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崔连仲致林志纯先生的一封信谈起
2015-02-07张绪强
张绪强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崔连仲致林志纯先生的一封信谈起
张绪强
林老师:
久未问候,不知身体可好!辽大出版社目前不太景气,但对辞书事颇为关心。不知辞条统一规划情况如何?
我目前无事,待规划出来后,明确了编写的具体要求,可马上动笔,我已约北京亚太所葛维钧同志(季羡林研究生,又去英国深造梵文一年)合作,他是《南亚辞典》的编辑部主任,颇有能力和经验。林老师年高任重,如有需要我帮助之处,竟可吩咐,自当尽力而为,刘社长也常嘱咐这点。听说刘雪枫同志去长,不知去了没有,他常出差,我们也很少见面,辞书事还是由他具体负责。月中忽接郭老师的讣告,十分惊痛。林老师玉体健壮,但也要注意身体,辞书编写工作颇为繁杂,要妥善安排。
祝
身体健康
学生崔连仲敬书
一九九三年五月廿六日
上述这封信是林志纯(笔名日知)先生早期研究生崔连仲于1993年所书。当时崔连仲先生已届古稀之年,其恩师林志纯先生已时年83岁。信的主题是询问《古典文明辞书》的编写情况,笔墨虽少,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师生深情和两位老人不惮岁月,醉心学术的忘我精神。
林志纯先生是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科开创人之一,毕生以填补我国西方古典学研究为目标。他常用《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鼓励自己“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并以“日知”为笔名,留下宏富的论著。对于林先生“火”一般的性格,季羡林先生曾于2000年时这样描述:“林(志纯)是福建人,较我犹长一岁,是地道的耄耋老人了。个子虽不高,然而腰板挺直,走路健步如飞。在他眼中,宇宙间好像没有困难之事,字典里好像没有‘困难’二字。他做事果断迅捷,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皱过眉头,像是一团火,一往无前。同这样的人见面,自己纵因事碰壁而精神萎靡,也必能立即振作起来。有这样感染力的人是极少的,林老就是一个。”
季先生的评价是同辈人的知人之论。1998年,林先生年近90,前往南京开会,在弟子张强陪伴下游览黄山,并徒步登上光明顶。次年又出席世界古代史年会,会后游览武夷山,并热情邀请王敦书和哥本哈根大学古典学者梅耶尔博士到福州其弟家中晚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作为年过九十的老人这些所为实不常见。视学术为生命的他,在建设中西古典学方面终其一生也从未停步。
林志纯先生于1910年11月11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主要靠长兄做店员的薪工维持生活。林志纯幼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稍长(16岁)即入福建华侨中学师范科学习,同时兼任教员。后习英文,1939年至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求学,师从著名学者王成组教授,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旁听英语。1946年春至1950年春,林志纯一直在上海大夏大学历史系任教,从讲师升为副教授,同时还兼任上海新闻专科学校历史系教授,主要教授中国史和外国史。林先生精通英语,还涉猎拉丁语,常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文章,声誉渐起,成为国内知名的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史专家。新中国成立后,林先生受命至东北师大从事世界古代史教学。林先生早年接受私塾教育,熟悉古典文献,所读经史塑造了其中国士大夫的传统价值观;青年时期广泛接触西学,激起了他认识了世界多元文明的热望;中年时期亲历中国社会大变革,加深了他对中国传统与现代社会变化的认识。“文革”时林先生适时急流勇退,利用难得的国外资料《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自己积累的国外世界史研究成果,终日与书为伴,潜心研究。在气氛稍有缓和的1975年,林先生对《世界古代史》(上册)书稿进行全面修订与扩充,把整理的原始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补充进来,1978年完成《世界上古史纲》上册。可以说林先生在中西古典文明研究中的主要工作随着“文革”结束才逐步展开。
一、发起成立世界古代史研究会
1978年10月,林先生开始招收我国“文革”后的首批研究生。林先生将这一年共招收的4名研究生分配在古史研究的4个领域。他感觉有必要组成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以便及时交流研究信息。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当时的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等18所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成立了世界古代史研究会。1979年8月23日至29日,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长春举行。大会制定了研究会章程,推选夏鼐、周谷城、吴于廑为名誉理事长,林先生当选为理事长。林先生在任理事长的十年时间里,积极领导研究会提出研究课题,组织会员编译资料,撰写论著,为会员提供科研交流的畅通渠道。自此全国世界古代史研究开始与世界接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外古史比较、古希腊史、罗马史、古埃及史、古代西亚史、东亚史、中亚史以及欧洲中世纪史、拜占庭史、史学史等研究则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至今,研究会不仅召开了多次年会并4次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者皆是来自欧美亚澳各国和地区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领军级学者,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办世界古典文明史学习班,创立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1980年,在林先生强烈要求和推动下,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原有研究力量的基础上大胆地将世界古代史研究队伍加以整合,成立了全新的亚述学和古典学方向的西亚、北非、欧洲上古史研究室。林先生负担了多个学科的教学,同年他还获得了招收博士研究生的资格,成为我国第一批数量不多的世界史博士生导师之一。
意识到国内研究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差太多,林先生多次撰文,与周谷城、吴于廑联名呼吁加强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进行分科的专业化研究。三人联名一道向教育部提出《关于加强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他们的疾声呼吁下,1984年8月教育部发出“(84))教高一司字054号”文件,决定在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专门研究机构——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开办世界古典文明史学习班。1985年,在林先生主持下,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重点高校历史系高年级的学生齐聚长春,参加研究班的学习。学习班专门聘请外国专家讲授亚述学、埃及学、赫梯学、西方古典学以及多种古代语言文字。当时的埃及学外教汉尼希博士是第一个受聘来中国任教的埃及学专家。同年,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在东北师范大学正式成立,国内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同时具备古典学(分希腊和罗马方向)、亚述学、埃及学和赫梯学四个学术领域的科研机构正式成立。自此,我国拥有了专业化的本科、硕士、博士连续培养的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专门人才的培养机制,中国的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踏上了新起点。
当时年逾七旬的林先生除了负责古典文明所事务外,还充当了实际上的古典文明班的班主任。他经常早晨六点钟就敲响当时在古典所担任助教的拱玉书教授的房门,与其一起到学员宿舍视察指导,从作息、饮食到寝室卫生,事无巨细,悉数亲躬。
三、辑《世界古典文明丛书》,编《中西古典文明辞书》
林先生直至高龄,工作生活一仍其旧,笔耕不辍,诲人不倦,学术视野也越发开阔。他对中华文明历史之悠久,典籍之宏富认识愈发深刻,积极倡导建立中国自己的“古典学”。1988年,与周谷城、吴于廑、周一良、任继愈、张政烺等9位学者联合发起编辑《中西古典文明丛书》,呼吁把西方古典文明引进中国,把我国古典文献播向世界。至今,《中西古典文明丛书》中外文对照的多种古典文献相继面世,主要有: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的拉丁音译与中文对照本,希腊文、拉丁文与中文对照本,中国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和现行文字与英译对照本。《孔子的政治学——论语》、《云梦竹简》等都由林先生亲自编著,《曶鼎铭文研究》更是开创了把甲骨文译成外文的先河。
编写《中西古典文明辞书》是林先生建立中西古典学的一部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到东北师大工作时,林先生就提出“西洋史不能搞第一手材料,很难有成就”。于是他带头翻译了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又编译了《古代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史料集,还主编了《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史部分)。他提出史学研究应必备史料集、得心应手的工具书和及时反映学界动向的杂志。在他的争取下,东北师大率先订购了《剑桥古代史》、《亚述学辞典》、《希英辞典》及《拉英辞典》等工具书,后来又补订了《洛布古典丛书》、《希腊研究杂志》、《罗马研究杂志》等资料。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林先生带领下,我国的亚述学、埃及学、赫梯学、西方古典学都有了自己的学术团队。外国学者来华讲学,中国学生出国深造,中西古典学研究方兴未艾,编写《中西古典文明辞书》成为大势所趋。
文首所引书信即是这一时期他与编写组成员崔连仲往来书信的一例。崔连仲1952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后任教于辽宁大学。1955年,林先生辅助前苏联专家创办世界古代史青年教师进修班,崔连仲即为进修班成员之一,长于印度史研究。1990年崔连仲受林先生所托编订《中西古典文明辞书》,他邀请精通梵语,曾留学英国的季室弟子葛维钧合作。崔连仲长于历史研究,而葛维钧长于语言文学,他们的合作无疑会对提高辞书编写质量有很大帮助。其实,林先生与季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着十分密切的交往。林先生联名周谷城、吴于廑先生倡议建立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的时候曾多次登门拜访季羡林、任继愈、胡厚宣等先生。前文所引季先生对林先生的描写也多基于那一时期的交往。
林先生与季先生晚年也有密切交往。二人因行动不便,时常通过电话交流,聊到兴起时竟长达3个小时。1997年,张世林决定编辑《学林春秋》与《学林往事》,以“抢救”一批前辈著名学者一生积累的宝贵治学经验,以备后人承传。张世林就开列的“抢救名单”征求季先生意见时,季先生特别向张推荐了林志纯,并主动提供林的联系方式。在季先生看来,林志纯先生的学问人生是可以列入不朽遗产之列的。林先生与季先生惺惺相惜、矢志向学的志趣影响着后代学者如崔连仲、葛维钧等。崔、葛二人合作编订《中西古典文明辞书》也似乎可以看作是季、林二位先生学术友谊的延伸。
林志纯先生因病于2007年11月14日在福州去世,享年97岁。林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筚路蓝缕,潜心向学,为创建世界古代史学科奔走呼号,呕心沥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奠基人。在他的努力下,造就出了毛昭晰、刘家和、郝际陶、王乃新、吴宇虹、拱玉书、令狐若明、金寿福、傅永东、张强、黄洋、颜海英、陈旭、李政、王丽英等一大批世界古代史人才,使我国有了第一批熟悉、精通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古代西亚楔形文字和古希腊拉丁语的中青年学者。如今桃李芬芳,而先哲已逝,唯先生学贯中西之才,道德文章之魂,薪火相承,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赵欣
K825
A
1009-5241(2015)04-0003-03
张绪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