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家庭治疗理论对中小学问题学生家庭进行教育引导的个案研究报告

2015-02-07顾克张景芳李宝兰白晔

关键词:家庭治疗教育引导问题学生

顾克+张景芳+李宝兰+白晔

摘要:问题学生,一般是指在学习、品德行为或心理方面出现障碍或问题的学生。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学校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命题,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难题之一。家庭治疗是指心理医生在接待有心理问题的病人时采取的以 “家庭” 为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措施。从2011年开始,我们区部分学校心理教师,在接受了家庭治疗的系统理论培训后,以我区设立的教委服务大厅心理咨询室作为依托,尝试对部分中小学问题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引导的个案研究。最终参与我们研究的6个家庭,普遍经过了5次及以上的引导工作。4个家庭的家庭教育引导有明显效果,2个家庭在经过5次家庭教育引导之后效果未显自动脱落。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引导模式能够帮助部分问题学生消除或降低问题行为频率,在家庭的支持下获得正向成长。

关键词:家庭治疗; 问题学生;教育引导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品德行为或心理方面出现障碍或问题的学生。

问题学生是教育系统中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或者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或者在品行方面出现了偏差,或者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会使他们的发展呈现出特殊的状态。

毫无疑问,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学校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命题,因为,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然而,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难题之一,原因之一是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他们独特的家庭心理结构和隐情会使问题学生的“问题”呈现复杂和难以触碰的态势。

正是了解到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这个现实,使研究者试图以系统家庭治疗理论为理论指导,借用适合的系统家庭治疗技术,以学校教育工作者为主导,以家庭为伙伴,家校合作,促进问题学生向正向转化,并进行问题学生系统家庭治疗干预模式探索。

系统家庭治疗,也称家庭系统治疗(family psychotherapy)。它是一种理论 ,也是一种治疗方式。这种治疗不同于个体治疗 ,治疗师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症状的个人身上 ,而是放在整个家庭单位的功能失调上。它认为病人的问题是家庭成员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改变病理现象不能单从治疗个人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对象。这种理论可以在教育系统里加以借鉴。

从2011年开始,我们区部分学校心理教师,在接受了家庭治疗的系统理论培训后,以我区设立的教委服务大厅心理咨询室作为依托,尝试对部分中小学问题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引导的个案研究。

二、在家庭治疗理论框架下确立的家庭教育引导方向

在家庭治疗理论框架下,我们确定了以下的家庭教育引导方向:

1.引导家庭建立正常的夫妻子系统

家庭可以分成不同的子系统,如夫妻子系统、子女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如性别、年龄、功能等。

问题学生有可能在这样的家庭里:夫妻子系统分散,已经无法维持家庭正常的运转。

家庭教育引导人员首先会对夫妻子系统进行工作,使问题学生从三角关系中脱离,帮助与子女纠缠在一起的父母回到应在的夫妻子系统中,让他们面对并解决自己的问题。鼓励问题学生回到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沉溺于父母的问题。

2.鼓励夫妻子系统对子女建立应有的权威。

夫妻子系统形同虚设,内战不断。对子女的教育就会成为夫妻斗争的领域之一。父亲这么教育,母亲出于情绪,也许会不配合甚至进行“暗中破坏”。这种状况会使父母的权威力量共同降低。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爷爷奶奶辈的力量以及对孙辈的呵护会使中间的小夫妻自然丧失教育的权威,在这样的家庭中,对孙辈的放纵会使他在适应学校与社会生活时面临重重困难。

只有夫妻两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子女才不会钻教育的空子,才能在呵护与管教共存的家庭环境中获得适应学校与社会的技能。

我们鼓励夫妻子系统互相配合,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支持对方的教育行为,促使问题学生得到有益的管教。

3.鼓励父母传递积极情绪,帮助子女与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子女对父母的情绪最为敏感。当父母亲本身的情绪低落压抑时,最受此种气氛情绪影响的人无疑是子女本身。如果在建立依恋关系的时候,父母情绪消极无疑会使依恋关系蒙上不安全的色彩。

我们认为,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就是努力做积极乐观的父母。因此,我们鼓励父母亲寻找自己的积极情绪的源泉,尽力保持家庭气氛的乐观状态,促使子女在这种气氛的呵护下,积极面对外界世界,寻求自己的成长。

4、帮助子女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应有的发展阶段进行行为重塑

家庭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按照家庭生命周期的理论认为,家庭中的成员在不同的阶段应当呈现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小婴儿就应吃奶,儿童就应玩耍,青少年就应享受相应程度的自由与承担相应的责任。而纠缠中的父母可能会对子女进行超越界限的行为管理,在不应呵护而应放手的地方纠缠不休,对14岁的子女提出应对4岁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会采取种种方式引导家庭了解子女的年龄特征,帮助子女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应有的发展阶段进行行为塑造

三、规范家庭教育引导工作步骤

在进行家庭教育引导工作中,经过实践检验,我们要求家庭教育引导工作人员要遵循相应规范的家庭教育工作步骤,每一个步骤需与家庭工作1到2次,每一次需要1个小时左右的咨询。这个步骤主要是以下四步:

步骤一:问题行为与家庭关系的联结

家庭求助时,往往将问题集中于个体身上,家庭教育引导工作人员会将个体问题转化为家庭的互动关系。

步骤二:探索家庭的互动模式

通常是家庭僵化的结构支持了这些可预见的行为而不是用创造性方法来回应问题的产生。随着线索追问,家庭教育引导工作人员需要去看到、找到、然后评估家庭的互动模式,找出家庭运行的特质,如僵化的沟通模式、错乱的家庭结构等,并且引导家庭看见自己的互动模式。

步骤三:探索家庭成员原生家庭情况对现在问题行为的影响

这一步骤主要是对家庭中成年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过去进行简短而有重点的探索,寻找他们的经历中是什么教会他们选择了导致目前症状行为产生的僵化的行为方式。此时孩子常常是听众,聆听他们父母的故事。

步骤四:寻求可能的改变方向

家庭已经认同他们最初带来的问题不是某个家庭成员的,而是整个家庭的,源于家庭不良的互动模式,现在的任务就是与家庭一起探索改变的方向和可能性,协商如何使家庭产生新的行为,而不是围绕问题行为做重复性的行为。

四步骤是一个架构,是一个方向的导引,在这样的治疗旅程中家庭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可以加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旅程中不断创新。

四、家庭教育引导工作模式应用个案研究发现

本课题组应用家庭教育引导工作模式进行了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对象需符合以下的特征:

问题学生首先是指在小学或中学阶段本人、监护人或教师感觉在行为或心理方面出现障碍或问题,已经严重阻碍自己或他人发展;第二,排除先天因素,如多动症、自闭症、智力落后等;第三,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M量表)筛选,有部分项目得分在2分以上,或者结合家庭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对家庭的评估,认为“问题学生”所处家庭功能不良;最后,“问题学生”本人或家庭有求助和改变意愿。

在选择程序上,问题学生家庭经过我们询问后,签署书面协议同意参与我们的研究,并同意我们在隐藏他们的真实姓名后呈现为个案报告。

最终参与我们研究的6个家庭,普遍经过了5次及以上的引导工作。4个家庭的家庭教育引导有明显效果,2个家庭在经过5次家庭教育引导之后效果未显,自动脱落。

下面将4个有明显效果的家庭教育引导应用个案研究过程简略呈现如下:

1. 扬扬的家庭教育引导个案

家庭由学校宣传得知我们的服务信息,主动到石景山区教委服务大厅心理咨询室求助,转入家庭教育引导工作站。

(1)家庭背景

扬扬,三年级,男孩。处于三口之家,但扬扬自己的小家庭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家庭来往密切。

(2)学生问题行为表现

扬扬在学校经常与同学打架,造成自己或者同学不同程度的负伤,老师频繁找家长到班里看着孩子上课和进行课间活动。来咨询时,他的左手臂打了石膏用纱布绷带挎在脖子上。他的父母还反映,他在家写作业时边学边玩儿,管不住自己,作业写得很慢,影响正常休息。

大致可归类为纪律问题,

(3)家庭功能量表测量结果:(得分在2以上项目可见表中字体颜色加重)

A.问题行为与家庭关系的联结

因为祖辈的干涉过多,家庭结构中父母处于学生的下位,缺乏对学生的行为的控制。

B.探索家庭的互动模式

杨扬的祖辈非常疼爱他,什么愿望都会满足他。父母也很宠着孩子,从来没有打过,双方都很会给孩子讲道理,遇到事情就帮孩子分析。父母亲在三辈架构中对儿子的教育权威力量不足。

C.探索家庭成员原生家庭情况

母亲说: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更照顾我,其实我的生活能力也不强,因为无论什么事儿父母都会教我怎么做,不用我自己思考。母亲建立的小家庭传递了同样的教育模式。而家族中过于以孩子为中心的问题更加重了孩子的自我中心问题表现。

D.探索可能的改变方向

在帮助他们意识到家庭关系影响孩子的行为后,加强扬扬父母的联系,拉近他们的关系,使他们从关注孩子转到关注彼此的方向来。同时,帮助父母互相支持,加强他们对扬扬的权威与控制力。

(5)家庭教育引导工作效果

A.家庭功能改变

从咨询后两个阶段他们夫妻对话可以看出,他们认识到孩子的交往问题、作业拖沓问题和他们的家庭关系相关联。在认识的基础上,他们做出了改变,孩子对自己的交往和学习主动想出了更多方法,并且努力去尝试。

B.学生问题行为改变效果

据学校反映,扬扬的问题行为逐步减少,他能很好地表达想和同学一起玩儿的愿望,攻击、对抗行为以及与同学的肢体接触明显减少。

据家长反映,孩子写作业的效率逐步提高,自己开始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与父母和同学的游戏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2. 于清的家庭教育引导个案

由实验学校筛选,转入家庭教育引导工作站。

(1)家庭背景

于清,初二,男孩。三口之家。于清与母亲关系更亲近。

(2)学生问题行为表现

于清辍学一年多。在辍学前,不愿意上学,父母强迫他上学,他只好天天背上书包出门,其实他是坐在楼顶,一坐就是一天,因此被学校认定为旷课。这样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学校心理教师建议于清父母到医院看看。精神科医生诊断当时的于清患了抑郁症。经过医院一年时间的诊治,医生认为于清已经痊愈,但是于清就是不愿意去上学。在家里不停地上网,逼他上学他就申明要去跳楼,父母束手无策。

(3)家庭功能量表测量结果:(得分在2以上项目可见表中字体颜色加重)

(4)家庭教育引导过程

A.问题行为与家庭关系的联结

家庭结构中母子形成子系统,疏远父亲。学生其实是留在家里看着母亲。父母关系疏离,孩子通过自己的问题拉近父母。母亲与儿子纠缠在一起。

B.探索家庭的互动模式

母亲与儿子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着父亲。

见面时,于清蜷在沙发里,妈妈坐在他的右边,紧拉着手,爸爸坐在左边独立沙发上。父亲一说话,母亲保持沉默,于清则出现头疼发冷等各种不适。

C.探索家庭成员原生家庭情况

母亲由于自己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关系疏远。生下于清后,对他非常看重,形成紧密的母子子系统。

D.探索可能的改变方向

家庭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帮助父母重建关系。并且建议父母不成功地做夫妻,一定要做成功的父母。夫妻摈弃两人关系中的成见,合力推动学生向外走。

依据生命周期理论鼓励于清向外走,不要陷在家庭里,积极去寻找14岁孩子应有的生活。

(5)家庭教育引导工作效果

A.家庭功能改变

母亲愿意尝试与父亲走近,一起推动儿子向外走。

B. 学生问题行为改变效果

在完成最后一次家庭教育引导工作后一个月,于清回到学校继续上学,到目前状况良好。

3. 小新的家庭教育引导个案

家庭由学校宣传得知我们的服务信息,主动到石景山区教育服务大厅心理咨询室求助,转入家庭教育引导工作站。

(1)家庭背景

小新男孩,初二。三口之家。小新与母亲关系密切。

(2)学生问题行为表现

反复洗涤强迫行为。但医院未收治,认为不重。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又对小新成长造成障碍。

可归类为轻度的心理问题。

(3)家庭功能量表测量结果:

(4)家庭教育引导过程

A.问题行为与家庭关系的联结

小新与母亲形成母子子系统,但关系处于纠结之中。父亲与小新略疏远,不能对小新进行有效的管理。

B.探索家庭的互动模式

母亲不停地唠叨小新。父亲一回到家就看着孩子。小新已经初二了,母亲依然辅导学习。

C.探索家庭成员原生家庭情况

小新与爷爷的关系很密切,颇受宠爱。

D.探索可能的改变方向

引导父亲接近母亲,共同支持学生的成长。建议母亲不要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多鼓励支持孩子。

(5)家庭教育引导工作效果

A.家庭功能改变

父母亲放松自己的焦虑,少唠叨、压制、干涉,不要向孩子传递消极情绪,多鼓励支持,帮助他走出情绪的泥淖。

B. 学生问题行为改变效果

小新的反复洗涤行为消失。

4.小勇的家庭教育引导个案

由班主任推荐进入家庭教育引导工作站。

(1)家庭背景

小勇,男孩,六年级。三口之家。小勇与母亲形成子系统,对父亲进行联合对抗。

(2)学生问题行为表现

常和班里同学发生冲突。课堂纪律散漫,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人际关系紧张,经常因为行为问题,老师要求其家长来校解决问题。

基本可以归类为纪律问题。

(3)家庭功能状况分析

家庭不同意测量家庭功能量表,但愿意接受个案研究。在这个家庭中,家庭教育引导工作人员通过谈话观察到母子子系统对父亲的联合对抗十分明显,由此判定其符合我们个案研究对象选择的要求。

(4)家庭教育引导过程

A.问题行为与家庭关系的联结

母子子系统密切,小勇缺乏来自父亲方面的应有管教。

B.探索家庭的互动模式

母子联合在一起对抗父亲。父亲说:我现在总是在话还没有说完时,就听到他们母子的反对意见,很苦恼,在家里没有话语权,总是觉得他们母子俩要学习倾听。

C.探索家庭成员原生家庭情况

父亲说:我家在南方,我家祖上有人得过状元,是一个大户人家。我奶奶的控制性很强,把大家族的人和事管理得很好。我奶奶把我母亲训练得像她一样,执行力强,令行禁止。我上边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我们兄弟姐妹都很优秀。我一直记住妈妈的话: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从小我就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什么都要得第一,不怕苦,不怕累,追求尽善尽美。

母亲说:得到的多是赞许、欣赏、夸奖,父母很宠我,我内心是很柔软、平和的。

不同的家庭背景与家庭理念造成了夫妻之间的冲突,并且夫妻间的冲突把小勇也拉了进去。

D.探索可能的改变方向

重建夫妻子系统,引导妻子改变抱怨争吵的模式,让妻子接近父亲而非儿子。引导父母共同管教小勇。

(5)家庭教育引导工作效果

A.家庭功能改变

夫妻之间从常态的争吵模式改变成相互协商模式,尽管还在磨合中,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家庭的沟通方式和规则。妈妈从受害者的角色中停止抱怨,走向思考并积极调整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

B. 学生问题行为改变效果

经过引导,班主任老师说小勇与同学冲突、或者纪律问题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下降。

五、 研究结论

在研究中进入个案研究的四位学生本身处于社会不利状态。扬扬在学校适应不良,于清无法回到学校,甚至在早期出现过自杀症状,小新的个人成长受到强迫行为的干扰,小勇的纪律问题行为已经阻碍了他的正常发展。而经过家庭教育引导工作人员的努力,他们都能够消除或降低问题行为的频率,家庭与个人都获得正向发展。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引导模式能够帮助部分问题学生消除或降低问题行为频率,在家庭的支持下获得正向成长。

参考文献:

1.Michael P.Nichols 、Richard C.Schwartz,王曦影 胡赤怡/译:《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美),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2.魏彩虹:《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九期132页

3.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4.陈凤 莫国夫:《转化问题学生要从家庭开始》.《中国德育》,2008年第2期

5.权海军:《初中“问题学生”个案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

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7月第9次印刷

7.(美)约瑟夫.米库西著 李春玲 :《青少年的家庭治疗》——打破对抗与控制的循环怪圈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教育引导问题学生
应用心理学专业家庭治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
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