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加强乡镇成校建设
2015-02-06北京市房山区教委
北京市房山区教委
一、以重新定位职成教育发展方向为核心,奠定乡镇成校建设的思想基础
随着时代发展,房山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呈现出自身发展与时代需求之间的种种不适应。职成教工作如何立足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学习化社会建设,如何服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广泛调研,系统思考,我们提出了新时期职成教工作的新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一个网络,搞好六大板块工作”(职成教育要围绕直接为“一区一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这条主线;为满足市民各种学习需求搭建学习平台;构建方便全区人民学习的区、乡(街、镇)、村(居委会)三级职成教育网络。突出搞好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教育、乡镇成校业务指导、学习型组织创建、社会化考试六方面工作,为“二区一城”新房山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新思路的确立,解决了新时期职成教育发展方向问题,为加强乡镇成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深化改革、创新举措为主题,加强乡镇成校建设
为破解乡镇成校建设这一难题,我们坚持改革,大胆实践,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1.破解认识难题,明确乡镇成校地位
房山区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出发,深刻认识到:未来的教育必然走向终身教育。通过思考,我们形成了三点基本认识:加强乡镇成校建设,是完善职成教育三级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乡镇成校建设,对于促进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学习化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2.破解体制难题,解决乡镇成校法人资质
乡镇成人学校长期以来处于有名无实的状况,机构、编制缺少统一的政策依据。市相关部门曾进行调查研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房山区从实际出发,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区教委与区编办、人事局、财政局等部门反复沟通,多次协调。2009年,经区政府办公会研究决定,在23个乡镇各成立1所成人学校,我们把学校的名称确定为“乡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学校为区教委所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相当于正科级建制,教职工从中小学分流教师中加以解决,办公经费由区财政核拨,从而实现我区职成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乡镇成校法人资质的确立,不仅把乡镇成校变成一个办学实体,也标志着我区终身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三级成人教育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3.破解管理难题,开拓管理路径
为加强规范乡镇成校管理,我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乡镇成校“1286”工作任务。具体内容为:落实1项培训工程,即学历教育提升工程。立足两项自主培训,即围绕乡镇主导产业和工作重点,独立开展各级各类自主培训,为乡镇党委政府服务;围绕农民培训需求,独立开展各级各类自主培训,为农民增收致富和素质提升服务。辅助乡镇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业资格、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法制、人口教育、妇女、文明礼仪等8项辅助性培训。加强村校、学习型组织、硬件和信息化、师资队伍、制度、教科研6项基本建设。我们还出台了《乡镇成校管理规程》等规范化管理文件,初步构建了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并将乡镇成校工作纳入区政府教育督导范畴,从政府重视、办学规范、办学职能、办学绩效四方面强化考核。为了加强乡镇成校业务指导,由区编办批准,创造性地成立了具有法人资质的乡镇成校业务指导工作站,负责乡镇成校干部教师培训、教科研等工作。为保障乡镇成校工作正常运转,我们建立了区、乡两级经费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核拨乡镇成校办公经费;各乡镇(街道)政府每年向乡镇成校拨付专项培训经费,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年拨付不低于10万元,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年拨付不低于5万元。同时,乡镇成校加强了对村校(市民学校)的指导,实现了村校(市民学校)的全覆盖。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乡镇成校的规范化管理。
4.突破体系壁垒,优化资源配置
针对各类教育资源条块分割、乡域界限难以打破、教育资源难以统筹利用的难题,我们从破除体系壁垒入手,打破各类教育资源界限和乡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我们将普通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向成人教育整合,壮大乡镇成校教育实力。从2006年开始,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实施山区教育工程 (投资3.78亿元,在城镇地区新建2所、整体改造2所寄宿制中学,将山区9所中学一次性外迁;将山区3l所小学一次性集聚为14所)的契机,利用腾退的校舍资源,用于发展乡镇成校、市民学校和村校。对没有撤并学校的乡镇,利用其他资源,改建为成人学校。同时,区教委和乡镇政府对调整后的乡镇成校、市民学校及村校校舍进行改造,使其符合职成教育特点。截至目前,全区23所乡镇成校全部实现校舍独立设置,其中,新建l所,由撤并中小学改建17所,由其他资源改建5所。另外,在改建过程中,由中小学整合到乡镇成校的仪器设备总值达500余万元。我们在未增加编制和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在全区超编的中小学教师中,为全区乡镇成校预留出足够人员。完成了乡镇成校干部教师的足额配置。为每所乡镇成校配备校长1人,主任1人;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按乡镇(街道)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三比例配备,乡镇(街道)人口总数不足2万人的按6人配备。共选派156名中小学教师充实到各乡镇成校工作。既解决了乡镇成校人员配备,又解决了中小学教师超编分流问题。
我们充分利用市教委评选市级示范性乡镇成校的契机,动员乡镇党委政府积极改善乡镇成校办学条件,参加市级评估。截至目前,全区23所乡镇成校中,已有21所成为市级示范校,占全市示范乡镇成校总数的29%。各街、乡(镇)用于改善乡镇成校办学条件的资金达1.3亿元,获得市级奖励资金1600万元。同时,投资570万元,在乡镇成校建成21个远程教育基地和11个双向视频接收站点。
5.破解学习资源缺乏统筹难题,搭建市民学习平台
针对学习培训资源散落在各行业、各部门且缺乏有效统筹的难题,我们积极推进乡镇学习平台建设。各乡镇均成立了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参与的乡镇成校校务委员会,统筹整合辖区内培训资源,强化乡镇对于职成教育的统筹领导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每年年初召开专题会议,汇总辖区内培训需求和乡镇内相关处室、部门的培训工作任务,制定出培训台账,把乡镇成校作为镇域内的学习培训平台,由乡镇成校和责任处室、部门共同实施。乡镇成校借助这一平台大力开展学历教育、自主培训、辅助性培训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了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的实施,提高了市民的就业能力、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乡镇成校已逐渐成为乡镇行政区域内的学习中心。
三、主要成效
1.形成较为完善的职成教育网络
在全区基本形成了以区成教中心为龙头,以23所乡镇街道成人学校为骨干,以461所村校和122所市民学校为基础,以38所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补充的三级职成教育网络,基本实现了 “学者有其校”。职成教育网络化体系的建立,为培养房山经济社会建设所需实用型人才、助推学习型房山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2.乡镇成校骨干作用日益凸显
乡镇成校每年开展学历教育2000人以上,开展各级各类培训45万人次以上,开发推广农民教育培训项目20个以上。3年来,初步构建起乡镇成校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农家菜制作集萃》《蜜蜂养殖》等教材54册,使用效果良好。其中,2册教材已公开出版发行。同时,乡镇成校在学习型乡镇建设、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职成教工作得到广泛认可
房山区先后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新型农民培训实验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被北京市学习办评定为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区县先进区;区教委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成教中心全民讲师团被评为首都优秀文明团队、北京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南窖乡被评定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近年来,各级领导和专家先后到房山调研,对房山职成教育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几点建议
建议教育部和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委员会加快成人教育立法工作,使成人教育有法可依;协同有关部门出台有利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支持和促进基层成人教育发展;加大成人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认识,增强加快发展成人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大成人教育经费投入,建立政府、学习者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成人教育投入制度与机制,加大对公益性和普惠性成人教育项目的经费支持;强化成人教育教师培训,加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解决乡镇成校教师在职务评聘、专业技术考核、评选先进等方面的待遇。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