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的SWOT分析与途径研究
2015-02-02田静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图书馆;SWOT分析
摘要:文章运用管理学领域中的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66-03
收稿日期:2014-11-03
作者简介:田静(1968-),山东大学图书馆馆员。1导言
通识教育是源于古希腊自由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思想。它认为教育是对人的精神、道德和知识的综合培养[1]。基于这种教育思想,大学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各种专业课程训练的教育,更应该是对学生自由思维的方法、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综合教育。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内容和范围的快速扩展已经模糊了过去工业经济时代严格而细致的专业与社会分工,进而使得只有文理兼备的通才型、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及其所提供的工作。
我国的通识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为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各大高校特别是一些综合性大学相继开出一些通识选修课程,希望通过文理学科间课程的渗透,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人文、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复合型的,有自我学习能力、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高校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管理学中对组织及其战略决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从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对组织中存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以期完善战略的发展方向,取得更好的执行效果。
2.1内部环境中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中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为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其目前拥有馆藏纸本文献4,434,296册,电子图书157万册,引进中外文数据库201个。这些丰富的馆藏资源中不仅有师生专业学习所需的教研资料,还有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覆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范畴的人文资源,可以满足通识教育所需的多学科、宽领域、多层面的知识内容和不同阶段的学生的需要。
2.1.2优良的环境与氛围。近几年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硬件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整洁安静的环境,使读者一走进图书馆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图书馆学习没有了时间上和纪律上的严格约束,更易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同时,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的学习场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和道德修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1.3便捷多样的服务方式。随着各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图书馆除了采用传统的电话、邮件咨询外,还积极采用微博、QQ、微信等方式为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也大大扩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途径,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求、自我完善成为可能,而这恰是高校通识教育所提出的教育方向。
2.1.4良好的社交沟通能力实践平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图书馆自身条件的改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到图书馆工作,使得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个人形象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图书馆这个平台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和馆员的沟通与交流,提高自身的社交沟通能力。另外,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在图书上架、书库整理等环节留出一些工作以吸纳学生参与,辅之以一定的培训和实践指导,对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2.2外部环境中的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2.2.1政策层面的保障与支持。我国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的目标。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这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逐渐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在资源的购买、软硬件的建设等方面都可以更好地得到来自学校政策层面的扶持。这些扶持是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的有力后盾。
2.2.2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图书馆的内涵得以大幅扩大。图书馆已不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实体,而是由馆藏资源、虚拟资源共同形成的一个共建、共享的机制。电子查询、网上下载、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多种方式使图书馆突破了过去在场地、资源等方面所受的限制,保证了通识教育所需文献的获取。同时,Web3.0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图书馆创建一个与用户更便捷交流和互动的信息服务环境,极大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2.2.3读者需求的增长。目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社会、企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通识教育所提倡的对人的品格、能力进行综合培养的理念越来越得到学生的认同。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学生主动涉猎其他学科的意愿呈现增长趋势,这也使得更多的学生愿意走进图书馆,通过自主学习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田静:高校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的SWOT分析与途径研究田静:高校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的SWOT分析与途径研究2.3内部环境中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2.3.1主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仍然开展得不够。由于长期以来图书馆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馆内为上门的读者提供服务,所以一些图书馆尽管已经了解到一些图情领域的新变化、新观点,但是在理念上仍然很难较快地接受并做出调整,主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开展得不够。例如,近些年很多高校都花重金购置了国内外的许多数据库,但是由于随后没有进行针对目标受众的资源宣传和推广活动,师生对所购买的数据库缺乏了解,出现了一些数据库读者访问率较低的情况。endprint
2.3.2对技术工作的依赖程度增高。随着商业资源的加入,现代图书馆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数据库的技术维护已经成为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技术部门的保障能力将直接关系到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而现行的图书馆技术人才培训、技术合作的模式过于分散,无法形成合力,更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外部形势[2]。
2.4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因素(Threats)分析
2.4.1网络公开课、网络搜索引擎等网络信息服务构成的冲击。网络公开课如MOOC、网易公开课、iTunes U和网上的各大学优质课程的开设,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其课程覆盖面广,涉及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诸多领域,而且学习方式灵活,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同时,网络搜索引擎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OCLC通过对6个国家3,300人的调查发现,有84%的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开始信息搜索,只有1%的人从图书馆网页上开始信息的搜索[3]。这些便捷的网络信息服务无疑会造成高校图书馆读者的部分流失,通识教育的受众减少。
2.4.2学校及学生对信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大多数本科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真正接触科研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其信息检索需求相对较少,对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再加上一些学校行政部门的认识不够,对信息检索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作为普通课程甚至选修课程来设立。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检索技术的掌握,并最终影响到他们的自主学习。
3高校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的途径分析
3.1发挥优势、利用机会的SO战略
3.1.1注重服务创新工作,优化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其服务功能来实现的,服务质量已成为评价图书馆的重要指标。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做好馆藏、编目、流通等传统业务的同时,还特别应该主动创新读者服务的方式,将读者服务工作从过去的馆内扩展到馆外,由被动支持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师生认同图书馆的价值,进而更多地利用图书馆中的资源来完成自我教育。
3.1.2做好读者信息和需求信息的挖掘工作,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高质量服务的前提是对用户需求的细致挖掘。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其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上都重视对读者信息的了解和对需求信息的挖掘。例如,在资源采访活动开始之前,各学科馆员应该深入相应的学院、专业,了解其教学科研的最新动态,广泛听取师生的建议,或在平时工作中定期开展读者荐购活动,使所购资源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同感;在新书分配环节中,要掌握各个专业在对应馆藏地的设置情况,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类型和学习水平恰当地分配书刊,如馆藏地所在校区只有某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则分配的专业书籍的理论内容就不宜过深,以免读者在不同馆藏地之间来回奔波。图书馆应该重视对此类读者数据的挖掘、整理工作,并利用这些数据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2发挥优势、规避风险的ST战略
3.2.1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吸引读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等特点,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和馆藏资源优势,开展诸如读书竞赛、名人讲座、图书漂流、艺术展览、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激发其自主学习欲望;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有趣多样的活动,也可以将更多的学生从虚拟的网络资讯和媒体中吸引过来,使他们了解图书馆,亲近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读者数量。
3.2.2重视信息检索课程的差异化开设,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就是一门教给学生学习技能和方法的课程。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拐杖”,对这些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行政部门应该重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设立。同时,图书馆也应该调研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信息检索需求,有的放矢地为有着差异化需求的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文献检索课程,如对新生,主要以馆情介绍、规章制度介绍和基本检索方法的介绍为主;对三、四年级的学生,主要以中文数据库和一般检索手段、技巧使用的介绍为主;而对研究生,则应根据其研究的需要,以国外的专业数据库、高级检索方法和对所获信息的分析、研究、利用等内容的介绍为主。通过这种差异化的服务,能够有效地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牢固掌握所学到的检索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利用机会、克服劣势的WO战略
3.3.1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管理,保证图书馆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图书馆中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服务平台的维护乃至于各项服务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改变技术人才缺乏等劣势,可以考虑以下几点:①可以通过对相关人才的引进而加以改善。②可以加强同商业数据库供应商的沟通与协作,通过“送出去培训”和“请进来合作”等方式,利用数据库供应商来完成对现有馆员的技术提升。③充分利用高校内部的教师和学生资源,通过和计算机等相关学院及专业的联合,吸引高水平的师生来参与图书馆的一些技术工作。
3.3.2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为读者提供网上资源搜索服务。虽然网络公开课资源和百度、GOOLE等网络搜索引擎吸引走了部分读者,对图书馆形成了挑战,但是图书馆仍然应该以开放的胸怀予以学习、接纳和利用。可以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或者板块,一方面可以放入这些常用资源的链接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师生征集好的网络资源链接,可以是网络课程、网上文化讲座、PPT等,经图书馆对内容质量和正确性进行筛选后,放入这个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或板块,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读者喜爱的网络资源,吸引更多的人点击进入图书馆网页,借以提高馆内其他资源的利用率。
3.4规避风险、使风险最小化的WT战略
据美国学界研究证明,图书馆的价值构成:5%在馆舍设备,20%在文献资源,75%在馆员[4]。可见,馆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图书馆形象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图书馆要想在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潮流下获得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重视馆员这一重要资源。一方面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馆员间的知识沟通,如新进来的年轻馆员具有技术优势,而年龄较大的馆员具有经验优势,可以借助这些交流活动使两者相互融合,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注重创建图书馆的学习文化,可定期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帮助馆员完成知识的更新,并鼓励馆员多读书、多学习,从而形成馆员间相互学习、组织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图书馆学习机制。对新知识的持续学习和掌握将会成为图书馆规避风险的有效工具。
4结语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5]。在通识教育成为大学教育必然趋势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发挥出自身优势,创新服务方法,使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完满的学业和更充实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贾永堂.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难以深化的根本因素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5(2):34.
[2]周玉陶.数字图书馆联盟背景下图书馆技术队伍整合[J].图书馆建设,2009(6):91.
[3]陈传夫,吴钢.图书馆业态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5.
[4]聂玉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谈高校图书馆员的培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 (5):60.
[5]杨立军.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学林出版社,2012:95.
(编校:严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