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庭冷暴力的危害与对策

2015-02-06汪可祝

法制博览 2015年30期
关键词:冷暴力施暴者证据

汪可祝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一、家庭冷暴力的成因

(一)家庭成员对家庭冷暴力认识不足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家庭内部发生的事情不能说出去让人笑话,这是缺乏依靠外界力量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表现。熟不知,不揭露问题,怎能解决问题。同时,对公权力也缺乏信任,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这是种冷暴力,本身就很难收集证据,试问,挑战法律的事情怎能算是家务事呢?这只会给施暴者以可乘之机,让施暴者更加心安理得。长此以往,家庭冷暴力事件便难以控制。

(二)情感方面出现问题

通过简单调查,让一些非法律专业的朋友们说说自己对于家庭冷暴力的理解,大多数脱口而出的答复是冷淡、漠视、冷战、感情不在了但在精神上还相互折磨等,虽然答复过于简单,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问题。人们为什么要用冷淡,感情不在了来形容家庭冷暴力呢?我想大家也都明白这种冷暴力是多数发生在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家庭里吧,没有爱哪来的精神折磨。这种主体之间的问题必然是主体个人造成的,它也不可能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家庭冷暴力产生的最终根源还是要归于感情变了,变了的感情让一方变得的心理阴暗,感情淡漠,性格扭曲,时间久了便要爆发出来,给家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预知的。

(三)实施冷暴力不易留下证据

近年来,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口号传入大街小巷,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实用性。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开始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假使拳脚相加让对方留下伤痕或致对方死亡,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家庭冷暴力是在心理上或精神上对对方进行折磨,不会留下伤痕,也不用亲手杀害对方,却能达到摧毁对方的效果。既能达到效果又能省去后顾之忧,何乐而不为,这就是近年来家庭冷暴力事件频发的的原因。

二、家庭冷暴力的危害性

(一)家庭冷暴力破坏家庭和谐

这也是最直接的危害。家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都是相同的,只是程度上存在一些差异罢了,它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身体的憩息地,情感的寄托地。另一半就更不用说了,选择一个人与其组成一个家这是对对方多大的信任与依赖,因为有爱才会有了这份信任和依赖吧。若有一个人出了问题,并给对方心灵带来伤害,爱就变了,各种问题也都出现了,你会发现有吵不完的架,却达不到任何沟通效果,长此以往,家庭的意义便不复存在了。

(二)家庭冷暴力影响社会和谐

关于和谐社会,往深了说有畅想不完的画面,往浅了说我们都知道它是积极向上的,像家庭冷暴力这类消极因素与和谐社会是格格不入的。长期遭受冷暴力又不懂得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受害者,有的伤害自己寻求解脱,有的伤害对方以求泄愤,有的伤害他人寻求心理平衡。给家人和社会带来威胁,从而使社会安定失去了保障,使社会和谐蒙上阴影。

(三)家庭冷暴力不利于下一代成长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存在的环境决定了今后这张白纸上会留下什么。家庭氛围是留在白纸上的第一笔也是最关键的一笔。在孩子身心未发育完全的时候,家庭冷暴力只会让孩子的单纯美好蒙上阴影,促使他们对未来生活,尤其是婚姻生活抱以消极的态度。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在家庭中的冷暴力,都会使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消极、自卑、懦弱、暴躁等这些性格特征一旦形成便伴随终身。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中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带去积极正面的影响,冷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内心伤害是极大的。

三、防治家庭冷暴力面临的困境

(一)立法上的缺失

在我们国家,有关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规定鲜见于《婚姻法》及司法解释中,2001年对婚姻法的修订,第一次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救助措施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 条对家庭暴力也进行过定义,即什么样的行为造成怎样的后果才算是家庭暴力,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但仅仅实施了这些行为还不算家庭暴力,还要求对被害者造成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这也都是一些笼统的规定,对指导实践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应多多提炼总结并予以立法,使我国法律更加全面。以上是关于我们国家家庭暴力立法方面的一些介绍,确切地说我国规范家庭暴力的立法目前还没有,就更不用说家庭冷暴力了。

(二)司法上难以认定

简单的说,家庭冷暴力就是以持久冷战、言语暴力的方式来面对成员之间所产生的矛盾,通常伴随着亲人间的疏远、夫妻间的不关心、家庭成员间的漠视等行为方式。由于冷暴力没有身体伤害的特性,因而在医学上无法进行伤害鉴定,没有医学鉴定法律就难以解决问题,加之国家有关的立法缺失,就让法院在判案时更加无章可循。冷暴力是否存在主观恶意,有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等都很难判断。因而要想制裁冷暴力更是难上加难。

(三)受害人难以举证

为什么说家庭冷暴力的举证困难呢?首先从取得证据方面来说。家庭冷暴力对人造成的伤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伤口,没有鲜血,没有痕迹。也就证明不了存不存在施害者,毕竟现今社会人们各方面的压力都太大,若是内心过于敏感脆弱,精神异常也是很常见的。若存在,是谁?又造成了多大的损害?这些都是很难鉴定判断出来的。有人就说那让受害人出来举证好了,试问谁在精神异常之前会知道自己会有这样一天,早有预见,一切都可避免了。同样法院调取证据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是家庭内部发生的事情,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隐蔽性和不确定性。没有证据就不能判、不能罚。

其次,所有能作为定案证据的证据都需要具备三性,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就拿关联性来说,冷暴力不是必然会造成损害结果的,怎么将证据与损害结果相关联又给当事人出了一大难题。

四、现阶段对家庭冷暴力的防治

(一)从社会层面防控家庭冷暴力

从社会层面来说,主要就是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信法,才能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这需要将法律宣传做到位,鼓励全民学法,用法。再者就是改变人们传统思维方式,重家庭暴力而轻家庭冷暴力的观念要改,认为家庭冷暴力是家庭内部事的观念要改。

现代人都是有一定文化的知识分子,文人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担。在家庭发生不愉快的时候多数夫妻碍于面子不会大吵大闹,更不会大打出手让亲朋好友看笑话,这才导致冷暴力的出现。冷暴力不仅仅对对方造成很大的精神折磨,还会对自己的身体、心理造成伤害,破坏家庭的和睦,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冷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重问题。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应该正视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不作为。

首先,要做好沟通,良好的沟通让解决问题事半功倍。在沟通解决不了问题时就要寻求外界力量来解决问题,可以找专业的心理人士,让其解惑,提出参考建议。其实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家庭冷暴力往往比家庭“热暴力”更可怕,但现在却很少有人认为家庭冷暴力是一种暴力,这才是最可怕的。

(二)从法律层面制约家庭冷暴力

1.将家庭冷暴力纳入《反家庭暴力法》

要想做到有效规制家庭冷暴力就要尽快制定相关立法,国外很多国家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我们可以在结合我国国情与外国先进的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我国现状的立法。2011年3月,我国第一部专门规定家庭暴力的《反家庭暴力法》草案起草完成,共两章,总则及家庭暴力的预防,实践告诉我们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就应该在《反家庭暴力法》中明确家庭暴力的类型包含家庭冷暴力,明确规定家庭冷暴力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法律后果,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及法律保障,从而方便在法律上对家庭冷暴力的施暴者予以制裁,同时也能达到完善《反家庭暴力法》的作用。

2.扩大证据形式

家庭冷暴力的特性决定了证据收集的难度,但有难度不等于证据收集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通过扩大证据的存在形式来充分收集证据。从受害人的角度来说,首先,在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家庭冷暴力时及时采取录音、视频等方式将家庭冷暴力这种现象记录下来作为证据。其次,在未意识到但自己已无法承受的时候及时到公安机关报警,将来在公安机关的有关记录都可以成为证据。第三,关注自己的身心理健康,医院的就诊记录、心理医生的诊疗记录都能成为证据。从受害人的亲属来说,自己的证言,包括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以及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涉及家庭暴力的证言等都是证据。

3.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针对家庭冷暴力事件,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在防治家庭暴力方面的规定都较抽象、原则,并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家庭冷暴力频发,当事人想维权却没有法律化的家庭暴力规范,使施暴者有可能会逃避法律的制裁。因此,我国需要将家庭冷暴力法律化,并且从保护弱者的层面来说,我国应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将家庭冷暴力法律化才能解决实践中的家庭冷暴力案件无法可依、司法认定难、证据收集难的困境。让施暴者证明自己没有施暴才能解决当下施暴者的狂妄之风,从而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蓝向东.反家庭冷暴力若干问题探讨[J].民主与法制,2002.

[2]蒋月.家庭冷暴力的成因与反暴利对策[A].防治家庭暴力研究[C].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3]李洪涛.城市社区家庭暴力观念、现状及干预策略探讨[M].民主与法制,2002.

[4]李洪涛.城市社区家庭暴力观念[EB/OL].中国健康网,2002 -06-14.

[5]刘洪华.家庭冷暴力的立法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张翼杰.家庭冷暴力的界定、现状及危害[J].人民论坛,2014(3).

[7]王琴辉.家庭冷暴力的危害及其预防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9).

[8]肖仁辉.家庭暴力的内涵、特征及其防治[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9]侯琦.对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的法律思考[J].理论导刊,2006(8).

猜你喜欢

冷暴力施暴者证据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矫治问题研究
家庭冷暴力引发离婚诉讼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行为冷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以四川省某市A学校为例
班主任工作应杜绝“教育冷暴力”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