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弃之间话融合

2015-02-02章桂丰

体育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常态课公开课融合

章桂丰

摘 要:对体育公开课和常态课的争议历时已久,有的教师排斥公开课却又上不好常态课,这个矛盾的出现正是对两者的利弊未能有效扬弃所致。我们有必要对公开课和常态课之间的关系加以梳理,给两者以准确定位,在扬弃之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从而开辟教学研究新思路。

关键词:体育;公开课;常态课;扬弃;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2-0040-02

一、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差别

首先,教学目的不同。任何公开课都服从一定的目的,或突出学术研究,或突出教学指导,或突出考核评价。公开课更多考虑的是教学研究、课改方向还有教师的授课能力等特定目的。而常态课是按日常教学规划进行的,以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

其次,教学定位不同。公开课总是力求实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环节的最优组合,具有教研交流、优质示范、前瞻导向的作用,往往较为全面地体现教与学的创新。相对而言,常态课则更侧重于某一方面,不求面面俱到。可以说,公开课是立体的,而常态课是平面的。

再次,教学呈现不同。公开课在教学方式、手段等各方面的呈现往往较常态课更精细多彩,毕竟公开课带有示范性和艺术性,要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亮点,不做精心呈现,随随便便,也是对听课者的轻慢和不尊重。一般来说,一节公开课所需的工作量往往超出常态课数倍,要求每节常态课的呈现都像公开课一样精细多彩,恐怕不太现实。

二、公开课和常态课的联系

首先,常态课是公开课的基础和目标。公开课中,教师在展示自己的魅力和底蕴的同时,也在体现平时常态课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种长时间的积淀,没有师生在常态课上养成的良好习惯和积累的扎实基础,就不可能有公开课上让人叹服的效果。反之,公开课如不以常态课作为基础和目标,势必成为中看不中用、为研究而研究的作秀课。

其次,公开课是常态课的提升和重塑。由于常态课是一种日常课,因而课堂中出现的有待完善反思的问题也多。这靠教师一己之力常常难以解决,而通过公开课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展现出来,在集体的智慧下,往往能得到较好的改进和完善,再将改进和完善的成果移植于常态课,便可使常态课得以提升。

再次,在公开课准备过程中教师也常有自我反思和教学智慧生成,在听取同行建议的过程中更有思维的碰撞和理念的启发,这些都可以促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去改进和完善常态课。显而易见,公开课其最终指向都是常态课,都是为常态课的发展服务。

三、公开课和常态课的融合

综上所述,公开课和常态课既存在差别,又相辅相成。公开课代表着常态教学的理想状态,它源于常态课,又高于常态课。好的公开课里面会有常态课的“务实”迹象,好的常态课也常有公开课的“用心”印痕,我们主张常态课向公开课学习,公开课向常态课靠拢,在扬弃之间相互融合。

首先,各级教研单位可以经常进行随机观议常态课,以“不具威胁的方式”来观察课堂,及时发现问题,开展讨论研究,形成一定的认识。

其次,把形成的认识成果以公开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再次研究讨论,解决疑惑,更深层次地发现新问题。

再次,把公开课成果推行于常态课中,仍然通过听评常态课了解尝试情况,然后发现新的问题,再探讨,再示范。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公开课与常态课的相互融合过程中,各级教研单位应多从“引领”上下功夫,在实践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轻赛重研。众所周知,不少学校把公开课的获奖与教师的职务职称等切身利益挂钩。为了获奖,一些教师不惜包装作出“完美”的课来参赛。当然不排除大多数课堂并未因此而作假,也不排除“赛课”的巨大价值,但至少,带有功利因素的赛课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真实的失落。真实的公开课不会完美无缺,总会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在今后的常态教学中加以改进,这也是组织公开课的意义。我们主张公开课要轻赛重研,不求最好,但求解决问题。如在课题选择上,可选择大家感觉困惑的共性问题,采取同课异构或专题研究的形式,以交流探讨、改进创新为目的,淡化比赛评奖职能,减少功利因素,削弱作假动机。

第二,轻华重实。某些体育公开课,课堂上花样百出,热闹非凡:学生时而角色表演,时而毫无效果地小组讨论,有的老师把电脑都搬到操场上……其实大道至简,公开课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看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和可行性,不符合标准的应一律拿下,让虚有其表的作秀课无处藏身。公开课要体现常态教学的朴实、简单和实用,要便于普及,让广大教师觉得可看、可学、可用,这样才具有研讨和借鉴意义。比如在教学内容上,不要过于表演化,应多以实用性较强的田径、球类等为主。在器材方面,可改造、自制或选用常见性的辅助用具。

第三,轻评重议。有的听课者专看开课者之失,以偏概全,甚至由一时之失导致对执教者的整体否定。这种“以课论人”的现象造成很多教师不敢让公开课常态化。我们主张公开课要“议课重于评人”,评议针对的重点不是执教者,而是课堂上有研讨价值的问题。比如,体育课练习密度不够,评课可能说教师经验不足、能力欠缺。而议课则重在分析密度不够的原因,比如练习队形是否合理?什么教学环节可以大胆取舍?在这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议课的主要任务,执教者不是我们评价的对象,课的成败也不必纠缠,而是思考如何改进和创新。只有这样的议课,教师才能放下负担,更好地让公开课接近常态课,上出常态课的味道。

参考文献:

[1]王桂江.浅析常态课、公开课、观摩课的定义及其关系[J].体育教学,2009(11).

[2]陈大伟.从公开展示课到公开研讨课[J].师道,2010(10).

猜你喜欢

常态课公开课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