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施“复合型”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2015-02-06王瑞鑫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复合型学分制高职院校

王瑞鑫

【摘 要】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度,有利于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新的途径。通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约束的“复合型”学分制改革,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分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和难点问题,为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复合型”学分制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突出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个性化。推进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将促进高职院校的功能从单一的培养专门人才逐步趋向多元,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能够发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但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又较快,课堂教学、实训、教师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如果采用本科院校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将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考虑学分制实施相关条件成熟度及推广价值等因素,提出高职院校复合型学分制的做法,以期为高职院校“复合型”学分制的推广进行有益的探索。

“复合型”学分制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阶段或课程类型不同,分别采用学年学分制和学分制的某些管理方法。学生在某些合理约束下自主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选择课程、教师,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具体做法为:

一、以制度建设为基石,为稳妥推进学分制改革提供保障

调研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经验,分析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学分制的内、外部条件,以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学分制教学管理文件为核心,以完善学分制运行保障体系为重点,对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为推进学分制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完善学分制框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模式

1.开放、动态、并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公共基础课组+专业课组+专门化(专业方向)课组+实践课组+选修课组”的开放、动态、并行的课程结构框架。公共平台课程组学习安排在第一、二、三学期,专业和专门化课程组主要安排在第四、五学期,全院性选修课从第二学期开始分学期逐步开出,实践教学贯彻人才培养的始终。

2.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实施“三主线”教学管理

着重实施“三主线”管理模式,即学生主线,教学主线和资源保障、质量监控主线,学生主线是以指导性培养计划为基本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监控,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提供咨询,及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直至毕业资格审核;教学主线是进行选课与排课、教学资源调度管理以及开课班的过程管理;资源和质量监控主线是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师资、条件、教材、与其他教学保障体系的管理等。

3.健全教务管理系统,有效调配资源

资源的有效调配与利用,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学分制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学校开发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分部门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三大模块,具体包括信息维护、信息查询、成绩录入、公用信息等内容,汇集了所有的教学管理内容,解决各种信息的汇集与管理问题,成为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三、因地制宜地实施合理约束下的“复合型”学分制

在调研全区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管理水平等现状的基础上,课题组研究权衡,选择实施“复合型”学分制。

1.因地制宜,设定合理约束

综合权衡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适合高职院校的成分,根据学校自身教学资源和管理特点,在学分制框架下,因地制宜,梳理好自由选择和自由度约束之间的关系,方案运行和管理上实现“合理约束下的灵活和自由”。约束包括:选择专业和教师限定在同类专业内(重点选择专业方向);不同类型课程学分比例限制;修业年限限定在校最短时间,毕业时间可延长;校内综合性实训及校外顶岗实习单独计学分,并以项目或任务形式组织教学。

2.实行弹性学制,局部约束下的选专业

实行弹性学制,设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规定学制3年,允许学生在2至5年内完成学业毕业。按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录取新生,进校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3.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和全院性选修课程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开足、开好选修课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我院最大限度地放开选修课范围,加大选修课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课程设置模块化,开设综合课程和系列课程,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以自由选修。

4.教师选择需要竞争机制

选修课比例逐步增加,学生选课也要选教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有效地培养高质量人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开课、开新课、开好课。专兼教师互动,推动企校结合,推动师资队伍结构改革。

5.学生管理实施“导师制”

引入“导师制”,使学生的学习计划符合实际。导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其选择课程,介绍、学习方法,使学生更快地了解所学专业,使之拥有系统、完整、科学的知识结构,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德智体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6.教学管理实现网络信息化

利用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和课程资源中心平台等,配套课程选修管理办法和选课程序等制度,指导学生进行网络选课,使选课管理信息化,解决学分制下选课信息集中、数据量大、技术处理要求高和学生选课管理日趋分散、复杂等实际问题。

总结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复合型”学分制的实施经验表明,只要统筹规划、完善配套措施,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解决学分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和难点问题,高职院校同样可以有效地实施学分制。endprint

猜你喜欢

复合型学分制高职院校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