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时空形态的层次结构与特征

2015-02-02闫顺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校园传统体育

闫顺玲

近年来高校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热潮日益高涨,这源于高校进入自主发展、自我发展的新阶段后,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环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从文化发展上对学校进行自主特色定位的体现。但是,由于文化概念的广泛性,对校园体育文化存在众多不同的理解,特别是不加区分地罗列校园体育文化的层次和校园体育文化现象,这既无助于认识深化,也给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带来操作上的困难。因为现实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开放的、立体的、丰富多彩的,我们必须按照校园体育文化结构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视角加以考察,并立体地把握校园体育文化,才是认识校园体育文化层次结构的基本原则。

一.校园体育文化时间形态的层次结构

从体育文化演变的时间过程上看,校园体育文化可分为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文化两个层次。

传统体育文化是指学校发展过程形成的习惯、历史记录、传统的管理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体育文化传播中的思维定势、体育文化环境和体育文化心理等,它是学校体育发展史上被广大师生认同并传承着的东西。一所学校中一直延续的办学方式与教学方式、专家学者治学育人的事迹、教学科研中的成就、师生员工健身的优良传统、运动员刻苦训练比赛的感人精神、运动成绩的历史记录、运动项目的历史记录、档案资料,甚至于办学的条件、环境、就业学生对本校体育文化的传播等等,它们积累着学校广大师生的体育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校风、教风、学风、考风、风土人情、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等体育文化的内涵。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对现实发挥基础性的影响和作用。现实的校园体育文化总在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呈现出来,学校体育精神往往浓缩在其传统体育文化中,并在不断吸收现代体育文化中更加丰富。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文化,它可能是有形的,学校历史上的知识学者和他们的名著,如二十八画生的《体育之研究》、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马约翰的《体育的迁移价值》、袁敦礼的《谈谈体育一词如何解释的问题》、张廷华《观女子体操学校学生试演技击纯熟为赋七古一章赠校长徐一冰》,牛津剑桥赛艇比赛,北京、清华大学与台湾大学的赛艇比赛等等;它也可能是无形的,只是习惯和风气。一个大学不会因为一两位学者的离开受到太大的影响,不过,先辈学人走过的足迹,却无形地留在了学校的传统中。一流大学值得羡慕既是读“书”又是读“人”,既学知识又健身。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即学校集体通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精神面貌。它是学校体育文化中最有影响的力量,它对生活在校内的每一个人的道德教育、感情陶冶和精神塑造,耳濡目染,如春风化雨,滋润人们的心田。学风是指一个学校有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它体现了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风气。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需要通过学校师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努力,不可一蹴而就。

校园现代体育文化是指具有时代特色的、在体育文化交流中出现和形成的体育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制度体制及物质设施和新变化等,如校园网及网络体育文化的发展、精英体育教育向人人健康教育转变后的观念方式变化与体制机制变化、远程体育教育和多媒体体育教育建设的重视与体育观念的变化、对校园教学环境、生态环境和建设的重视与环境观念的变化、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和言行、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节奏与人体健康观念的变化、现代尖端科技在体育中的出现及年轻专家学者的大量涌现等等。校园现代体育文化与传统体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校园体育文化正是在现代体育文化与传统体育文化的不断融合中走向体育文化的新领域,形成新的体育文化精神,使广大师生在道德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与提升,即“能级”的跃迁。

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共同构成现实的校园体育文化。传统体育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现代体育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校园体育文化在它们的相互融合中继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在它们的相互冲突中发展。比如e-sports文化、网络体育文化、远程体育教育和多媒体体育教育是一种开放的超越学校与社会界限,甚至于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体育文化,作为现代体育文化的象征,它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带来大量有益的东西,丰富了知识、运动技能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手段方式,同时又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体育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校园体育文化空间形态的层次结构

1993年夏,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后又有系列论文面世,并于1996年结集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出版。2003年《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第一期刊发了国内学者编译的塞缪尔·亨廷顿的《再论文明的冲突》一文,由此,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引起了中国体育界的关注。

人类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同时,由于地域环境、思想意识、价值判断、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在文化空间形态上,我们可以从大的方面把体育文化分为东方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两大类,据此,在小的方面把校园体育文化分为西方校园体育文化和东方校园体育文化两个层次。西方体育文化是指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这是经过文艺复兴和产业革命,在工业生产、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竞技运动项目为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二战后,由于新国际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西方体育文化分成两大流派。一派以前苏联、东欧为代表,这派体育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统一计划的规范下、由行政指令统一指挥下,实行举国制的体育文化模式;另一派以西欧北美为代表,这派体育文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发体育市场,不依靠政府拨款,实行全民体制的体育文化模式。西方从开放性的海洋地理环境,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泛的民主传统等方面演绎出了代表西方文化激进性、个体性、开放性、流变性、自我超越等特征。而中国从封闭的农业基础,自给自足,缺乏更高文化竞争等方面产生了稳健、崇尚经验、注重伦理、看重礼仪教化等为特征的农耕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由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演化而成的,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嘲今天我们所接受的体育文化,是中西方体育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文明成果。它既有受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固化而彰显的东方体育理念及色彩,又具有经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碰撞而相融所显现的时代特征。新中国50年来,中国体育文化在继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宝贵遗产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西方两派体育文化的精华,促使一种新型的、复合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的形成,即中国当代体育文化包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苏联与东欧派体育文化和西欧派体育文化。这种体育文化模式唯中国所有,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如今,这种体育文化模式在中国发挥着作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来源于国外,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从教会学校传入,直到1903年在清朝政府拟订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才正式规定了中国各级学堂都开设体操科,由此正式开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先河。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也具有西方校园体育文化与东方校园体育文化两个层次。这一点在民族高校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广播操、健美操、健身街舞与少数民族舞蹈共存的场面。

猜你喜欢

校园传统体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少年力斗传统
我们的“体育梦”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