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019-01-10陈仙春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客观存在范氏响声

◎ 陈仙春

【原文阅读】

掩耳盗铃

〔战国〕吕不韦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③而走,则④大不可负;以锤⑤毁之,钟况然⑥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恶⑧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⑨也!

(节选自《幼学琼林·器用篇》)

【字词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往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则:但是。

⑤锤:槌子或棒子。

⑥况然:形容钟声。

⑦遽(jù):立刻。

⑧恶(è):害怕。

⑨悖(bèi):荒谬。

【故事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把钟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砸。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品读赏析】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捂不捂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的事物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这样客观事物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蕴含道理】

凡有人干了坏事,想尽办法遮盖,自以为遮盖得很巧妙,可是别人绝不会不知道,这种想瞒过别人结果只是骗了自己的做法,就是“掩耳盗铃”。

【理解感悟】

1.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2.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可笑?

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在本期内找)

猜你喜欢

客观存在范氏响声
界限
三折肱知为良医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回乡记
流放
范氏后代祭祖 弘扬“忧乐”精神
音乐作品中的客观存在与主观表现
自然法是客观存在还是价值追求
风声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