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和谐与公正问题的一部力作——评《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2015-02-07葛晨虹

伦理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正理论建设

葛晨虹

社会公正是一个亘古至今不衰的话题,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理想。它是当今各国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涉及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跨学科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与社会公正要求不相符合不尽协调的诸多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探讨思考与之相关的社会公正问题,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发展富强民主自由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徐惟诚主编、张博颖副主编的《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一书的出版,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推进社会和谐与社会公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纵观全书,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到人类思想对公正问题的认识成果,及到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策略研究,都做了深入和富有成效的研究探讨,可看作是当前有关中国社会和谐与社会公正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注重理论探究,考察把握思想史认知成果。对社会和谐与社会公正的期望是人们普遍的要求和目标,当然不同时代、社会、民族、阶级等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标准和追求。对社会和谐社会公正问题的思索和解答,成为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内容。该书对社会公正的内涵、基本原则,以及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较系统全面地考察和梳理了中西方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以及二者之关联的思想,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思想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理论特征、历史影响,以及历史上思想家们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内在联系的认识、理论成果。该书特别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既有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相关思想的分析和阐述,同时也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实践过程中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概括论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习近平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思想和理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构建起的社会主义公正理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体现着理论与实践互动下中国社会在和谐与公正价值目标上的努力和进步。中国社会在理论指导下实践,也在实践发展中对理论进行创新。

该书注重对社会和谐与社会公正基本思想和理论进行梳理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西优秀思想成果为视阈,有鲜明的理论主线,又有宽阔的思想视野,使对社会和谐与社会公正的思考具有科学、开放、严谨、深刻的特点。

关照当代中国现实,思考探寻实践理路。理论的生命在于回答实践中的问题。明显的现实关照指向是本书鲜明特点之一。该书对当代中国社会公正的现实状况、有待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等进行了研究。既肯定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公正、政治公正、法律公正、环境公正、教育公正、政策公正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意义,更以凸显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责任感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相关领域社会公正问题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应用价值。如,在提升社会政策公正性建议方面,提出了确立统筹发展观念、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高政府的社会政策能力等一系列具体建议。又比如,在环境公正问题的成因方面,指出有历史的、现实的、价值取向的、社会结构的、社会体制的原因等等。在促进环境公正的路径和对策上,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强化环境意识、操执法律利器、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道德境界、提高科技力量等。这些研究对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该书还突破了把社会公正仅限于道德关怀的狭义视域,试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使社会公正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这不仅拓展了各领域如经济公正、政治公正、法律公正、环境公正等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也深化了对社会如何公正、如何和谐的综合性研究。这种综合研究,把社会公正的实现放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进行理性审视和实践思考,也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了社会公正价值判断、追求、标准、实践等方面的问题,把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紧密结合。

该书还强调重视制度实践能力对当代中国促进社会公正的地位,除在经济公正、政治公正、环境公正、社会政策公正专论中论及制度建设的作用,专设一章探讨制度公正、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关联,分析了制度建设对于推进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建设的保障作用,指出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转型进程时期,制度建设和依法治理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价值意义,对制度伦理视野下制度公正的原则内容与实践重点进行了重点阐述。

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多视角分析时代课题。该书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在从伦理学研究视角分析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相关问题同时,在研究中还注重运用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生态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成果和方法。此外,该书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结合,不仅注重辩证思维在理论研究中的作用,而且注重定量因素在研究中的价值。在环境公正、教育公正、社会政策公正等研究中都注重用数字说话,用实证性研究阐明道理。

总之,该书关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的探讨,对于我国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具有丰富启发意义,是这一问题论域取得的积极成果。我们也期待该书作者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进程的推进,继续加深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更多凸显问题意识,更多思考,并不断取得丰富成果。

猜你喜欢

公正理论建设
坚持理论创新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吕坤公正观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