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方法

2015-02-02王宏辉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5年1期
关键词:钢珠直径电压

王宏辉

一、设置问题常规导入

《变压器》一节的教学中讲授完变压器概念后,我便设问:同学们我们前面是否也学习过类似的装置呢?来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会想出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也可以控制改变电压的输出.

接着发问:分压式接法对电压的调节情况如何?

学生思考讨论会得出:只能获得比电源更低的电压,不能获得比电源更高的电压.

再发问:如果要获得比电源更高的电压应该怎么办?顺势导入

新课.

二、利用物理美学导入

自然界的美通常意味着一种和谐匀称的景象,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不例外,它的美表现为简单、和谐、对称、统一,它对整个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磁生电的探索》一节我是这样导入的:1892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实现了电生磁,物理学中许多运动形式都是相互转化的,并且表现出互逆对称的特点,那么磁是否也能生电呢?下面通过法拉第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这样便顺利地导入新课.

三、借助游戏形式导入

《平抛运动》一节的教学,我借助“飞机投弹的游戏”引入新课,通过电脑动画展示飞机投弹的游戏,让学生上台尝试投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仅凭感觉基本上是投不中敌舰的,但是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心中已经不知不觉得生成了一个问题:如何投才能准确地投中呢?一下子便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借此老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述投弹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直升机如何准确无误地将救灾物质投放到指定位置等,如果没有学习必要的物理知识仅凭感觉是做不到的,再次将新课的悬念推向一个高潮.我还在飞机投弹游戏中编入一些数据,等新课讲授完后当作例题使用,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随机应变法导入

随机应变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临时随机地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要求用得恰到好处,不牵强附会.随机不是随便,必须切合本节课的内容,引用得自然而巧妙.

比如我讲《湿度》时,恰逢当天天气非常闷热又是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班级还是闹哄哄的,看得出由于天气闷热的原因,学生非常烦躁,此时我并没有提高嗓门叫同学们安静,而是就势抓住这个机会设问:同学们今天温度并不高,为什么这么闷热呢?学完这节课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此时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顺利导入新课.当然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虽说是“随机应变”式的,但“机”的几率很小,不能刻意地去找“机”,再“变”.相反,要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良机,加以利用.

五、通过讲故事导入

物理知识的很多内容都有历史事实或名人轶事或趣闻笑话.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一些老师所忽视,教师若能从中选出精彩部分用于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和促进其掌握知识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教学时,先讲了一个故事:分子实在太小了,当时科学家们为了估测分子的大小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有一天一位科学家突然将罢在桌面上装满小钢珠的杯子打翻了,小钢珠撒满一地,由此来了灵感,想出估测分子直径的方法.此时我便势提出问题:科学家是如何测出小钢珠的直径呢?同学们一下子便兴奋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有同学便想出先测出杯子钢珠的总体积,再测出小钢珠一个紧挨着一个铺开的面积,便可算出小钢珠的直径了,到此同学们已经初步得出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大小的方法了,便很自如的导入这节课.

六、引用生活实例导入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藏着物理原理,人们能感觉它而不能理解,一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便能引起浓厚的兴趣,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

在《光的折射》一节教学时,我找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直直的筷子插入水中的为什么变弯曲?看似浅的河水的深度为什么会变深?日出时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海市蜃楼是咋回事,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自然引入了.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课,一定有个精彩的开头.做好新课的导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好的新课的导入,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愉快的进入课堂,快乐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钢珠直径电压
爱虚张声势的水
用钢珠打造“光影世界”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钢珠链“跳舞”
谈谈电压
我们身边的电压
挑选超频CPU?先看看VID电压值
通用贴片式器件及应用电路(四)电压变换器ICL7660及ICL7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