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开展生涯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5-02-07李晓
李晓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早期,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家庭是个性化生涯教育的重要场所。此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对生涯教育的认识程度及家庭开展生涯教育的情况。报告针对多数家长对生涯教育不了解、不感兴趣,家庭教育无明确的生涯意识,过分注重孩子的自我发展而忽视其生命意义的探寻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家庭生涯教育;建议
家庭是个性化生涯指导的重要场所。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并针对自我人格特质清晰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家长从事的职业、对职业的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对孩子生涯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早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日益增强,对成长与独立的渴望,正是其描摹、规划未来的大好时机,也是引导其发展、给予其方法指导的关键期。为了解处于青少年早期的家庭对生涯教育的认知及实践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生涯教育,2014年9-10月间,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联合西城区妇女联合会,在区内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中开展了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分类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区内3所不同规模学校的小学5、6年级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学校下发并回收。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问卷有效率93.4%。[1]我们还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与30余位家长进行了群体访谈,先后与参与调查学校的9位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进行了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及访谈题目由专门从事德育和家庭教育研究的人员设计,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施测,确保了问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调查结果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及其家长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围绕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父母对家庭教育、特别是对生涯教育的认知情况,家庭开展生涯教育的基本情况及需求等方面设计。题目类型为选择题、程度判断选择题及综合题。访谈题目与问卷内容相关,是对问卷中相关问题的深化和原因探析。
被调查的299名学生家长中,5年级学生家长184人,占61.5%;6年级学生家长115人,占38.5%。男生家长155人,占51.8%;女生家长144人,占48.2%。填答问卷者64.2%为学生的母亲,33.3%为学生的父亲。
[1] 如无特殊说明,文中使用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
超过60%的被调查家长拥有大专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父母的学历水平差别不显著(见图1)。被调查家长中“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见图2)。一半家庭的月经济收入在5000——12000元之间。贫困家庭占总数的5.1%。高收入家庭(月收入20000元以上)占11.2%。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和三代及以上人员共同生活的家庭为主,两者的数据百分比分别为64.2%和25.1%,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背景家庭占10.7%。(见图3)对比以往调查数据形成的区域常模,学生家庭结构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与常模相近。
二、调查的主要结论
(一)对于生涯和生涯教育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1.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生涯
调查结果显示,将生涯等同于“职业生涯”的只有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1%。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涯主要是指生活、生命、生存等,或指过什么样的生活。持这种主张的人多数认为生涯中包含职业生涯,但含义更广。例如,有的家长认为:“生涯真的是多方面的,生活,学习,工作无所不在。”生涯指“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生涯包括职业生涯,主要指人生生涯,如何生活,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生涯就是过程,在过程中付出努力,赢得自信,获得收获。”这些对生涯的认知不仅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生涯的特征,也透射出一些对生涯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多数被调查者不了解生涯教育
“听说过”生涯教育被调查者仅有68人,占23.5%;221人“没听说过”,占76.5%。生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1972年美国教育总署原助理署长沃兴顿( R. M. Worthington)在东京演说时正式提出的。“生涯教育是改变所有教育系统,以求造福全民的革命,它强调所有教育的经验、课程、教学及咨询辅导,是为个人将来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生涯的预备,它通过改善职业选择的技巧与获得职业技能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功能,使每位学生能享受成功及美满的生涯。”[1]生涯教育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只是近些年的事儿,多数家长“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
(二)对于生涯教育内涵的理解及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1.家长更关注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教育
问卷设定了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认识自我的基本点,采用5等级“需要程度”选择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态度,结果显示,家长普遍重视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尤其重视“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见图表4)且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比例达57.2%,另有38.7%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
2.家长比较忽视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和思考未来
问卷设计了一些关于关注社会及孩子未来发展的问题,除了“孩子需要参加职业体验和多种社会实践的机会”一题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为37.8%外,其他问题此选项的比例几乎都是所有问题中最低的。其中,认为“非常需要”“经常与孩子讨论未来的发展”的百分比为22.7%,而认为孩子“非常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有效百分比为61.1%,两者相差近40.0%。可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视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
(三)更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发展
被调查家长认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最重要,百分比高达49.0%;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占26.0%;而排在其后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爱的能力”等选项的最高百分比仅为7.3%。(见图5)
在对培养孩子能力的态度的调查中,被调查家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分别体现在与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独立性等方面,其次是与孩子自我发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与家庭生活及学生今后生活相关的能力,如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更好地使用零花钱等,选择的比例则明显不高。
(四)家长的生涯信念和职业价值观比较积极、正向
家长的生涯信念比较积极,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成绩和未来、目标和动力、社会关系和工作岗位等之间的关系。例如,半数家长不认为“现在的成绩不好,以后很难有好的发展”,近90%的家长认为“孩子有目标,学习就有动力了。”73.3%的家长不赞同“家里有关系,就能给孩子找到好工作”。84.2%的家长能够客观地看到社会发展太快,现在的规划只能是个大致的方向。但是,调查也显示,多数家长担心会为孩子的发展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一比例达到70.3%。因而,多数家长会让孩子在个人发展方面多听老师的意见,93.7%的家长会“指导孩子寻求成人的帮助”。
在“您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了解家长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中,百分比最高的为“自己感兴趣”,达到74.9%,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3/4。其次依次为“稳定”、“收入高”和“为社会做贡献”、“社会地位高”。(见图6)家长在“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的选择中比较集中在“个人能力”、“个人努力”这些主观可控的因素,有1/3的人认为“社会环境”和“人脉关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见图表7)这些生涯价值观及生涯信念会对孩子发生影响。
(五)家庭生涯教育大多处于无意识状态
1/3的家长平时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关注孩子品德状况和心理健康的比例较低(见图8)。有85.7%的家长引导孩子设想过未来,其中,有11.5% 的“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57.5%的“只有一个大致设想”,31.0%的“没有结果”;而认为“孩子太小,还用不着”和“社会变化太快,设想了也没用”的占12.3%。而在引导孩子设想未来时,家长主要思考的是引导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发展什么兴趣爱好和从事什么职业,对于今后生活方面的引导,诸如选择什么样的家庭生活、爱人等方面则不关注。(见图表9)现实生活中,“经常带孩子了解、体检不同职业”的家庭为25.6%,乐于引导孩子欣赏高雅音乐的比例为29.5%,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的占45.1%。这些都是发展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关注社会,进行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比较随性,没有清晰、一贯的理念和思路。
三、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家长对生涯教育不了解、不重视
调查显示,3/4的家长没听说过生涯教育,但是“想了解”的人仅有一半,近4成的家长觉得“无所谓”或对此“没兴趣”(见图10),表现出对教育理念的不关注、无兴趣。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太小,还没定性,生涯发展不确定,用不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