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声乐演唱中单一化风格的成因和改进策略

2015-02-03张艳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成因分析改进策略

张艳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个性化的艺术活动,每一个优秀的演唱者都应该形成自身所特有的艺术风格。但是在当代中国声乐界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单一化、趋同化的现象,既不利于演唱者个人的提升,也使观众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鉴于此,本文对这种单一化风格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声乐演唱  单一化风格  成因分析  改进策略

一、当代中国声乐演唱单一化的表现

声乐演唱是一门个性化的艺术活动,而且其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同演唱者的个性化风格,共同构成了整个声乐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声乐界却始终存着一种单一化的倾向,并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突出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无论是美声、通俗还是流行唱法,很多演唱者都采用相同的演唱技术,所唱出的音色和风格都是十分类似。甚至在服饰、妆容上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果多位演唱者都演唱同一首歌曲,将观众的眼睛捂起来,很难判断出是哪一位演唱者。被称为是“千人一面”和“千人一声”。由此带来的弊端则是,一方面,演唱者毫无个性可言,仅仅是一个熟练掌握歌唱技术的“匠人”,对于个人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在观众审美水平日趋提高的今天,这种单一化的风格很容易让他们感到审美疲劳,继而影响到了他们对声乐艺术的喜爱。所以说,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成为了一个推动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声乐演唱单一化现象的成因

(一)审美方面

声乐艺术是一项审美活动,创作者、演唱者和欣赏者,都会将自己的审美观点带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这些观点经过组合和发展后,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审美系统。而该系统对单一化现象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演唱者都渴望得到欣赏者的认可,这一追求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一些演唱者并不是从科学研究声乐艺术规律和刻苦练习出发,而是选择了一条所谓的“捷径”,既对一些成名歌唱家的模仿,认为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观众的认可。而因为这种模仿紧紧是一种形式上的东施效颦,所以注定是难以长久的。久而久之,观众自然就会感到一种审疲劳。

(二)评价方面

当代中国声乐演唱的评价者,除了观众的大众评价之外,还有着声乐理论家、歌唱家、教育家所组成的专业评价。而青歌赛则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平台。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青歌赛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对于中国声乐发展来说可谓是功不可没。但是在很多演唱者看来,青歌赛无疑是个人发展的一个翘板和平台,在青歌赛上获得了好成绩,将会对个人的演唱事业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而如何才能获得好成绩呢?那就是得到评委们的认可。于是演唱就演变为了一种投评委所好。特别是很多评委本身都是成名已久的歌唱家,成为了演唱者们竞相模仿的对象。演唱者们错误的认为,自己模仿的越像,就越能得到评委的好感。所以在演唱曲目、演唱风格上都向评委身上靠拢。从客观上推动了单一化现象的形成。

(三)教育方面

高校是培养专业声乐人才的主阵地。近年来,全国各种类型的高校,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和完善的演唱及教学经验,以此来培养学生,能够使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充分的保证。殊不知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将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式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演唱上具有相似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创作方面

声乐作品是声乐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对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创作者都开始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作品都是在一种急功近利心态下创作出来的,将创作视为了换取功名利禄的工具。如果所有的创作者都是这种心态,何种类型的歌曲畅销就趋之若鹜,多元化演唱风格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单一化演唱风格的改进策略

(一)树立对声乐演唱的正确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单一化现象,首要做的就是树立起正确的认识。作为创作者来说,要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能够抵制一些功名的诱惑,尊重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关注时代和生活,创作出个性化的声乐精品,从而为多元化的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演唱者来说,要对为什么演唱、怎样演唱、演唱出何种效果有明确的认识,将声乐演唱看作是自己毕生事业,将形成个性化的演唱风格视为重要追求。当然,个性风格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丰富的舞台实践等才能获得,需要演唱者坚持不懈,一点一滴的积累。作为欣赏者来说,理应对各种创新有一种宽容和鼓励的态度,任何一个演唱者、任何一个演唱风格,都是从无到有的,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很有可能会出现反复和曲折。需要观众的支持和鼓励,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说,只有创作者、演唱者和欣赏者,都树立起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推动多元化演唱风格的形成。

(二)变革高校声乐教学

高校是培养专业声乐人才的主阵地,所以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对于中国声乐演唱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树立一种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的理念。具体来说,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为他们量身制订出培养方案。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各种探索和创新。比如近年来歌坛中出现的跨界现象,就是一种创新的结果,很多演唱者正是凭借跨界而形成了个人的演唱风格。如果学生对这种演唱形式感兴趣,那么就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所以说,要彻底改变之前的“一刀切”的培养理念和模式,真正将声乐教学视为是一种创造性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演唱者的综合修养

声乐演唱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一方面,扎实和熟练的演唱技术,是形成个性化风格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想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则需要以丰厚的修养为保障。有很多演唱者,他们在演唱技术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能够从容的驾驭作品,但是其整个演唱却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正是缺乏个性化的表现。所以除了技术训练之外,演唱者还应该树立起一种全面学习的心态,主动学习和声乐相关的一切知识和技能。或许这种学习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出具体的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一个演唱者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在具体的演唱技术方面,也应该树立起一种多元化理念,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和风格中,而是善于将各种技法相融合,为我所用。比如近年来出现的原生态唱法,就是一种科学的演唱方法,在呼吸、吐字咬字、情感表现等多个方面,都能够给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以启示和借鉴。如果演唱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那么就是对自己演唱技术的一种丰富,并为个性化演唱风格的形成打好基础。所以说,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技能,才能因此为渠道,实现个性化的演唱。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整体发展,中国声乐演唱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所出现的单一化现象,乃是这个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理应得到理论研究者、演唱者和声乐教师的充分重视。通过分析后可以看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该问题也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态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给更多的人以启示和借鉴,为中国声乐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硌.论声乐表演中的美学思维问题[J].音乐研究,2006,(03).

[2]杨加力.中西声乐艺术文化内涵新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02).

[3]史小玲.论声音概念与声乐演唱[J].中国音乐学,2006,(02).

[4]张晓农.传统文化审美视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兼及中西传统艺术的审美差异[J].音乐研究,2004,(01).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成因分析改进策略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游泳教学训练中学生恐水心理的成因及克服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合理运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