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吉剌部只尔瓦之乱史实

2015-02-07康建国

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叛军公主

●康建国

弘吉剌部只尔瓦之乱史实

●康建国

一、只尔瓦之乱的背景

中统元年(1260)春,忽必烈在开平城宣布即大汗位,随后同阿里不哥进行了历时5年的汗位之争。当时的蒙古各大汗国中,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只有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阿里不哥失败后,以海都为首的察合台、窝阔台两汗国同盟,与元朝为敌。为确保西北稳定,忽必烈派北安王那木罕统诸王军队驻守西北边防。“宗王海都搆乱,世祖以国家根本之地,命皇太子北平王率诸王镇守之”。①

至元十三年(1276),正当忽必烈征南宋取得全面胜利的最后关头,发生了昔里吉叛乱事件。昔里吉,孛儿只斤氏,元宪宗蒙哥第四子。至元十二年(1275),受命辅佐那木罕的右丞相安童突袭贵由之子大名王禾忽的军队,引起禾忽叛乱。叛军控制了河西走廊,元军被河西叛军阻隔,得不到增援。至元十三年(1276)秋,因安童分配给养不公,那木罕部下的脱脱木儿率部叛逃,昔里吉往讨。脱脱木儿煽动昔里吉叛元,昔里吉起兵发动叛乱,拘那木罕和丞相安童,叛乱诸王拥戴昔里吉为王。“秋七月……癸卯,诸王昔里吉劫北平王于阿力麻里之地,械系右丞相安童,诱胁诸王以叛,使通好于海都。海都弗纳,东道诸王亦弗从,遂率西道诸王至和林城北。”②

昔里吉的叛乱,并非如史书描述中的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从叛乱伊始即迅速得到广泛而及时的响应上就可以证明是一次早有预谋的军事政变。这些响应昔里吉的叛军中,给元朝中央造成最大也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发生在应昌的只尔瓦之乱。“十四年,只儿瓦台叛,围应昌府”。③只尔瓦在应昌起兵,对整个局势的影响非常之大。首先,应昌距忽必烈所在的元上都仅仅百余公里距离,且两城之间无险可守。昔里吉起兵后迅速占领和林,而此时河西走廊早被叛军占领,应昌正是漠南通往漠北的唯一通道。只尔瓦的叛乱直接将漠北元军置于被包围的境地,且切断了平叛大军的北上之路。

二、只尔瓦之乱的平息

昔里吉的叛乱使得忽必烈派驻西北的元朝军队陷入了绝境,为挽回局势,不得不急忙抽调中原平南宋的军队迅速北上。云南的藩王土鲁在大军北伐后,乘虚迅速起兵策应漠北昔里吉的叛乱,“十四年冬,皇子北伐,而藩王土鲁叛于六盘”。④这使得元军首尾不得兼顾,军事上危机重重。而应昌地处元上都附近,且处在漠南通往漠北的交通线上。由于叛军在至元十二年(1275)就已经占据河西,通过河西走廊通往漠北之路已经断绝,此时的应昌是援军与后勤保障物资往来漠北的必经之路。只尔瓦兵围应昌,并派兵切断粮道。“十四年春,率步卒千人转粟赴和(琳)[林],道出应昌。会酋帅(帕克)[畔换]谋不轨,以射士三千踵其后,欲乘间夺其资粮。”⑤这不仅威胁了漠北元军的安危与后勤保障,同时也将战火烧到了元上都,直接威胁到了忽必烈本人。

元世祖急调平宋前线军队北上平叛,只尔瓦叛军首当其冲。忽必烈调派多员将领参与了对只尔瓦叛军的作战,元史中有记载的就有:

博罗欢……至元十四年,讨叛臣只里斡台于{德}[应]昌,平之。赐玉带文绮。⑥

苫彻拔都儿……十四年,从讨叛人只里瓦{丁}[歹]于怀剌合都,改宣武将军、滁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⑦

脱欢……十四年春,授怀远大将军、太平路总管府达鲁花赤。会只里瓦带寇北边,帝命脱欢往讨之,战,左臂中流矢二。帝慰劳之,赐铠甲、弓矢、鞍勒、钞千五百缗。⑧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忽必烈动用了镇守高丽的军队参与了对只尔瓦的平叛行动,此次军事行动由东征元帅俊奇率领,包括蒙古、高丽、女真、汉军等多支军事力量,与丞相伯颜对昔里吉的军事行动相互配合,成功剿灭只尔瓦叛军。

俊奇,……十四年正月,授镇国上将军、东征都元帅,镇高丽。二月,率蒙古、高丽、女直、汉军,从丞相伯顔北征叛臣只鲁瓦歹等。四月,至脱剌河,猝与贼遇,茶丘突阵无前,伯顔以其勇闻,赐白金五十两、金鞍勒、弓矢。⑨

对于平定只尔瓦之乱的首功之人,不得不提到世祖忽必烈与察必皇后的长女囊加真公主。囊加真公主尚斡罗陈驸马,只尔瓦挟持其兄斡罗陈驸马,兵围应昌府发动叛乱。囊加真公主被围府中,情况危急。囊加真公主进行了有效的防御,并派人求援。随后元臣率部赶到,迫使只尔瓦带叛军败走。“十四年,只儿瓦台叛,围应昌府,时皇女鲁国公主在围中。元臣以所部军驰击,只儿瓦台败走,追至鱼儿泺,擒之。”⑩囊加真在只尔瓦叛乱后,留元臣镇守应昌,并亲自主持弘吉剌事务4年,直至至元十八年(1281)帖木儿继任弘吉剌部万户,囊加真公主继尚帖木儿。“公主赐赉甚厚,奏请暂留元臣镇应昌,以安反侧。居一歳,召至京师,迁明威将军、后卫亲军副都指挥使,还镇应昌。又三歳,召还,加昭勇大将军。”囊加真公主功不可没,受封鲁国大长公主,这也成为弘吉剌部最终受封鲁王的缘起。

三、只尔瓦之乱的影响

只尔瓦为弘吉剌部万户斡罗陈之弟,但在《元史·特薛禅传》中却没有关于只尔瓦之乱的记载,也没有提到只尔瓦之乱。“(纳陈)薨,葬末怀秃。斡罗陈袭万户,尚完泽公主。完泽公主薨,继尚囊加真公主。至元十四年薨,葬拓剌里。无子。弟曰帖木儿,至元十八年袭万户。”只尔瓦在至元十四年(1277)发动叛乱响应昔里吉,正是这一年弘吉剌万户斡罗陈薨。《特薛禅传》中未提及此次叛乱,也未给出斡罗陈的死因。但蹊跷的是斡罗陈的万户身份直到4年后才由帖木儿继承,《元史》同样没有明确交代帖木儿与斡罗陈的关系。

《考异》卷九十三:按,世祖纪,至元二十四年,封驸马帖木儿济宁郡王。而本传不书帖木儿尚主事。考程钜夫应昌报恩寺碑云:帖木儿尚帝季女囊加真公主。十四年,帖木儿北征有大勋,赐号按答儿图那演。元贞元年,封济宁王,主为皇姑。鲁国大长公主碑为奉敕经进之文,其纪事宜可信。监本公主表云,囊加真适纳陈子帖木儿,再适帖木儿弟蛮子台。新刊本改帖木儿为斡罗陈,盖欲合于本传。今以表、传及碑文反复参校,乃知斡罗陈兄弟三人相继尚囊加真公主,传不言帖木儿尚主,表不言主适斡罗陈,皆史家之缺漏。碑不言斡罗陈、蛮子台之尚主,则以碑文为帖木儿之子弴不剌(即琱阿不剌)而作,故为之讳也。传称成宗即位,封皇姑鲁国大长公主以金印,封蛮子台为济宁王,纪书于元贞元年,其时帖木儿已前卒矣,而碑隐蛮子台之名,悉归之帖木儿,盖讳言公主改适事,当以史文为正。

考异中补充了《元史·特薛禅传》中,囊加真先后尚斡罗陈、帖木儿、蛮子台3兄弟之史实,但仍未能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很多地方尚有疑点:蛮子台封济宁王时为元贞元年,而同年获得追封的是按陈。“元贞元年二月,追封济宁王,谥忠武。”若三者为兄弟关系,均为纳陈之子,为何只追封其祖父,而不追封其父纳陈?另,程钜夫《应昌报恩寺碑》中认为帖木儿为纳陈之子,按陈之孙。但在《相哥八剌鲁王元勋世德碑》中则明确帖木儿之父为按陈,特薛禅之孙。“曾大父特薛禅……大父按陈那演……父帖木儿,拜驸马都尉。”以上诸多疑点的根源都出自至元十四至至元十八年之间,史书含混不清,墓志大相径庭。对于只尔瓦之乱,《皇元敕赐故赠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张氏先茔之碑》有记载,可补《元史》记载疏漏:

“俄驸马[斡罗陈]之弟只儿瓦叛,挟驸马北去,并窃太祖皇帝所赐券。公与俱往,思有以脱驸马于难。驸马既遇害,并困辱公,楚毒百至。……俾归,辅其嗣主。主薨,子谛瓦八剌立,尚武宗皇帝妹,是为皇姑徽文懿福贞寿大长公主,肇封鲁王,开府置僚属。”

《张氏先茔碑》现存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国公府村的张应瑞家族墓地。该碑刻于元统三年(1335)。碑文通篇叙述张应瑞家族自元世祖至元顺帝时的事迹,期间涉及大量元朝及蒙古弘吉剌部史事。由碑文可知张应瑞生前侍奉元朝后族弘吉剌部落首领纳陈那颜。张应瑞深受纳陈那颜器重,不仅被收为养子,还被任用为弘吉剌部第一任王傅。及纳陈之子斡罗陈嗣位,待张应瑞益厚。适逢斡罗陈三弟只尔瓦叛乱,挟斡罗陈北去,并窃太祖所赐誓券。只尔瓦之乱在《元史》纪传中多有记载。但《特薛禅传》中没有记载,只记斡罗陈死于至元十四年,也未给出斡罗陈的死因。

张应瑞墓碑中也有一处明显的疑惑。该碑记张应瑞与斡罗陈在只尔瓦之乱中被俘,斡罗陈遇害,张应瑞逃回,碑文说其“俾归,辅其嗣主。主薨,子谛瓦八剌立”。碑文中明确记载了琱阿不剌的太祖父、祖父之名,独独未记琱阿不剌之父姓名,这于情于理都不能为世人所理解。根据张氏先茔碑对只尔瓦之乱的记载,纳陈子只尔瓦叛乱,弑其兄斡罗陈。斡罗陈无子,因此斡罗陈的万户应为继子,而墓志并未明言,只说张应瑞从只尔瓦处逃回后,辅佐新主,且没有记载这位新主的名字。若此人为斡罗陈之子,则大可不必讳言。张应瑞自小受纳陈及其子斡罗陈之恩,在追述自己祖先时自然提及。但却将帖木儿之名舍去,由此亦可断定帖木儿并非纳陈之子,而是按陈之子。

弘吉剌部发生如此重大事件,不仅没受太多牵连,还在4年后保住了万户地位,并在随后的元代历朝中地位显赫。这当与察必皇后以及在这次事件中立有大功的囊加真公主关系密切。

察必本为弘吉剌部按陈之妹,在弘吉剌部与元朝中央均地位显赫,察必曾帮助忽必烈继承大统上立有大功。当时阿蓝答发兵于漠北诸部,离开平仅百余里,这时察必和皇子真金已徙帐上都,察必使人责问:“发兵大事,太祖皇帝曾孙真金在此,何故不令知之?”察必皇后临危不乱,处事果断有力,不仅保全了太子,同时也为忽必烈赢得了准备时间。察必为弘吉剌部按陈之妹,其女囊加真尚斡罗陈。只尔瓦叛乱中斡罗陈惨死,但是囊加真公主却在此次事件中立有大功。

同时,此次平叛的重要功臣牙忽都、元臣也为弘吉剌部保住万户资格出力甚大。牙忽都的生母为弘吉剌氏,因此牙忽都与弘吉剌部关系紧密。牙忽都13岁就被世祖任命袭其祖父统军,成为元世祖信赖的军事统帅。

“十三年,失列吉叛,遣人诱胁之,牙忽都不从,事王益忠谨。八鲁浑拔都儿、粘闓与海都通,相率引去,王遣牙忽都追之,擒八鲁浑等以献。未几,失列吉、约木忽儿、脱帖木儿等反,以兵攻王。脱帖木儿生致牙忽都,使失列吉拘系之。牙忽都与王亲臣那台等谋逃归,事觉,那台等被杀,复系牙忽都,困辱备至。十四年,兀鲁兀台、伯顔帅师讨叛,失列吉、约木忽儿迎战,牙忽都潜结赤斤帖木儿、秃秃哈乱其阵,失列吉军乱,因得脱走。见帝,须髪尽白,帝闵之,赏赉甚厚。

元臣为契丹后裔。其父“移剌捏儿,契丹人也”。20○元朝时,契丹与弘吉剌部按陈关系密切。辽王耶律留哥曾与按陈结盟:“向者吾与按陈那衍(那颜)盟,愿附大蒙古国,削平疆宇。倘食其言而自为东帝,是逆天也,逆天者必有大咎。”

叛乱虽被迅速平定,且未对忽必烈的势力造成太多影响。相反忽必烈借此次平叛,进一步清除了异己,稳固了皇权和自己的地位,但是该事件却对同皇室亲密的弘吉剌万户影响巨大。

只尔瓦叛乱杀害其兄弘吉剌万户斡罗陈,4年后封帖木儿为万户,可见忽必烈很可能褫夺了纳陈一系弘吉剌万户封号,4年之后才有了帖木儿袭封。《元史》记琱阿不剌之父为帖木儿。因此弘吉剌万户的继任者最大的可能就是弘吉剌部的万户继承人由纳陈系转到了按陈系。而从史书记载来看,此事件之后斡罗陈子孙再没有出现,我们更加可以确信,斡罗陈死后,因没有子嗣继任万户,而其诸弟因受只尔瓦叛乱连累,失去了继任资格,所以纳陈系的万户资格由此转入了按陈系。22○

对于《元史·特薛禅传》中为何没有相关记载问题,这可能与元史的史料来源问题有关。“《元史》所据,顺帝以前,主要是元十三朝实录、《经世大典》及《大己一统志》《国朝名臣事略》等碑传资料。”23○由于只尔瓦叛乱,而万户斡罗陈无子,纳陈家族失去了继承万户的资格,其相关家族历史也在当时实录中被删去,《元史》作者未详加考证,因此造成了缺漏与混淆。

注释:

①宋濂:元史(卷128).土土哈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3132.

②宋濂.元史(卷9).世祖六.北京:中华书局,1976.191.

④宋濂.元史(卷155).汪惟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3656.

⑤宋濂.元史(卷165).张立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3878.

⑥宋濂.元史(卷121).博罗欢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2989.

⑦宋濂.元史(卷123)苫彻拔都儿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3032.

⑧宋濂.元史(卷123).脱欢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3232-3233.

内蒙古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蒙古高原漠南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2014B074);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资助(Supported By Program for Young Tal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Universities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NJYT-15-B02)

猜你喜欢

叛军公主
边走边哭的公主
《辽史·公主表》补述
《爱哭公主》
粉红兔公主镜
我的公主梦
小公主
中 计
也门叛军再次接受停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