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重大主题宣传的“能量密度”
——对《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实践的思考

2015-02-06李庆英

中国记者 2015年10期
关键词:抗战史北京日报抗战

□ 文/李庆英

如何提升重大主题宣传的“能量密度”
——对《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实践的思考

□ 文/李庆英

作为中共北京市委的重要理论宣传阵地,《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在“抗战”宣传中力争做到策划“精心”、编辑“用心”、传播“入心”,不断提升“能量密度”,积极唱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旋律。

抗战 主题 宣传 北京日报 理论周刊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简称“抗战”),是主流媒体必须做好的一个重大主题宣传。放眼全国,从以党报党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到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抗战”宣传中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千方百计地发挥自身的能量和优势。《北京日报》理论周刊通过不断提升“能量密度”,积极唱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旋律。

一、策划“精心”:依托“大理论”宣传的优势,深入挖掘和呈现“抗战”宣传的深刻内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对于“抗战”宣传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依托“大理论”宣传的优势,多角度、多形式挖掘和呈现这次主题宣传的深刻内涵。

明确“方向”:提前领会和把握“抗战”宣传的主旨和重点。《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从年初就开始准备和策划。首先是“摸精神”“明方向”,也就是领会和把握这次主题宣传的主旨和重点,以便在具体宣传中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理论周刊认为,这方面的重要线索和依据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和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前一次讲话明确提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这与今年正式公布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基本相同),这“十六字”实际上为“抗战”宣传明确了主旨和方向。后一次讲话深刻阐述了“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对于党报理论宣传来说,这正是值得深入诠释和阐述的重点。

涵养“内功”:加强知识储备和选题策划准备。对 “抗战”宣传来说,一是要进行头脑风暴。即必须做好案头功夫,“脑补”抗战史以及二战史的相关知识,为选题策划和约稿编稿提供必要知识储备。二是开展舆情研判。通过学习有关中央文件文献以及中央领导人有关讲话,领会和把握“抗战”宣传的新精神和新要求;通过与相关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抗战史研究前沿动态;通过浏览网络上相关议论,主动掌握网民的关注点和意识流。三是物色作者。“盯紧”抗战史研究领域的权威知名专家学者,并提前与其“预约挂号”,为正式约稿做好铺垫。

持续“发力”:多角度、立体式挖掘和呈现“抗战”宣传的深刻内涵。理论周刊于2015年4月上旬正式启动“抗战”宣传,灵活运用专栏、专版、特刊以及访谈、话题等形式,多角度、立体式挖掘和呈现“抗战”宣传的深刻内涵。一是开辟“抗战精神赞”专栏,主要刊发阐释和揭示“抗战精神”方面重头文章,既有关于抗战史事和抗战人物思想的深度挖掘和新颖介绍,又有对抗战史重要热点问题的辩证分析和新鲜见解。二是推出专题性“抗战”专版,立足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地位和作用,深入展示中国全民族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发掘重要抗战人物的光辉事迹和思想贡献。三是策划“用档案还原真史”特刊,以抗战时期的历史档案为依托,旨在让历史档案作证、呈现真实的抗战史。

二、编辑“用心”:提升议题设置能力,避免主题宣传陷入“自说自话”和“歌功颂德”的尴尬境况

回应社会热议话题,提升主题宣传的引导力。近年来,随着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沉渣泛起,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关于党史国史的认识,出现了一些歪曲真相、违背事实的错误声音。诸如质疑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贬低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用和贡献等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有必要予以澄清和辨析。为此,理论周刊约请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党史专家石仲泉、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朱成山等权威专家撰写了《为什么说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关于抗战史几个热点问题的辨正》《抗战期间牺牲了多少共产党将领?》等重头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确凿的史实,严密的逻辑,辩证的分析,透彻的表达,有力批驳和回击了一些错误观点,明确了在重大历史问题上应坚持的历史观,捍卫了历史真相,提升了主题宣传的引导力。

拓宽选题新角度,增强主题宣传思想力。“抗战”主题宣传,理论周刊并不局限于“新瓶装旧酒”,而是竭力做到“新瓶装好酒”。所谓“好酒”,就是选题要有新角度,立意要有新高度,论证要有新材料。做好历史类重大主题宣传,关键在于确立一个富有思想和时代价值的主题,并以此将那些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甄选出来的能打动人心的细节、故事贯穿起来。在此方面,理论周刊策划了多个备受好评的选题,《从空前觉醒到伟大复兴》(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一文,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宣传案例。作者立足于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时代主题,将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细节,放在从民族觉醒到民族复兴的历程中来审视和考察,这就凸显了一种穿透历史的思想力。

善于转换编辑思路,增强主题宣传吸引力。“抗战”宣传无疑是一场“持久战”。理论周刊认为,做好这样的主题宣传,编辑必须具备一种全局眼光和系统思维,积极发挥“以我为主”的统领意识,善于主动引导作者和转换编辑思路。以理论周刊独家策划刊发的石仲泉《对历史少一点误读,多一份尊重》一文为例:作者应理论周刊约稿撰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重头稿件。应该说,这是一篇“大手笔”,主题鲜明,论据充分,论述严谨。但从理论周刊整体宣传进度来审视,稿件却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原稿中有些内容在作者稿件发来前已重点宣传过,二是原稿是按历史逻辑和理论自然展开和正面阐述,表达严谨但却很难“抓人”。如何使这篇大手笔“活”起来?理论周刊决定换一个编辑思路——用当前抗战史热议的问题统领稿件,切实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抗战中强大起来”这个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将当前网络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穿插其中,顺便加以辨正和批驳。按照这个思路精心编辑而成的稿件,篇幅只有四千多字,既避免了宣传上的碎片化和重复化,又赋予了这篇稿件以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三、传播“入心”:形成“一次采集、多元传播”态势,唱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旋律

理论周刊的“抗战”宣传从今年4月初正式启动到9月初,共策划推出系列文章50多篇,重点专栏1个,专题性纪念专版4期(4块版),纪念特刊1期(4块版)。从宣传“供给”层面,这一系列宣传策划主要是为读者提供真实可信的全民族抗战历史细节、借助专家学者的分析阐述形成科学的抗战史观。具体而言,其社会影响和传播价值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其一,形成了“一次采集、多元传播”的态势。理论周刊推出的“抗战”系列文章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表现一:平面媒体和网络转载率高。许多文章被《文摘报》《报刊文摘》《作家文摘》等平面媒体转载,“人民网”“光明网”“理论网”等多家网站将重头文章放在重要页面。表现二:微信圈转发与热议。像《为民族解放牺牲,为民主进步开路》《对历史少一点误读,多一份尊重》《“中共的一系列政策深得人心”》等,在“理论周刊”微信公众号二次推送后,短时间内点击率就突破了1000+,这对理论宣传来说在“微传播”中可以算是一个新突破;同时,微信圈里的粉丝还对文中提出的观点展开讨论,大部分粉丝都认为文章说理透彻,有说服力。表现三:社会媒体“二次开发”的重要来源。从转载情况看,有文章观点被学者引用到抗战讲座报告中,有文章被主流报刊重新编辑刊发,有文章还被制作成多媒体(如被“人民网”推出的“以正史听”)采用。由此可见,理论周刊策划的“抗战”宣传系列文章形成了“一次采集,多元传播”的态势,大大提升了主流媒体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其二,深化了对提升主题宣传“能量密度”的认识。总体来看,理论周刊策划的“抗战”宣传系列专栏文章、专题版面和特刊,实际上都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个主题,着力提升主题宣传“能量密度”。所谓“能量密度”,是对主题宣传在有限篇幅内承载信息量、传递思想力和产生影响力的统称。为提升“抗战”宣传“能量密度”,理论周刊紧紧把握三个维度:一是着眼于提供新史料和新知识,以真实的抗战史实去“打动人”,策划刊发了《家书记录的中国人民抗战心灵史》《章太炎痛斥抗战投降派》《“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等文章。二是着眼于提供新观点和新见解,用正确史识史观 “引导人”,组织刊发了《从东方战场寻找答案》《从力量之源看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持久抗战的真谛》等重头文章。三是着眼于讲好抗战的“中国故事”,用伟大的抗战精神去“鼓舞人”,策划推出《从空前觉醒到伟大复兴》《为民族解放牺牲,为民主进步开路》《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等重头文章。凭借有血有肉的抗战故事、力透纸背的家国情怀,让“抗战精神”抵达人心。

其三,坚定了党报人对党报未来发展的信心。新媒体时代,党报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提振党报人的信心?理论周刊在这次“抗战”宣传中以策划“精心”、编辑“用心”、传播“入心”的宣传实践,对这个“时代课题”作出了鲜明回答:这就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努力生产和提供优质内容,着力提升宣传的“能量密度”,积极唱响时代主旋律。

(作者是《北京日报》理论部副主任、主任编辑)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抗战史北京日报抗战
画与理
我们家的抗战
关于东北抗战史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观点的评析
2020年7亿人每周至少锻炼1次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第五届两岸抗战史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杀死一个鬼子有多难
寄小读者的信
夜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