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家姓之范姓

2015-02-06

侨园 2015年9期
关键词:范氏高平姓氏

百家姓之范姓

姓氏起源

范姓起源有二:1. 范姓出自祁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2. 其他民族改姓。晋时,南蛮有林邑(古国名,亦称占城,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王范文,为越南人改汉姓范;金时女真人孛鲁术氏,汉姓有三,其一为范;另满、京、彝、阿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迁徙分布

西周成王时,其祖迁于杜。公元前4世纪中叶,范氏迁入魏。西汉以前范氏部分人迁至南方。汉代至南北朝时期,范氏分布更为广泛。据范氏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元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人范坤举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福建宁化黄竹径,是为范氏入闽始祖。至宋代,范氏称盛于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湖南宝庆、长沙等支派。从明末开始,闽、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进而迁至海外。宋代以前的范氏名人,大都出自今河南。

郡望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35年置郡。汉时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陨县间地。

高平郡:历史上设此郡共三处:其一为西汉置高平县,北魏正光五年置郡。其二为东汉章帝置高平县,晋太史元年改山阳郡置高平郡。其三为北周改高都郡置高平郡。

历史名人

范会:春秋时人。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

范蠡:字少伯,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范增:今安徽省桐城人,年方七十方为项羽谋士。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

范丹:一作范冉,字史云。东汉人,通五经、尤深于《易》和《尚书》。

范宁:东晋经学家。推崇儒学,撰有《春秋谷梁传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被后人收入流传最广的《十三经注疏》中。

范晔: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范宁孙)。曾删取各家《后汉书》制作,著《后汉书》,成纪传80卷。为范宁孙。

范缜:(约450-515年)南朝齐梁时哲学家、无神论者,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综合并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与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希文,苏州人。幼家贫好学,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取进士。入仕后,不论在朝或任职地方,均勤政廉洁,政绩显著。其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世名句。后人搜集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范文若:初名景文,字更生,号香令,别署吴侬荀鸭。明末戏曲家。松江人,生而颖异,能文善书。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著有《花筵赚》、《梦花酣》、《鸳鸯棒》等篇。明末张琦《衡曲尘谭》谓:“近之曲崛者,有范香令,结构玄畅,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时绝叹。”

侨园

猜你喜欢

范氏高平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千年古建看高平
高平夜景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仰望高平
姓氏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