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客家社团的现状调查和发展方向探讨
2015-02-05郭晓云
郭晓云
(龙岩学院 闽台客家研究院,福建 龙岩 364000)
高校客家社团的现状调查和发展方向探讨
郭晓云
(龙岩学院 闽台客家研究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在新式文化、新式生活不断冲击的社会大背景下,客家文化价值体系正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引导新生代大学生传承和推广客家文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教育工程。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高校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度不高,高校客家社团数量少,发展状况良莠不齐等现状,并从社会、高校、社团和学生等方面为高校客家社团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
客家社团;现状;发展
客家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有研究发现,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做法的基础上融入客家和地方元素,所形成的大学生“诚信、成才、成功”的特色教育,有明显的成效[1]。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式生活、新式文化对客家文化的冲击使得客家文化处于不断消亡的状况,新生代大学生对于客家文化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水平也呈较低态势,更不论继承、弘扬和发展客家文化[2]。因此,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客家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唤醒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和推广客家文化中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教育工程。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以其思想性、知识性、多样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3],不仅能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更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对外窗口。在当前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水平较低的大背景下,要在高校继承和弘扬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就必须创建和依托学生客家社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客家社团活动来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学习、宣传、继承和发展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客家地区主要分布在闽粤赣三省,因此,我们随机抽取了福建、广东和江西的15所大学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客家地区高校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度和客家社团的发展现状,为高校客家社团的发展提供参数。
一、对象与方法
1.取样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在闽、粤、赣三省客家人分布较多的地区各抽取5所高校(含高职高专),共15所,采用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各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每所高校发放3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450份。
2.研究方法:采取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以及部分深度访谈等方法。其中,问卷“高校客家学生社团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共20道题,以不记名形式发放,共发出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2份,有效率为96%。其中男性208人,女性224人,男﹕女=1:1.08。
3.质量控制:问卷全部独立完成,平均每份问卷填写时间为2分钟,凡空白问卷视为无效问卷。
4.统计分析方法:以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计算回答正确率、百分率。
二、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共涉及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知晓的情况、高校客家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情况、高校客家社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三个方面。
1.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知晓的情况
在大学生对客家文化了解情况调查中发现,47.21%的调查对象对客家文化不了解,对客家文化了解的调查对象只占15.12%;有58.23%的调查对象认为客家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的地位中重要,分别有25.99%和15.78%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或者不重要;在客家文化的传承重要性方面,有30.16%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尚有7.89%的调查对象认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不重要;调查对象了解客家文化的途径依次为网络等多媒体渠道(57.81%)、亲戚朋友解说介绍(31.70%)、学校开展的学习活动(25.17%)、学校的客家社团活动(22.14%)、身为客家人在客家环境中耳熏目染(14.45%)等,25.87%的调查对象对于客家文化“接触甚少”。(见表1)
表1 客家文化知晓情况(N=432)
2.高校客家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对高校客家社团相关调查结果表明,21.21%的高校有成立客家社团或者协会,78.78%未成立客家社团;高于72%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在高校成立客家社团,并且有81.16%的调查对象有兴趣参与到客家文化社团中;所调查的大部分高校很少(31.40%)或者完全没有开展(47.21%)客家社团活动;关于应开展哪些客家文化的社团活动,客家美食、客家话、客家传统建筑的相关活动居于前三名。(见表2)
表2 高校客家社团的相关态度(N=432)
3.高校客家社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客家社团应如何发展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客家社团的发展应该通过“学校帮助配备指导老师、下拨专项经费等大力支持和发展” (84.26%)和“联系地方政府和企业,争取更多扶持”(66.44%)。40.51%认为学校给予一定关注,但主要以社团自主发展为主。仅有12.27%的调查对象认为客家社团的发展由“学生自娱自乐”即可。(见表3)
表3 客家社团发展的相关态度(N=432)
三、调查分析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客家文化、客家精神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生都没有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的意识,那么,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面临巨大的阻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尚有47.21%调查对象对客家文化不了解,对客家文化了解的调查对象只占15.12%,反映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的认知度较低;分别有25.99%和15.78%的调查对象在“客家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的地位中是否重要” 中认为一般或者不重要;在客家文化的传承重要性方面,有30.16%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尚有7.89%的调查对象认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不重要;这些均从侧面表明不少高校大学生仍未认识到客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产,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客家文化的传承更是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因此,在大学生中宣传和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变得势在必行,不可或缺。
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我们通过文献检索、网络资料查询以及问卷调查发现,除广东省有24所高校创建了客家社团外,福建省和江西省均只有1所高校有客家社团,我国其余省份高校创建大学生客家社团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通过调查显示,高于70%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在高校成立客家社团,并且有81.16%的调查对象有意愿、有兴趣参与到客家文化社团活动中来,但是调查结果还发现所调查的大部分高校很少(31.40%)或者完全没有开展(47.21%)客家社团活动,仅有22.14%的调查对象是通过学校开展的客家社团活动这一渠道了解客家文化,这表明不少大学生并非不愿意了解客家文化,而是缺乏学习和互动的平台。那么,鼓励各大高校创立客家社团,弘扬客家文化,带动、引导和帮助更多青年学子研习客家文化、创新客家精神,增强中华凝聚力是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调查思考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弘扬和发展客家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创建客家社团,搭建客家文化传递和交流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文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创新作用和承载作用[4],是高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当前所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创建和发展高校客家社团。
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高校发展客家社团,可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利用客家文化渊源、客家名人遗址,客家祖地,各类纪念室和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等,为客家社团活动提供学习场所;整合社会力量,发挥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功能,拓宽交流面,大力鼓励高校客家社团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加强与不同社团、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展多方位、互利双赢性合作;邀请客家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提升青年学生的客家文化涵养;积极采取措施,寻求多方支持,主动向地方政府、商业组织争取物资、场所、经费等扶持,努力为客家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条件、良好机遇和广阔舞台。
二是高校重视、扶持。高校学生客家社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与扶持。高校可将客家社团建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体系当中,切实提升社团在学校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校团委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作用,加强对客家社团的监督、管理、引导与服务;完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专业指导老师为客家社团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及时帮助社团解决困难,在社团活动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便利,为客家社团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加大对客家社团经费的投入,设立社团发展专项基金,避免组织开展活动时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状况。
三是加强社团自身建设。从宏观层面来说,定位明确、科学管理、组织架构合理是高校客家社团科学、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微观层面分析,应做好以下几点:完善各类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社团良性运作;开展如:客家美食、客家建筑、客家山歌、客家话等专项活动,打造品牌特色,吸引青年学生积极关注和参与;充分利用新媒体功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活动;建立和校内外客家社团的联系,互相借鉴社团活动内容、形式,经验共享、互相促进,真正发挥社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功能,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和增强保护客家文化意识,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客家精神。
四是发挥学生自身作用。客家社团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社团成员的创新创造。青年学生是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团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高校客家社团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青年学生是社团发展的源泉和强有力推手。因此,应充分发挥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让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在校园中传承, 在学生中创新。
[1]李俊夫.客家文化资源与大学生“诚信成才成功 ”特色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5).
[2]吕延明,周海兵,李静媚.阮小华.新生代大学生对客家文化认知度的调查研究[J].学理论,2011,(15).
[3]杨帆,邢志亮,任健.加强大学生社团管理与建设对策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8).
[4]王梅.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新西部,2012,(04).
[5]张翔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思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6]王乐.用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心理健全的当代大学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9).
[7]张松德.传统文化与高校道德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8]蔡路.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当代经济,2011,(8).
2095-4654(2015)12-0097-03
2015-08-02
本文系2014年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规划课题
G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