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本位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2015-02-02陈敏
陈敏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高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心理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促进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和能力都能获得提升,确保学生对高中物理有全新的认识并乐于学习.具体要做哪些工作呢?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抗挫能力
“物理难!”是学生共同的认识,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尤其是当前江苏高考模式下,只要学生抓住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得B是没有问题的.为此,我们要鼓励每个学生要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也要渗透危机意识,因为从全省角度来看,必定有50%的学生得不到B,如果有更高的要求,想得A或A+,则更需努力,所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让学生意识到学好物理决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肯定有困难,有挫折,但不动摇,不懈怠,不放弃,增强自己抗挫折的能力.只要积极投入,掌握的知识丰富了,解题的方法增多了,有自觉分析问题的习惯了,自己也就进步了.因此,要自我激励,不要自我挫败;要接纳自己、宽容自己;自我欣赏,但不自我陶醉.
例如,讲《磁现象》中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时,一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现象,人们发现它却不是那么简单,小磁针要出现明显的偏转,小磁针与通电直导线放置的相对位置,以及通电直导线的电流方向都有关系.《电磁感应》中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也经历了多次失败,等等.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不是一步就触及规律的,不过只要拥有科学家的探究激情和毅力,成功的彼岸一定能够到达.
二、培养物理思维,发展探究能力
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思维和发展探究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不过很多情况下,学生之所以感觉物理思维缺失,探究能力不强呢?高中学生最不适应的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尤其是一些喜欢记忆结论的学生,他们忽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感觉“听得懂”,解决一些套用公式的题目也挺简单,但是解决一些实际物理问题时却无从下手,这是大部分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根本原因.
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定源于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因此要求学生尝试着将教材作为指导我们学习物理的说明书,不要急于去看书上的结论,更不要急于去做练习题,试着将物理现象中的规律寻找出来,找不出来时也要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必然收获较大.复习时则要求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消化,有些物理问题课堂上没有及时理解的,课后与同学讨论,向教师讨教,或查阅资料.
能力与技能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应着重发展学生能力,不应该满足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有着更深、更广的意义,而技能仅属于活动方式的范畴,不能混为一谈.实践中,有的教师把实验能力简单等同于实验的操作技能,认为强化实验能力的教学就是训练实验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操作技能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甚至达到了机械的地步.科学的、广义的探究能力的构成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方法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体地说,探究能力首先是提出问题、选择和明确课题的能力.
例如,“电容的充放电问题”,如果仅仅看书,是无法直接感知的,这时候怎么办呢?如何理解这个过程呢?笔者将这个问题抛到课堂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符号、图形来表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笔者请一位学生上来展示,结果出乎我意料的好,学生以形象的方式将电子的定向移动画了出来,而且呈现出“充放电的一个周期”包含四个过程:正向充电、放电,反向充电、放电,学生间相互补充讨论,最后4幅图都呈现在了黑板上,自然电容器这一节的难点也就顺利突破.
三、方法指导,落实怎样学习
以生为本的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切实地理解每个知识点.理解的标准是“熟悉,清晰,准确”,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并由点到面形成自己的体系.还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因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认真阅读教材:教材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理解,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必须具有主动性,因此首先必须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样课堂讨论与互动才具有针对性.
2.认真听讲,积极互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般会比教材更具体、更详细、更贴近学生.在此我解释一下,“听讲”并不意味灌输和接受,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不可缺少,认真听讲的目的在于听清楚教师的解释和提出的问题,听清楚教师给出的提示,避免自己的主动探究时走弯路.而课堂的重点在于积极地与其他同学互动,与老师对话.
3.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那么学生阅读的如何呢?实践经验表明,学生也能够顺利完成教材分析,将本节内容要掌握的几个重要内容归纳出来:(1)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理想实验的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4)关于“惯性”是物体的本质属性,由质量决定.结合师生对这节课的理解,笔者在这节课教材中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教材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最后又通过利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将物理还原于生活,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学生收获颇丰.
作为一个老师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能把自己所带的班级教好,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更希望学生能够对自己所授的课程充满兴趣.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需要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把所要讲授的事物讲述出来,需要老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够掌握每一章节的重难点,给学生搭建好合适的台阶,引领学生拾级而上,掌握知识、提升技能、丰富情感、树立人生态度,以上这些是每个老师在业务上的基本要求,需要做好.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应该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