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无痕提升信息素养
2015-02-06杨英娇
杨英娇
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过于注重逻辑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与理论的传授,忽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了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被荒废和人文教育意义与价值的失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那么,怎样才能将信息技术知识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人与技术环境的和谐呢?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思考、探究、实践。
● 身体力行,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日常学习中,让孩子们感到“学习不快乐”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身体力行,让失去的快乐重新回到学生中间。首先,教师必须热爱自己传授的信息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海洋中去,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宝贵、有趣并喜欢上这些知识。其次,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知识的特点、学生的个性特征选取最合适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知识生动活泼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着不累。再次,教师要时时想到,自己面对的不是机器,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尊严的人。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授《幻灯片的动画效果设置》一课时,笔者一开始回顾了上节课在PPT里插入多媒体元素这一内容,并根据上节课的学生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讲授新课时,笔者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和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流程始终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条主线由“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尝试操作—作品评价—课堂小结”这一知识链接为技术支持。笔者以引导为主,学生的学习是以操作为主,兼顾回答问题。随后,笔者又精选了一系列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动作路径”的设置,并很好地完成美羊羊从远处走来、美羊羊跳舞等动画效果。在设计动画效果的同时,一次又一次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尝试着用其他方法完成任务,从而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成就感。整节课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笔者知道他们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而且也相信快乐学习的体验将永远沉淀在孩子们的心中。
● 联系实际,使学生树立健康新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迅速的青春期,也是学习知识、开启智慧、增强能力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易发期;“近视眼”的发病率在中小学生中居高不下,“小胖墩”随处可见,心理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的孩子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学理所当然承担起树立健康观念的责任。但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无法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到的是与自身有关的知识,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随时与自身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生活的概念。
例如,结合《指法》的学习,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坐姿及手、脚的协调,自己制定体育锻炼的计划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结合《电子表格魅力》的学习,学生为自己和家人制定膳食计划表格,设计每天的食谱使之科学、合理。结合《制作电子板报》的学习,自己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和学习计划,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结合《网络的利与弊》的学习,让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青少年学会正确面对网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另外,现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用大量的实例强调信息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信息技术学科奥秘的兴趣,使学生学习、了解信息技术操作性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去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和谐与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习信息技术操作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现实加以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 关注时事,教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珍爱生命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整夜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也不愿面对现实生活,对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正确处理人和网络的关系,自觉爱护家人,保护自己,珍爱生命有其深远意义。现行信息技术教材中有不少有关网络使用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能深入挖掘,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发生的事,对培养学生的网络意识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例如,在介绍因特网应用的作用时,笔者展示了真假工商银行的网页图片,让学生判断两个网页是否一样,学生观察并判断图片。笔者先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讲述由工商银行网页真假引发的盗钱真实故事……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笔者也通过中央电视台“开阔视野”栏目播放的“有关电脑病毒的漫画”,讨论电脑病毒的不友好性……所有这些事例都给学生带来极大震撼,使他们意识到保护和正确对待网络刻不容缓!
● 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学习的内容,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无论是对资料的探究,还是进行探究操作都离不开同学间的合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让学生学会合作。
例如,在《图像的获取》一节的讲授中,笔者的主要做法是: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与学生共同欣赏金湖风光的图片。另外,给学生听一段录音让其比较哪一种方式让自己感受到了金湖风光的美。②帮助分组,明确分工: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好学习小组,并在小组内设立组长、操作员、汇报员、联络员等角色,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责。③加强指导,培养合作技能: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操作后再进行讨论,讨论时要有序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说,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支持同伴意见的时候要有所表示。④分阶段讨论、降低讨论难度:先讨论家乡风光图片是如何得到的,图片的获取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大家交流表达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接着再由学生讨论,其他几个活动及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完成操作。操作完成后先由各小组成员向组长汇报操作过程及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展示,展示时要求其他成员认真听,并记好笔记;“小老师”展示完后必须回答同学的质疑。⑤注重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乐于合作。⑥分析失败原因,培养科学精神:展示操作的时候,有不少学生的操作并没有成功,看着他们沮丧的样子,笔者又引导其他学生用礼貌性的语言帮助同学找出失败的原因,并给予合理建议。最后笔者希望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不成功并不代表失败,而是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就像爱迪生发明灯丝那样,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操作,这说明科学操作实验来不得半点马虎,要非常严谨,同时要有耐心,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不断改进操作实验,不断在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重视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而这种信息素养培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没有痕迹的教育,越是无痕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越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