的音乐之岛——鼓浪屿,充满自豪。
2.展现物理魅力,建设美丽家园
虽然厦门被称为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明珠,但是,在“美丽”的盛名之下,厦门也面临着诸如交通压力巨大和生态保护脆弱等的挑战和压力。让学生投身“美丽厦门”建设,做为老师,我们该做的就是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周边的事物,关注“美丽厦门”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担负起“美丽厦门”建设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学生的能量有时是无法预估的,智慧往往就隐藏在对小事的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中。厦门岛内的地下人行通道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多数道路地下通道属于对称结构,地下通道的横道部分通风不畅,久而久之,湿气、异味聚集其中。毕业于厦门五中的方兴同学就发挥了他的巨大能量,他说,每当走过地下人行通道时,里面的湿气和异味一直困扰着他。在物理课学习了液体压强与流体速度的关系后,突然间,他有了解决问题的灵感,他尝试着做“可引导自然风对流的不对称型地下通道”这个项目。
结构与原理:
(1)第一图:基本原理图——单边吸引型
原理:右边引道通风面积减小,气体流速加快,压强减小,左边引道的气体压强大,向右边流动,横向通道中就形成了气流。
图1吸引型原理图
图2综合型原理图
(2)第二图:实用原理图——双动力综合型
原理:右边引道的通风面积减小,气体流速加快,压强减小,加上左边引道的气流直行时受阻而转向横向通道流动,两边共同作用下,促使横向通道形成更大气流。
这个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获得第五十九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特等奖后,方兴同学又收获了一个惊喜,有一颗小行星以方兴的名字命名。
三、感受中华物理瑰宝,增强民族自信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可见,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爱国主义信念的强大精神动力。而物理课堂无疑是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最好平台,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充分准备相关资源,使学生了解祖国物理学方面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了解近代物理科学家的爱国事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近代史上,我国的一批物理学家,诸如丁肇中、李政道、邓稼先、钱三强和何泽慧夫妇,还有被称为“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等,他们情系中华,胸怀祖国伟业,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待遇和环境,甚至是勇敢抵抗美国当局百般阻挠和迫害,为了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进步而投入到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为数不多,但事迹感人的中国物理学家的故事,是老师要竭尽所能去做的。例如,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前收集资料:我国核武器理论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有哪些?顺着这个话题,教师可以例举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同志的感人事迹: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两弹”的技术研究,他冒着酷暑严寒,长期驻守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无惧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他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后,试验成功制成了氢弹。通过了解我国优秀物理学家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加坚定爱国信念。
2.感受璀璨的物理古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国的科学文化发展曾经长期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在物理学方面有辉煌成就,比如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里,准确地论述了磁偏角现象,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观察到的地磁偏角早了四百多年;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古代的人民就发明了指南工具“司南”;古代人民还用智慧造就了闻名世界的北京天坛,其三音石、回音壁、圜丘等三处建筑都蕴含了美妙的声音现象等。物理教材中还有多处也提到我国古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这些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如,在《磁是什么》一课中,播放动画:“公元843年,一只帆船日夜不停地航行在水天一色的苍茫大海上,没有航标,没有明确的航道,当人们惶恐之余,船上一位聪明的中国人拿出了一种神奇的仪器——罗盘,从容不迫地指引着方向,开辟了一条浙江温州前往日本嘉值岛的航线”。然后老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知道罗盘是什么吗?它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它为什么能指示方向?”,借此学生可以感受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文化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放眼科技内化动力,圆中国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今时代,科学发展成了世界各国主要的竞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介绍我国当前的科学发展成就,把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累累硕果展示给学生,特别是那些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科技研究成果。比如,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玉兔”月球车在月球登陆工作;国产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实现意念控制;中国高铁造出最核心部件,实现100%中国制造等。这样可以不断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广大青少年探索未知、崇尚科学的热情与梦想,让学生更加坚定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内化为爱国主义的行动源泉。
例如,在《踏上信息高速公路》一课中,教师可以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5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发射的第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提供依据,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将逐步开始在全球覆盖。
当前,我国正处于蓄势待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良好时期,学生是祖国建设未来的生力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应该融入各个学科的课堂教育,让学生更加坚定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信心,直至内化为爱国主义的行动源泉。
(责任编辑:詹国荣)
变式四.如图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O在正方形外,过点O的两条垂线被正方形ABCD的边或延长线截得线段GF、EH.求证:GF=EH.
变式五.如图⑤,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P是对角线上的动点,过P作PD⊥PE交BC于点E.求证:PE= PD.
变式六.如图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上的动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
综上可知,教师重视解题教学,掌握了解题教学的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炼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提高数学的运用意识;有助于拓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
(责任编辑:王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