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法治教育进课堂——让法治教育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2015-02-07

法制博览 2015年31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中小学启示

孙 阳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小学法治教育进课堂——让法治教育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孙阳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法治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还没有达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观念的强弱和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法治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我国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并借鉴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就如何加强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小学;法治教育;美国法治教育;启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中小学法治教育进课堂,使青少年在心中树立起法治理念,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最新发布的《2013年度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白皮书显示,2013年北京全市少年法庭共审理一审、二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1097件,判处未成年罪犯1053人。其中,在校学生占21.6%,仅次于农民身份的未成年罪犯。在校学生犯罪比例较高,六成不懂法。可见,对如何才能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法治教育又该怎样走进学生的心里?这些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小学法治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不确定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良驯认为:“目前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缺乏基本的规则教育。”同时,调查显示不少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对未成年犯的犯罪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不懂法律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可见法制意识的缺失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未根据年级、年龄段进行区分,法治教育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更没有列入教育评估体系之中。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缺乏动力,教学成绩和升学率成为外界评判名校、示范校的主要标准。法治教育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下没有立足之地;中小学往往在思想品德等科目中融入相关法律的内容,专业性不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部制定的四个法治教育的《课程标准》是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法律依据,而法治教育的基本目标都有被列入这些法规之中。

第二,法治教育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校未设立独立的组织机构专门进行法制教育工作,且专门的法治教育教材缺失。《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学生运用法律的意愿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阶段,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学校对法治教育的定位也并不明晰,学校领导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和主要考试科目的投入力度,对法治教育不够重视,甚至法治课的学时也被其他科目所取代。学生认为法治课可有可无,自然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法律,更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政治思想教育下的法治教育”情况突出,师资不足。好的师资是开好法治教育课程的关键。专家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在师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当前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业师资不足,德育和政治老师直接作为法治教育课的老师,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实务经验。其次,法治教材建设滞后,缺乏专门化、分年龄、分阶段的法治教育教材;最后,法治教育经费只能从其他教育经费中转移,没有充足的法治教育专项补贴。

目前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应强化自身的体制机制建设,树立正确的法治教育观念和多元的教育方式,从全局和长远利益看待中小学法治教育问题。突破“政治思想教育下的法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打破课堂教学这一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加强课堂外的法治教育实践,使学生亲身体会法治生活、亲自参与法治建设,从而树立法治信仰进而维护法律的权威。”

第四,城乡法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法治教育水平差距突出。城乡法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区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课外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法律信息,如观看庭审实录,法制栏目剧,通过司法裁判文书网查看生效的法律文书等,因而学生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而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不仅师资没有保障,而且也没有太多资源来开展与法律相关的课外活动,如缺少法律书籍,缺少社区、家长和法律专门队伍的介入和法律指导。

二、美国法治教育对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启示

(一)从“小”处入手培育法治信仰,使学校成为法治教育的主战场,同时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法治教育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扎根并结出硕果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专家指出:应从“小”处入手培育法治信仰。首先,把普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学校成为法治教育的主战场并加大法治进校园、进教材的力度,强化学校对法治教育的主体责任和考核办法;其次,使法治教育规划的内容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

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只扮演引路者的角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这支红烛应点燃学生对法律的求知火花,教会他们适用法律的方法。在美国的中小学中,每年都会举办模拟审判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在审判过程中的主观性。通过举行辩论赛,模拟审判等形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建立起问题意识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法律知识被学生真正接受。

(二)知行合一,变单向的理论知识灌输模式为双向的“隐形教育”与“渗透式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法制教育模式为单向的理论知识灌输模式,这一模式的弊端为:与实践环节相脱节,学生仅仅通过理论学习并不能形成真正的法律意识。因此,我们应借鉴美国法治教育中注重实践的环节。加强校内教学活动,关注“社区参与”这一美国法治教育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法律,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法律意识。美国教育界十分重视隐形教育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即:除了开设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还在历史课,政治课、职业道德课中对学生进行法律的渗透式教育。并举办具有法治教育的功能的学术活动、庆典活动。

(三)构筑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模式,整合法律职业化队伍及志愿者等社会资源

学校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法治教育中担当主要作用。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学校、家庭、社会均对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教育的孤立性是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一大弊病,因借鉴美国法治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模式,共同为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保驾护航。

学校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使其有效地进入教学环节,主动寻求法官、律师等社会专业人士支持,充分利用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法学专业学生这支法治专门队伍和法治志愿者服务队伍,并对法律志愿者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提升中小学法治教育效果。

(四)摈弃法制教育形式化倾向,把实效作为检验法治教育水平的标准

注重实效性是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中小学开展的法治教育活动,往往深度不够,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应借鉴美国法治教育的方法,避免形式主义,统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容,进行顶层设计,确保法治教育的目标全面系统落实到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程度的法制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编制好教材是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小学生的教材,要通过图画的方式,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法律的宏观认识,在小学生的心中树立法律的红线。其次,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丰富中小学的法治教育方式与手段,可以借助动画、网络、电视、读本等途径改变中小学法治教育简单说教灌输的单一模式。总指南,法治教育只有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才能知行合一,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进课堂的具体途径

笔者认为,为了使法治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应该将“宣”、“动”、“讲”、“践”相结合,多角度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让中小学生真正参与到法治教育中来。

一是“宣”,即中小学可以通过开办门户网站、创建QQ群、开通博客和飞信等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了中小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二是“动”,即建立学校与公检法的互动机制。如:法官、检察官定期到中小学进行专题讲座,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对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讨论,对法律依据背后蕴含的法理进行分析。在学校建立交通知识教育基地,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等活动,举办交通知识的有关展览,举办与之相关栏目剧,是学生参与其中。

三是“讲”,即讲好法治课。中小学应将法治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相融合,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宪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班会、国旗下的讲话、晨会上有步骤地开展《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可以在学校设立校园法治日,使法治宣传活动走进中小学,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法律。

四是“践”,即开展法治教育大讲坛,模拟法庭等法治教育活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深刻的教训,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法治活动中来,体会犯罪形成的内外因和预防之道,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制作法治教育手抄报、开展法治班会课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会中,从而营造良好的学法、知法、守法氛围;加强学生心理疏导。中小学应在日常法治教育中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使他们懂得自尊、自爱、自重,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从而预防青少年犯罪。

[参考文献]

[1]海男.从法制到法治—让法治教育扎根中小学课堂[J].光明日报,2015(4).

[2]夏丹波.中小学独立开设法治教育课构想[J].法治论坛,2015(3).

[3]李先军,张晓琪.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历史演进、特点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5).

[4]沈英.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探析—兼谈对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

[5]Michelle Parrini.Law-related Education and Delinquency Prevention[J].Eric Clearinghouse for Social Studies/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Bloomington IN,2002.

作者简介:孙阳(1989-),女,安徽淮南人,贵州民族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1-0119-02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中小学启示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