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交换生学分转换的流程分析

2015-02-06冯汐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

冯汐

【摘 要】在全球高等院校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交换生在各大高校中应运而生,跨校选课、交流学习催生了学分转换的出现和发展,但学分转换流程以及很多规定都还不够完善,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以本校的交换生学分转换现状为例,对相关规定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推动我国高等院校国际交流的发展。

【关键词】交换生 学分转换 国际化

“交换生”,又称学校间学生交流计划,“学生交换”是以提高不同地区、国家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培养青少年的世界观为宗旨的项目。“国际学生交流计划”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目的是加强全球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增进国家间的了解、文化沟通和学术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目前每年世界各地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参加交换项目,相互交换学生。

现在我国的交换回国后的学生面临一大问题,就是进行学分转换。转学分就是将在交换生在国外修读的课程的成绩和课程描述提供给原院校,经过学院及学校教务处审核之后,学生原院校认可的科目可以进行免修,直接通过学分转换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及成绩。

每个高校的学生交流项目不同,因此学分转换标准也是由各高校自行确定。下面就本院为例对交换生学分转换流程进行探讨。

一、学分转换的条件

本院学生交换项目按照交换时长分为假期、学期及学年交换的学生,所有交换回校后的学生均可进行相应修读课程的学分转换,原则上要求国外合作学校成绩单寄到后两周内必须转换完毕,学期及学年交换的学生需在出国前向学院和教务处提交学分预转单,作为日后回校后学分转换的参照。其中假期(寒假、暑假)进行交换的学生的所修课程,只能转换成专业选修课或者全校性选修课,不可转成必修课。

二、学分转换需提交的材料

交换生进行学分转换需提交相关材料。学分转换表:学分转换表由学校教务处制定模板,学生可从学校教务处网站下载。学生依据各自专业的培养方案及国外成绩单填写表格中相关信息。除此之外,学生还需提供境外院校的纸质版本成绩单,成绩单需有境外学校的公章或签字以及在境外院校修读课程的简要的中英文课程介绍,以便教师核实学分转换得是否合理可行。

三、学分转换要求及方法

本院规定并非任何课程都可进行学分转换,进行转换的课程之间必须相对应或有相关性,与人才培养方案无关的课程不可进行学分转换。交换生进行学分转换可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进行相关课程的自由组合。例如:Finance内容包含国际金融及国际金融投资管理,因此可转换成国际金融、国际融投资管理两门课程,也就是可以一门课程转换成多门课程,或者多门课程转换成一门课程,或者一门课程转换成一门课程,或者多门课程转换成多门课程。这种转换方式相对比较灵活,学生可依据实际上课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分转换。因此,可能每个项目甚至不同专业的学分转换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本院交换生的学分转换方法是:不同国家的评分标准不同,因此境外院校的成绩不能直接转换为我国的成绩形式,因此在进行交换项目的协议签订阶段,要充分了解该项目境外院校的评分情况,共同协商确认两校之间转换的标准,避免出现成绩转换后不公正的情况。

四、现行学分转换标准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上的交换生学分转换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学分进行转换,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

境外修读课程与本校的专业课程匹配程度很难把握。不同高等院校中,同一课程名称所授内容以及课程讲授的难易程度、考核方式很难统一。因此在进行学分转换的过程中,很难通过课程名称或者简短的课程介绍确认两门课程之间能否进行相互转换。课程内容的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由于沟通了解程度受限,本校教学管理人员很难充分了解境外院校的课程设置、学分制度以及成绩评定标准等情况。因此,如果学校相关部门能够综合考虑课程修读的时间量、知识量以及内容难易程度等因素,同时听取修读课程的学生及进修教师的意见,依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学分转换的方案,将更为合理有效。

教学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不高。本校学生选择交换项目之前很难自行到对方院校的网站进行查阅相关信息,无论院校专业介绍或是课程简介以及授课教师等相关信息均由本校专门负责的老师通过讲座形式进行介绍,公开的信息量相对较小。学生出国交换前并未充分了解项目情况,有可能导致在境外修读的课程几乎无法与我校课程进行学分转换。高年级学生回国后面临找工作写毕业论文的压力,还要准备多门未修读课程的考试,才能顺利毕业,交换回来后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因此,如果学生在选择交换项目之前,能够充分了解交换院校的各方面信息,大大降低交换的盲目性,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之后学分转换的难度,使得回国后的交换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找工作和准备毕业论文的状态中。

学校学分转换相关规定还需更加完善细化。本校学生交换回校后所有的学分转换手续均需要学院向相关同学转述,学校没有相对正式的学分转换规定可以直接公布给所有学生。学生在准备学分转换材料时也经常出现各种错误,例如:课程代码错误、修读学期未填写完整、表格格式不准确等等问题。所有提交材料均需教学管理人员与每个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核对,核对无误后才可交予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正式进行学分转换。每学期学分转换的学生数量在逐渐增加,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如果学校教务处能够将学分转换的申请在个人教务系统中进行,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时直接选中该课程,可避免很多因学生粗心造成的小错误。学院审核完成后可直接从系统中提交至教务处相关部门,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结语

随着国际化在各大高校中越来越盛行,交换生的项目种类和数量也会日益剧增。规范和完善交换的相关规定政策,将学分转换手续流程化,细致化势在必行。国内外各大高校之间应该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交学生以及学校国际交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金贤,陆瑾.交换生事务及流程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黎志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发展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7(2) .

[3]高绮.加强赴台交换生教育管理工作[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4]陈娟.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及其对我国学分制实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

[5]陈青,曾毅斌,何洪,邓少芝. 试析交换生与留学生的差异[J]. 高等理科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金风科技:执着的国际化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
寻找一种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
高职国际化需加强“理解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高技能、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