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差异对法语教学的影响
2015-02-02王亚兰
王亚兰
内容摘要:中法两国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文化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这种差别势必影响到法语学习和教学,而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由文化差异和缺失而导致的语言现象。本文就以此为目的来阐述一下这种来自文化的差异对教学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思考在教学中文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差异 礼貌用语 作用 思维定势
由于中法两国之间在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就像《12亿火星人》的法国作者在他的书里感叹中国似乎是另一个星球,在他眼中的中国人像外星人一样奇怪;同样,华裔作家霍华在他的《六千万火鸡人》小书里讲述中国人眼里的法国人的奇怪印象:有时是浪漫的,富有创造力,有时傲慢的,不近乎人情等等。确实,两国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我们都知道文化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这种差别势必影响到语言学习和教学,而在日常法语教学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由文化差异导致的语言现象。本文就以此为目的来阐述一下这种来自文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思考在教学中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法国,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说中国人不懂礼貌,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很少说客套语,连简单的“谢谢”和“请”都不说。而在法国,一般来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天要平均说上几十次客套语,而对于一个在服务行业工作的人来说可能要说上几百次。这就是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也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互相的一种思维定势,比如,法国人认为中国人不讲礼貌,而中国人认为法国人太客套。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导致法语学员们在学习中的很多困难,经常在教材中学到的某些词汇或用法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法国人听不懂或者不知道他们想表达什么,很明显,这样的问题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
我们仍以客套语为例,法国人认为中国人不讲礼貌,因为在两种语言中对于礼貌用语的表达不是完全对应的。法国人的礼貌用语很多,我们在公共场合,如商店里经常能听到“你好”,“谢谢”,“加油”,“祝你度过愉快的一天,祝你度过美好的夜晚……”;在饭店里,经常听到“你好,祝你胃口好,请,谢谢……”;甚至在大街上,有人不小心撞到别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大影响动作,经常说“对不起,原谅我”……
对于中国人的习惯,在以上几种场合和情况下要表达感谢的时候只要说一次谢谢就够了,甚至有时候连谢谢都不说,而是用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来表示。一般来说,如果说太多次谢谢的话,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汉语中对谢谢的回答“不客气”就是很好的说明,言下之意就是说多了就是客气了。在公众场合里,比如在饭店里和服务员讲话,中国人不习惯说太多的客套话,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提倡含蓄内敛的交流态度。例如,尽管法语中的主语人称“您”使用的“请”在汉语中有对应的词“请”,但并没有像法语口语中那么常用,只在很正式的场合才使用,因此,这种汉语习惯导致了中国学员也不太习惯常使用这个法语词,所以当法国人听到中国人很少说这个礼貌用语的时候,就认为中国人不太讲礼貌。
关于法语中主语人称“你”对应的“请”的表达又是另一种情况了,在法国,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在兄弟姐妹之间,朋友之间都要说这个词来表达礼貌。通过这个词透露了两个信息:一个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在一个家庭里像朋友一样有平等的地位;另一个是不管和谁讲话,都要遵守礼貌原则,包括和家庭成员之间。在汉语文化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使用这样的词汇的。一般来说,对于中国人很紧密的关系中,很少听到说“谢谢”和“请”,因为关系很近的人不需要太客气,因为自己也会很诚心地回报给对方。如果太客气的话,对方会觉得他们关系不是很紧密,不把自己当自己人。尤其在一个家庭中,彼此是一家人不可分割的,更没有必要每天在很小的事情上说“谢谢”。因此,从文化方面这些词就不存在在中国家庭里的日常生活里,当然除特殊情况外。
关于问候用语,中国人彼此打招呼有时通过眼神和微笑来表达,有时在很正式的场合用握手的方式。对于法国人的贴面礼经常让中国人很尴尬,因为中国人不使用这种礼仪来表达问候。当熟人遇到的时候,经常说“你吃了么?你在这干什么?你去哪啊?”来打招呼,而不太像法国人那样“你好,身体好么?你过了愉快的一天么?你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么?”等。
礼貌用语只是文化中的一小部分,都引起了这么多问题,和整个文化相比可谓是冰山一角。因此,很多时候交流中的误解或者失败并不是语言的本身而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上述例子告诉我们,文化差异能造成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中的很多困难和障碍,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的能力:要有目标语文化的正确而客观的经验和认识,以便于正确引导学员的学习;还要有文化研究角度结合真实的素材来使学生能体验和认识新的文化内涵。
比如,法语“医院”包含了一系列关于法国医疗体系的涵义:在法国,除非生病很严重或者家庭医生建议才可以上医院,一般的病,只需要打电话和家庭医生见面就可以解决了,而在中国,即使一个小感冒都可以直接上医院。因此,当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的法国人说他上医院了,后者一定会很严肃地问病情是否有好转,因为他认为你一定病的很严重,否则不能上医院。
作为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就提前解释给学生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一定会在实际应用时减少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法国的医疗体系的组织和结构,即一个家庭医生负责几十个或者几百个家庭,当然是在签约的前提下,每次家庭里有人生病,就需要给家庭医生所在的诊所打电话预约时间,有专门的秘书来接待和登记,随后按约定时间就诊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常见病家庭医生就可以处理得很好,除非是疑难杂症,他认为处理不了的,才要建议去见相关的专科医生,如果真的是急症或者手术才需要上医院,但前提是需要家庭医生开具证明,否则即使去了医院也是需要再预约或者遣返回家庭医生那里。这些信息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应该教授给学生的,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国这方面的文化,以及由此折射在语言中的信息。
通过我们的分析,每个国家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会模式的相关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很不相同的。这些差别要求我们要更广泛去了解对方文化。由于文化差异和不同的语言习惯导致对彼此的思维定势,甚至是偏见,这种结果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有影响和困难,因此,这也是我们的研究意义所在,区分文化思维定势和现实,强调文化缺失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的语文化。作为教师,课堂上的言论都是很重要的,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因此应该不断提高和丰富自身的能力。
参考书目:
博瓦.圣.吉宏(法国作家),《12亿火星人(日常生活中的‘真正的中国人)》,法国芒第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