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税工程发展探析
2015-02-07何丹
何 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一、金税工程概述
(一)金税工程实施背景
1994年分税制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但由于缺乏对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监控的有效手段,出现了伪造、倒卖、盗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况,严重干扰了国家的税收秩序和经济秩序。为此,以加强增值税管理为主要目标的“金税”工程提上日程。
2001年8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金税工程协查系统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1]637 号),认为金税工程是增值税的“生命线”。金税工程是对增值税发票、企业纳税情况监控系统。
(二)金税工程三期
1.金税一期工程
金税工程一期始于1994年3月底,以50 个城市为试点,进行我国增值税进行计算机交叉稽核。金税一期工程在当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采用的手工采集数据,错误率高、覆盖面窄。
2.金税二期工程
金融工程二期始于2000年8月31日,并于2001年7月1日建立了增值税防伪税控发票开票、认证、交叉稽核、协查四个子系统。全国增值税发票监控网逐步形成。金税工程二期的七大子系统35 个主模块使发票管理功能与整个涉税管理功能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较好的适应了各级管理层监管需求。
3.金税三期工程
金税工程三期在金税工程二期四个子系统基础建立,包括了对系统功能整合、技术升级和业务与数据优化,扩大业务范围,强化征管要求,形成了高效制约的监控考核机制。
二、营改增制度对金税工程影响
(一)营改增税收制度简述
在新常态之下,我国经济压力加大。我国政府推行营改增,旨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金税工程是管控我国“营改增”税制的核心技术平台。
营业税改增值税背景下,分析国税局公布的有关数据,综合当前我国经济较发达的12 个省份,当前试点纳税人达102.8 万户。其中仅2012 这一年,试点地区企业税收降低了426.3 亿元,减税面积高达95%。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幅度达到40%,体现尤为明显。产生这么大影响,是因为我国增值税采用销项减进项的抵扣方式。越来越多的进项可抵扣,同时进项大幅度降低,税率普遍降低。从这个层面看,营改增减轻了纳税人负担。
(二)营改增制度对金税工程的影响
1.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的税率为7%。作为纳税人,获得更多的进项发票,可以减轻其税负压力。金税工程监管的前提是所有发票要报上系统,并且需要纳税人将进项与销项发票进行一一核对。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并不规范,许多纳税主体无法获得有效的进项发票。因此,这些纳税主体可能会通过其它的渠道,获得进项发票,而这些发票并不是期于交通运输而获得的。最终,在增值税缴纳时,税务部门会对这部分进项发票进行抵免,但是货运发票这种非增值税专用发票进入增值税抵扣环节,会给金税工程带来漏洞,使增值税纳税人有了更多的偷税空间。
2.建筑行业的影响
当下,我国建筑企业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少企业会借用其它建筑企业的资质进行投标或者挂靠经营中标项目。纳税主体和施工主体不一致,税务机关很难核对增值税汇缴、所得税汇缴的发展,增加企业违法风险。种种原因之下,建筑企业自行采购的不能得到进项抵扣的成本占工程总造价比重较大,严重地阻塞了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增值税进项税的途径。
此外,我国金税工程是以省为主体,并未有效形成覆盖全国范围内的严密的结算体系。建筑行业领域中,税基额大,纳税人有偷逃税的冲动。金税工程的失范,自然会影响我国整体的财政收入,增加地方政府压力,影响地方经济有效运行与发展。
三、我国金税工程发展建议
(一)重视并完善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运行多年,给我国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本身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切到增值税乃至整个新税制命运。金税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诸多问题,引起了主管部门的关系以及学者的思考。在应对金税工程的种种困境,完善金税工程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金税工程涉及面广,直接影响征纳双方。对我们财税制度的后续改革与推进,紧密相关。
(二)拓宽增值税征收的渠道
金税工程在征收增值税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虽然在营改增背景之下,金税工程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金税工程的重要性。过去,各级税务部门对决策支持系统都曾经有过各种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这些尝试多数局限于某一省、市等个别地区,并没有形成面对整个税收系统的完整的体系。①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继续推进征管的水平。同时创新新的征收途径,譬如通过银行柜台、电子网点等征收增值税。分散金税工程增值税征收的压力,简化金税工程征收的流程,提高效率,推进金税工程继续发挥作用。
(三)提高税收人员征管水平
金税工程之所以存在漏洞,是与我国的增值税严格实施以票管税,税收征管人员只局限于票面核对的简单工作有关。金融工程自身的僵化性给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税收人员征管水平是我国税收征管核心的任务之一。虽然这是税务机关内部控制的事情,但他直接影响我国财税制度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借鉴英美国家税收征管的培训策略,提升税收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加技术水平。能灵活应对金税工程的调整。
若主管机关内部管理不完善,忽视了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与职业操守培训,将会使这些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误解了税收政、会计核算以及税收的申报缴纳,继而给财务核算,纳税申报带来种种潜在的风险。
(四)利用大数据时代
税收征管方面,数据的获取是基础,税基与税率是征税的核心。税率明确的情况下,税基的确定就是至关重要。在确定税基时,我国使用金税工程,不能只是满足于传统的以票管税,应该有针对性的考虑纳税人的各方面情况,综合考量,减少征税主体钻法律的漏洞。
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的使用给税收征管事业来了福音。征税机关要广泛运用各大权威部门的数据,对纳税人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可以防止纳税人利用制度缺陷,偷逃税款,破坏我国税务系统。在利用大数据方面,最重要的一步是对有效数据的筛选,同时可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合作,税务机关可与相关的政府、事业单位,进行联网,通过数据有大量搜集与分析,推进税收征管的效率,降低税收征度的难度。
(五)加大法律保障
我国法律明确了税收法定,使税收征管关在笼子里,防止税收机关的任意性。法律是税务征管最重要的保障。对于金税工程,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规范的不多。在当前税制变革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应该提高金税工程的法律规制层次,提高金税工程与相关制度的有机完善与结合,规范管理以及严格违法处罚,保障国家的财政税收。对于违反税收征管制度的,要坚持依法惩治,从刑事、民事、行政三方面,加大对偷税漏税等行为进行规制。同时要优化税收管理,优化税务管理是落实税收政策的最终保障,其目标应是提升行政效率、优化征管服务、降低征纳成本。
[ 注 释 ]
①刘若鸿,王应科.关于“金税工程”三期税务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的若干思考[J].税收征管,2009(3):88.
[1]彭骥鸣,陈爱明,韩晓琴.大数据时代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J].税收经济研究,2014(5).
[2]刘若鸿,王应科.关于“金税工程”三期税务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的若干思考[J].税收征管,2009(3).
[3]王乔.“营改增”的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14(12).
[4]孙钢.对“营改增”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的分析[J].税务研究,2014(1).
[5]郭维真.“营改增”背景下我国消费税制改革的方向[J].税务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