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因子-κB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中医药防治进展

2015-02-06生书萌霍清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20期
关键词:二聚体内皮细胞硬化

生书萌,霍清萍

(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核因子-κB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中医药防治进展

生书萌1,2,霍清萍1

(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NF-κB;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中医药防治

动脉粥样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可引起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病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脂质沉积于动脉内膜,内膜纤维化、钙化形成粥样斑块,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使体内重要器官缺血,功能障碍以至机体死亡。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是一种具有调控多项基因转录作用的转录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研究表明,NF-κB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早期脂质活化、内皮损伤,到最终斑块形成、破裂,炎性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并且与AS斑块形成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多为NF-κB的靶基因,由NF-κB信号通路调控其转录表达[1]。现将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 NF-κB概述

1986年Sen等[2]首次在成熟B细胞、浆细胞中发现一种能够和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的增强子B点特异结合,并能促进κ基因表达的核蛋白因子,称之为NF-κB。NF-κB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个由复杂的多肽亚单位组成的蛋白家族——NF-κB/Rel家族。

NF-κB/Rel家族成员主要包括:RelA(p65)、RelB、C-Rel、NF-κB1(p50)及NF-κB2(p52)[3],Rel家族蛋白的特征是其N末端都含有一个约300个氨基酸组成的Rel同源区(Rel ho-mology domain,RHD),该区是DNA结合功能域、κB抑制蛋白(inhibitory κB,IκB)结合区及核定位信号区域(nuclear location signal,NLS)。NF-κB的活化形式为二聚体,NF-κB家族成员间可相互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不同的NF-κB/Rel蛋白二聚体具有各自独有的特性,可识别不同的DNA靶目标。其中,在细胞中发挥主要生理作用且最丰富的二聚体是p50-p65 异源二聚体,故通常一般将NF-κB定义为p50/p65异源二聚体。

IκB抑制蛋白是NF-κB的主要调控抑制蛋白。IκB家族包括IκB-γ、IκB-δ、IκB-α、IκB-β、IκB-ε、Bcl3和Cactus等成员。IκBs多存在于细胞浆中,与p50-p65 异源二聚体具有高亲和力,能特异性的识别NF-κB的氨基酸残基,与其结合形成NF-κB/IκB三聚体复合物,掩盖NF-κB核定位序列(NLS),从而整个复合物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胞浆中,阻止NF-κB进入细胞核中,NF-κB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特定序列无法结合,调节基因转录的功能受到抑制。见图1。

Ⅰ组蛋白:包括NF-κB1(p50)和NF-κB2(p52),分别有前体蛋白p105和p100经蛋白酶降解产生(p105和p100还分别产生IκBγ和IκBδ);Ⅱ组蛋白:包括RelA(p65)、RelB和C-Rel;IκB蛋白包括IκB-γ,IκB-δ,IκB-α,IκB-β,IκB-ε。IκB蛋白与NF-κB二聚体可形成三聚体,蛋白前体可与任何NF-κB/Rel蛋白形成二聚体。

图1 NF-κB蛋白

静息状态下,NF-κB以无活性的状态稳定地存在于细胞胞浆内,不具有调节NF-κB基因转录的能力[4]。NF-κB激活主要通过IκB-α的降解实现。IκB激酶(IκB kinase,IKK),作为NF-κB信号转导途径与“环境”联系的纽带,可与NF-κB激活信号直接作用并被激活。活化的IKK将诱导IκB磷酸化的发生,继而达到激活NF-κB的目的。

当细胞受到刺激(如炎性细胞因子、氧化剂、脂多糖、病毒、磷脂等),NF-κB诱导激酶(NF-κB-inducing kinase,NIK)激活,随之IKK活化,催化IκB磷酸化,在泛素、蛋白酶体作用下,IκB降解并从三聚体上解离,p50蛋白的核定位信号暴露,从而释放并活化NF-κB,NF-κB蛋白随即移位进入细胞核,入核的NF-κB与靶基因上的κB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启动基因转录,诱导靶基因mRNA的合成,从而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5-6]。IκB基因的启动子包含NF-κB结合位点,活化的NF-κB启动IκB的基因转录,合成新的IκB,新的IκB与NF-κB二聚体再次结合,使NF-κB通路失活,重新回到胞质中。这样IκB通过自身负反馈调节形成了NF-κB/ IκB系统的自动调节机制,保证了NF-κB活化的短暂性,使激活的细胞能迅速回到静息状态,以维持细胞的自身稳定[7-8]。见图2。

图2 NF-κB信号通路激活示意图

2 NF-κB与AS

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大、中动脉的一种缓慢进展的炎性疾病,它的特征是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在血管壁聚集,伴随着一系列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化学因子的产生,促使血管壁脂质沉积、脂纹形成和纤维组织损伤,最终导致斑块形成,管腔狭窄。NF-κB是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生长因子之间重要的联络因子,在AS形成中起重要作用[9-10],可促使硬化斑块形成、生长和破裂,最终导致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危重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内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存在大量明显处于激活状态的NF-κB因子,而正常血管壁组织内仅检测到极微量或没有活性的NF-κB,证实NF-κB参与了AS的形成,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1-12]。

2.1 NF-κB与炎症反应 在AS早期阶段,多种刺激因素(高血压、肥胖、感染等)长期作用于血管壁,诱发动脉壁脂质聚集部位的炎症反应[13]。长期慢性炎症可刺激内膜增生,平滑肌增殖、移动,在血管局部形成损伤并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INF-α、IL-6),使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及黏附性增加、诱导基质的降解等,引起细胞黏附,生成脂质斑块,促进AS病变发生、发展。炎症反应还可使斑块表面纤维帽变薄,削弱了斑块纤维帽的稳定性,促进斑块不稳定性发展,最终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P/E-选择素,血管黏附分子-1(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干扰素(interferon,INF),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8),肿瘤杀伤因子-α(tumor-killing factor -α,TNF-α)等在AS的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中存在一个或多个κB序列,其活化受到NF-κB的调控[14-16]。NF-κB激活后,将导致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17]。

细胞静息状态时,NF-κB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多,能促使IκB-α降解,又进一步使NF-κB激活,如此循环反复,导致最初炎症信号不断放大,甚至导致炎症反应失控。由此可见,NF-κB能激活、调控炎症及其相关因子的表达,再通过炎症因子之间的连锁放大效应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剧。

综上所述,NF-κB可通过调控炎性因子的产生,进而调节白细胞的聚集、泡沫细胞形成以及AS斑块的稳定性,参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

2.2 NF-κB与内皮细胞损伤、凋亡 动脉壁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凋亡是目前公认的AS形成的始发步骤。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lipoprotein,oxLDL)、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Ang Ⅱ)、葡萄糖、致炎细胞因子都被证明能是内皮细胞损伤,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相反,雌激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抗氧化剂等因素有抗AS作用,均能阻止细胞凋亡。

血管内膜损伤引起内皮细胞凋亡,内皮细胞凋亡可以通过内皮细胞数量减少而使单层内皮通透性增加,这种内皮完整性的破坏促进脂质迁移和沉积,单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进一步损伤血管和促进斑块形成。同时,浸润的白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也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

当内皮细胞在受到各种刺激因素的长期作用,细胞损伤,引起内皮细胞凋亡,减少内皮细胞数量,增加单层内皮的通透性,破坏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内皮细胞发生过度凋亡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促进脂质迁移和沉积,单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沉积于动脉壁,从而引起巨噬细胞聚集、脂质沉积、血小板黏附、VSMC增生,炎性反应的发生和脂纹的形成,进一步损伤血管和促使AS斑块形成[18]。内皮细胞的凋亡在AS的发展过程中又可以减弱粥样斑块的稳定性,甚至促使斑块破裂,继发斑块内血栓形成,加快AS病情的发展。同时当内皮细胞凋亡增加时,血管内抗凝物质的表达降低,内皮细胞凋亡活跃处血小板激活、聚集,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在血液高凝状态中更易增殖,诱发AS发生发展。因此,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对于AS的发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皮细胞受损后NF-κB被激活,NF-κB通过调控细胞黏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而参与了单核细胞浸润与迁移的全过程。研究发现,小鼠动脉内皮在被球囊损伤6 h后,平滑肌细胞内NF-κB即可见明显活化,3 d后回到基础水平;3 d后ICAM-1方才出现显著表达,表明内皮受损后,NF-κB激活在先,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强在后,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受到NF-κB表达的影响[19]。因此认为NF-κB是AS发生的始动机制之一。

3 中医药干预NF-κB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NF-κB信号通路可以通过调控与AS相关炎性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表达干预AS的发展进程,因此调节和控制NF-κB的活化,找寻能作用于NF-κB信号转导通路各环节的抑制剂,应用其阻断NF-κB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抑制AS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干预AS病变,已逐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研究的新靶向。近年,国内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祖国传统中药可调控NF-κB转导通路的活性,对AS有明显的干预和治疗作用。

3.2 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

3.2.1 丹参酮 王建新等[24]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对AS兔血管内皮细胞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 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 NF-κB通路中p65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病理组织学检验显示丹参酮ⅡA组兔主动脉AS病变明显延缓,证实丹参酮ⅡA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药理学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的p65 表达有关。

3.2.2 牛磺酸 范丹丹等[25]通过复制兔AS 模型,以 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为阳性对照,实验组给予牛磺酸,研究牛磺酸如何影响NF-κB调控系统来干预 AS 早期形成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与AS模型组比较,牛磺酸治疗组与PDTC治疗组NF-κB p65、VCAM-1、hs-CRP均显著下降(P均<0.01),IκB-α显著增加(P<0.01)。提示牛磺酸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途径而下调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抑制AS早期形成过程。

3.2.3 淫羊藿苷 沈晓君等[26]以高脂饲料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淫羊藿苷为干预处理措施,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 p65,结果显示淫羊藿苷干预组兔血管内膜NF-κB表达显著地低于高脂模型组,提示淫羊藿苷能抑制NF-κB活化,抑制生成活性氧基团,继而抑制细胞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转录,使细胞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明显减少,抑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综上所述,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探寻、研究中医药物通过调控NF-κB的信号通路活性,干预治疗AS的作用机制,探索具有靶细胞特异性和对不同NF-κB成员具有选择性的NF-κB活化阻断剂,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开展前瞻性的基础实验研究,可望给中医药治疗AS带来突破性进展。

[1] Orr AW,Hahn C,Blackman BR,et al.PAK signaling regulates oxidant dependent NF-κB activation by flow[J].Circ Res,2008,103(6):671-679

[2] Sen R,Baltimore D.Indueibility of the immunuglobulin enhaneer-binding protein NF-κB by a post translational meehanism[J].Cell,1986,47(5):921-928

[3] Ghosh S,May MJ,Kopp EB.NF-kappa B and Rel proteins: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mediators of immune responses[J].Annu Rev Immunol,1998,16:225-260

[4] Diep QN,El Mabrouk M,Cohn JS,et al.Structure,endothelial function,cell growth,and inflammation in blood vessels of angiotensin Ⅱ-infused rats:role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J].Circulation,2002,105(19):2296-2302

[5] Auwardt RB,Mudge SJ,Chen C,et al.Inhibtionwithantisense igonuchide suggest that I kappa B-alpha does not form a negatire autoregulatory loop nfor NF-kappaB in gial cels[J].Exp Nephro,2000,8(3):144-151

[6] Karin M,Ben-Neriah Y.Phosphorylation meets ubiquitination: the control of NF-κB activity[J].Annu Rev Immunol,2000,18:621-663

[7] Yamamoto Y,Gaynor R B.IkappaB kinases:key regulators of the NF-kappaB pathway[J].Trends Biochem Sci,2004,29(2):72-79

[8] Scheidereit C.The pathogenetic significance of deregul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 Hodgkin’s disease:the NF-kappaB-AP-1 network[J].Verh Dtsch Ges Pathol,2003,87:79-89

[9] Balduin AS.The NF-κB and IκB protein:new discoveries and insights[J].Annu Rev Immunol,1996,14:649-681

[10] Khachigin LM,Resnik N,Gimbrone MA.Nuclear factor-κB interacts functionally with the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chain sheer stress response element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exposed to fluid shears tress[J].J Clin Invest,1995,96(2):1169-1175

[11] Morita M,Yano S,Yamaguchi T,et al.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in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is partly through NF-kappa B activation in 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13,27(1):11-15

[12] Brand K,Page S,Rogler G,et al.Activ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nuclear factor-kappaB is present in the atherOscleroic lesion[J].J Clin lnvest,1996,97(7):1715-1722

[13] 杨先梅.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8):2871-2872

[14] Yoshimura S,Morishita R,HayashiK,et al.Inhibition of Intimalhyperplasia after balloon injury in rat carotid artery model using ciselement`decoy'of nuclear factor-kappaB binding site as a novelmolecular strategy[J].Gene Ther,2001,8(21):1635-1642

[15] Kwon HM,Sangiorgi G,Ritman EL,et al.Enhanced coronary vasavasorum neovascularization in experimental hypercholesterolemia[J].Clin Invest,1998,101(8):1551-1556

[16] Semenza GL.HIF-1,0(2),and the 3 PHDs:how animal cells signalhypoxia to the nucleus[J].Cell,2001,107(1):1-3

[17] Li N,Karin M.Iomzing radiation and short wavelength UV activate NF-κB through two distinct mechanisms[J].CeR Biology,1998,95(22):13012-13017

[18] 李丹,李玉洁,杨庆,等.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8):272-2766

[19] Lercek B,Yamashita M,Dimavuga P,et al.Nuclear factor-kappaB activity and arserial response to balloon injury[J].Atherosclecosis,1997,131(1):59

[20] 张军平,许颖智,李明,等. 补肾抗衰片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NF-κB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9):816-822

[22] 杜雅薇,吴圣贤. 解毒活血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κB-β/IκB -α/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5):999-1002

[23] 栗艳婵,张明升.通心络胶囊对实验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NF-κB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2011,4(4A):1-2

[24] 王建新,沈晓君. 丹参酮ⅡA 调控NF-κB通路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J]. 河南中医,2013,33(5):681-683

[25] 范丹丹,翟桂兰,祝焕林. 牛磺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7):30-34

[26] 沈晓君,何航,冯黎. 淫羊藿苷下调核因子-κB通路干预兔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9):107-108

霍清萍,E-mail:huoqingping005@126.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5.20.041

R2-03

A

1008-8849(2015)20-2271-04

2014-11-20

猜你喜欢

二聚体内皮细胞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HIV-1 Tat对人脑内皮细胞MMP-9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