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问题串”实施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2015-02-02陈建华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5年1期
关键词:问题串解决问题利用

陈建华

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围绕一定的目标或中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学生问题生成的梳理,巧妙的将知识设计成或并列、或递进“问题串”的形式,使深奥的物理知识演变为多个小“问题”,以搭建“台阶”的形式,帮助学生扫除思维上的障碍;学生在由已知走向未知、由未知走向探索的过程中,对每个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究,使学生了解了知识之间的关联,构建出科学严密的知识网络;学生经过了多元化的思维探究,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实现自我思维的突破和创新.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提问意识

问题的提出要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由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或现象出发,利用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来引导建立探究学习的中心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对情境的质疑,利用对中心问题的拆解来建立“问题串”,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的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有关“圆周运动”时,就让学生回答比较生活化的问题:大家认真观察钟表的秒针、观察自行车的转动,回答这是不是运动?学生可以清楚的从动画或者实物上观察到钟摆的秒针、自行车轱辘在一圈一圈的运动,学生就会很容易的把这些圆形运动也归为运动的一类.在学生的观察中,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表示,那么这样的圆形运动是什么运动呢?怎么表示呢?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指向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圆周运动的概念,线速度、角速度的意义、表达式、单位等等相关的知识.然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在速度的表示上一时不知从哪个方面考虑来解决,教师可以将问题拆分成小问题: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怎么表示的?是不是可以相互借鉴,圆周运动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表示?在直线运动的启发下,学生很快想到了线速度,有的同学机智的想到了角速度,从而顺利的展开了对线速度、角速度表达式的推导学习.可见,小小“问题串”有效的推动了课堂的进行,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

二、分解重点难度,扫除理解障碍

学生问题解决的最大困难就是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问题相连,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直击重点的问题往往让学生觉得很深奥,教师就可以将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帮助学生利用问题来扫除题中的关键节点,利用递进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螺旋式上升,逐步达到问题解决的高峰,体验思考带来的快乐.例如学习有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由于学生对电学这部分抽象的东西触摸的少,直接给学生创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式怎么表示?”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接受,根本不知从哪个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采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认真的观察动画,建立与“类平抛”的相似观点,先利用问题让学生对“平抛运动”中的轨迹、速度表达式进行回顾、探究,启发学生对物体进行的受力分析,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从而引申到学生“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分析进行探究”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到带点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最后引入中心问题:根据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分析,来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对重点问题的分析变得简单而顺利,扫除了学生思维上的障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建立关联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问题串”的设计要从整体进行考虑,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严谨的知识网络.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板块的知识之间的联系点,结合历年的热点考题,利用相近的题型和方法进行归类形成“问题链”以帮助学生建立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强化学生对知识点联系的灵活性.例如学习“力与能”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灵活地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探究,先让学生对“力的分类”进行探究,让学生回顾“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合力、向心力”的有关知识,学习热学中的“分子力”,学习电磁学中的“静电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和原子物理学中的“核力”,从而使学生了解这五个板块中的力;然后根据“力做功、功变能”的特点来进入对“功和能”问题探究,让学生学习功、动能、势能、机械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等等这五部分中相关的各种能;再通过“能量守恒定律”来探究其中存在的能量守恒.通过这样的问题建立,使学生从“力到功、功到能、能到守恒”将这五个部分串联起来,使学生轻松利用“力和能”为问题的主线将这五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在不断探究基础上形成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知识网络,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打下基础.

四、多元探究思考,突破思维创新

开放性的“问题串”可以轻松的打开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开放性的“问题串”,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对问题进行探究,建立不同思维之间的碰撞,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火车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紧急刹车,刹车后7s停止前行,假如火车在7s内做匀减速运动,在最后1s内的位移是2米,则火车在7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刹车时的速度为多少?这个小“问题串”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生纷纷利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法交流,学生发现各自方法不同,分别进行了讨论交流,学生得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利用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求解,有的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推论,有的学生利用图像法计算7s内影响部分小三角的面积来求位移大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图像进行了三方面的分析,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讨论别的同学的方法的基础上拓展了自己的视野,突破了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之,“问题串”在教学中的引用,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搭建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台阶”,可以使学生从浅显处逐步上升,在问题的或并列、或递进的变换中,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形成或纵向、或横向的知识网络.

猜你喜欢

问题串解决问题利用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画与理
两只想打架的熊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