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比较是语法教学的垫脚石
2015-02-06韦海林
摘 要:英语语法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学生不掌握英语语法,仅凭死记硬背,很难学好、应用这门语言。而英语在它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语法体系自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全掌握,且需要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庞大。而许多教辅工具书上的语法虽然够详细,但是许多同学一看到厚厚的一本,心里先打了退堂鼓。因此,教师如何挥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指挥棒,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如何“应付自如”,则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语法教学;归纳;比较;多角度感知;检测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无厌倦之感,持欢乐之兴,是取得每项事业成功的必备竞技状态。在高中繁忙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每天要掌握的知识何其之多,不可能再走初中的路——不理解就背住。许多学生在课下跟我反映:“老师,上课时听你讲那些主谓宾定状补什么的头都要大了,课后想想都是一种痛苦,怎么才能记住呢?”“老师,你脑子咋那么好使?我为什么记了之后很快就忘?”由于没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学生们花费了不少时间去记忆的东西,由于杂乱无章而很快忘记,这样反复下去,不少学生对英语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一旦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那么即使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有多大效果呢?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海量的信息中解脱出来,在英语语法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合理的指导,要教会他们的不仅仅是语法概念,更要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归纳、比较、感知、检测。下面我将从这4个方面谈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如何挥好手中的这根“指挥棒”。
一、运用归纳法,启迪学生思维
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认识语法的构成规律,启发、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起思维的网络。在学习英语语法的时候,如果学生不会归纳,语法规则全都死记硬背,杂乱无章,不光耗时,效果也非常不理想。这里谈归纳法,不是说教师把语法归纳好,让学生死记,而是教会学生归纳的方法。
例如:在教授虚拟语气的时候,我原本是非常有信心让学生们掌握这一语法现象的,因为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哪些词涉及虚拟语气,虚拟结构是怎样的,还配备了大量的例句,在备课本上写了好几页。但是课堂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甚至可以听到学生在我往黑板上抄语法规则和例句的时候悄声议论:这么多怎么记啊?我想下节课不能再这么罗列了,要改变方法。在第二节课开始前,我在黑板上抄了4个例句: If he were here, I could ask him for help.Without his help, I couldnt finish the task.But for the bad weather, I would go out to play.Its raining heavily; otherwise I would be swimming in the river now. 请了一位同学找找这四句话有什么共同点,他很快就发现这四个例句的主干部分都带了个情态动词。我开始对他进行启发:你看这些情态动词后面跟的动词形式有什么特点吗?然后又给了一个例句:But for his help, I couldnt have finished the task on time.过了一会这位同学回答前4个例句描述的是现在,而最后一个例句说的是过去。在表扬了他之后,我又请了几个同学,让他们比较着两种虚拟语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试着将带有if, without和otherwise的例句转换成对过去的虚拟。
二、采取比较法,促进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只是死记硬背,对相似的语法现象采取的都是背句子,并未进行比较和思考。这样就会出现句子没少背,但是到运用的时候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有的同学可能对比较有抵触心理,认为“我本来都没搞清楚,你比较一堆,我不更混淆吗?”我认为,要想学好英语语法,必须比较,而只要经过思考,静下心来仔细比较下语法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习效果要远超死记硬背。
例如:在学习强调句型的时候,很多同学的方法就是背。早自习的时候仔细聆听,不少同学不可谓不刻苦,但在练习的时候就经常把not until的强调句和倒装句混淆,常写出It was not until he came back did he find the door open. 这样的句子。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将It was not until he came back that he found the door open. 和Not until he came back did he find the door open. 让学生比较两者的结构,相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发现它们的结构是不同的,前者是It was … that…的强调句结构,而后者是否定连词放在句首,考查的是倒装。有位同学受我的启发,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做了以下比较:(主)That the queen will visit China is true.(宾)I heard that the queen would visit China.(表)The news is that the queen will visit China.(同位)The news that the queen will visit China is true.(定)The news that he told me is that the queen will visit China.相信这种直观的比较要比死记硬背强得多吧。
三、多角度感知法,开拓学生思维
如果只是一条一条的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罗列下来,学生学习起来不闷才怪。因此我们要多想想办法,让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感知语法,让学生知道语法是活的,就像商品一样,换个包装,虽然本质没变,但让人接触起来有种新鲜感。其实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这种方法,这些同学给我们的感觉通常是脑子很灵活,能很快接受新知识。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大家会接触到有些动词或短语后只能跟动名词作宾语,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数量繁多的这些词记住呢?那就是:Mrs.P Black missed a beef bag. 该句话中每个字母代表了一个动词或短语分别是:M=mind,r=risk, s=succeed in,P=practice, B=be busy, l=look forward to,a=admit,c=cant help,k=keep on,m=miss,i=insist on,s=suggest,s=stop,e=enjoy,d=delay,a=avoid,b=be worth,a=advise,g=give up。
四、加强检测,强化学生思维
孔子曾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效果有个直观的了解。结合湖北省高考题型来看,高中的英语语法检测主要是通过完成句子和书面表达两种题型完成的,考查的是学生对英语语法的运用能力。但我认为,英语语法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检测也应当有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检测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由易到难,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检测中占据主导地位,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增加带来的喜悦。
知识的海洋是辽阔的,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只“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那么在脱离了我们的“关爱”之后,这些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能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多远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8).
[3]孟庆忠,《活用语境因素,改进语法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11).
[4]宋桂月,金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2003.
作者简介:韦海林(1983-4-),安徽省淮北市人,学历:大学本科,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英语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