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2015-02-04解承平
解承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没有问题就没有求知欲,也就不会思考,其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乐于提问
问题意识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对认识对象或已有结论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当个体感到自己需要提出疑问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
可是,现如今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一直习惯于回答问题,很少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大部分学生倾向于接受,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写什么就记什么,缺乏自主思考,无法将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解题思路无法打开,难以取得满意的成绩。
另外,教师还要从对比的角度向学生阐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杨振宁曾对中美学生的区别有过这样的评价:中国学生善于考试做题,而美国学生则擅长创造发明。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其善于提问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所谓提问能力,实际上就是思维、探索的能力。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1.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教育家波利亚曾说:“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提供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其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学生提问的兴趣在一定的情境中会被激发出来。
例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人文主义的内涵。对此,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十日谈》中关于“绿鹅”的故事。在学生疑惑之余,我又展示了中世纪时的圣母像和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这时学生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了。最后我展示了《哈姆雷特》中的一段话:“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紧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问题,并且各小组比赛哪组提出的问题多,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以下这些问题:①《十日谈》为什么说教会是腐败的?②绿鹅的故事反对的是什么?③中世纪的圣母像与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哪个更漂亮?为什么?④《哈姆雷特》中的这段话表达了什么思想?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让我很高兴,这说明只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和给予适当的引导,他们的思维就能活跃起来。
2.传授技巧,让学生会提问题。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抓不住要点,有时太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首先,教会学生问什么。问题无处不在,它可以是关于课本中的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也可以是关于课后的某一个习题,只要是感到困惑的内容,就可以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例如,对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新政包括几个方面内容?②为什么要进行“蓝鹰运动”?③农业方面为什么要采取减耕减产的措施?④为什么要在经济危机时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⑤新政的特点是什么?⑥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其次,教会学生怎么问。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问出要点。例如,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绿鹅的故事反对的是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过来问:“故事肯定了什么?”对于问题“中世纪的圣母像与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哪个更漂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设问:“这两幅画的人物表情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幅画?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问题是学生最好的向导,自信是学生最大的动力。教师与其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不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有效。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