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牵“情感”线 妙搭“阅读”桥——探寻课内外阅读衔接点
2015-02-01福建省长乐漳港中心小学柯锦秀
◎福建省长乐漳港中心小学 柯锦秀
巧牵“情感”线 妙搭“阅读”桥
——探寻课内外阅读衔接点
◎福建省长乐漳港中心小学 柯锦秀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地挖掘文本的情感元素,精心设计衔接点,为课内外阅读牵线搭桥。通过凸显“落差”,填补“空白”,亲近作品等方法。
课内外阅读;衔接;情感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将阅读引向课外?个人认为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挖掘文本的情感元素,精心设计衔接点,为课内外阅读牵线搭桥。
一、凸显“落差”,营造悬念
瀑布没有水位落差,壮观无存;文章缺乏情感落差,震撼无力。在教学中,适时凸显情感落差,营造悬念,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少年闰土》推荐阅读环节,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在我们的想象中,每一次的久别重逢都该是喜极而泣啊!可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故乡》片段。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师:看完文章,你想说什么?
生:啊!两个好朋友怎么会形同陌路?
师:是什么原因使闰土变成这个样子的?“我”和闰土为什么产生了隔阂?答案在《故乡》这篇小说里,老师期待下次在课外阅读课上与你们的交流。
教师准确把握“喜极而泣”和“形同陌路”这两种情感之间的落差,设置悬念,在学生心中掀起轩然大波,驱动着学生为了揭开谜底去阅读,实现《少年闰土》向《故乡》的延伸,延伸到《朝花夕拾》《呐喊》……
这样利用故事中的“情感落差”来激发学生阅读的例子不胜枚举。另一位老师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最后一个环节时,教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猜一猜,严监生这个吝啬鬼,如果老婆病了他会出钱吗?学生:不会。师:错了!严监生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想全面了解严监生吗?请走进《儒林外史》,去品一品人物描写。
二、填补“留白”,唤醒情感
留白是国画的一种作画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留白的画面便会流动着生命,有了万千气韵,文章的留白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纸船和风筝》一课,课文在“松鼠把纸船放进了小溪,向小熊示好”内心活动描写处留白了。教师不动声色地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及时进行了补白:“此时他心情怎样,会有哪些心理活动?”二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与同伴的交往经验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教师在交流后适时出示原文《49只纸船和49只风筝》的情感描写片段:“然后,他把纸船放进了小溪。他希望纸船顺着溪水漂呀,漂呀,一直向山脚漂去,漂到小熊的家门口;他希望小熊看到了纸船后,会马上放飞一只风筝到山上来!他就一直抬头看着天空,期待着奇迹出现。他的心‘扑通扑通’跳着,真怕小熊不理睬他……”这样,通过情感补白,用主人公的情感唤醒了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阅读刘保法爷爷的《我的秘密城堡系列(童话卷):纸船和风筝》的火花。当课文的留白,成为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载体时,我们的推荐阅读环节就会灵动起来。
三、认同“愿望”,亲近作品
许多著名的文学家,他们是怀着美好的写作愿望创作的。马克·吐温怀着“娱乐孩子们”的美好心愿孕育出《汤姆·索亚历险记》,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一百多年来饮誉世界。孩子们怎能不拜读?林海音在《冬阳·童年·骆驼》写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童年”这块巨大的磁铁还不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吗?更有司马迁直言进谏却遭受腐刑,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完成《史记》,实现了父亲的遗愿。这样的毅力和写作目的,令学生肃然起敬,怀着敬畏欣赏《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唯有认同,才有参与,才有对话。”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同了作者写作愿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
四、点燃“激情”,提升感受
阅读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课标除了在“总体目标和内容”中指出:“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还分别在三个学段中强调阅读要“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不断追问:“你聪明的,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返呢?”学生通过学习粗浅地感受到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此时教师“蓄意而导”:“假如时光在你身上停留,你的时间怎么也用不完,你永远不会老,这样的日子你喜欢吗?美国作家娜塔莉·巴比特的《不老泉》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神秘的世界。”嘿,还能长生不老!寥寥数语点燃了学生阅读《不老泉》的激情。学生通过阅读小说、观看电影、写读后感,得到启示:如果人长生不老,那么他和卡在溪边的石头没有什么两样;正因为生命有限而且短暂,我们才会珍惜,才会不白白走这一遭;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也是命运齿轮上的一部分,有了死亡,生命才完整……心怀感悟再读《匆匆》,感受有了提升。一个课内外阅读的来回,是螺旋式上升的来回,学生的感受更深层次地靠近了作品的核心价值。学生阅读《匆匆》《不老泉》期间所获得关乎“时间和生死”的营养必定是深沉而持久的,是滋养着生命的。
五、引发“共鸣”,储存感动
有人说:“感动,是最好的教育。”有人说:“感动是灵魂的悸动。”还有人说:“感动是永恒的希冀。”深受感动,就能产生共鸣,就能进入心无旁骛的阅读状态。
安徒生的《丑小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丑小鸭变成漂亮天鹅”这个片段时,共鸣未曾预约,却令人感动。
师:童话中的丑小鸭,他变得这么美丽,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丑小鸭在心里发出快乐的呐喊……
生: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对着自己的影子,他幸福极了……
生: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美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丑小鸭丑不气馁,美不自满。学到这,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关注到最后排的一个孩子把手举起又放下,举起又放下。教师立即走到他身边请他回答,孩子眼里噙满泪水:“我在班上年龄最大,个子最高,学习又不好,总感觉别人在嘲笑我。从今天起,我会学习丑小鸭的勇敢,要昂首挺胸,不再驼着背……”
当学生纯真的心灵被感动,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的时候,自会感悟到文章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教师顺势点拨:“孩子们,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童话《丑小鸭》,和他一起悲伤,一起快乐。知道丑不气馁,只要有一颗美好而坚强的心,就有了一双飞向幸福的翅膀。教师希望这节课不仅仅是认识童话的一个开始,更是你们走进童话,走近安徒生的一个开始。”课件出示推荐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和《海的女儿》等其它安徒生童话故事。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学生阅读作品进入情境中,参与到故事情境中,和作者、主人公心灵相通,获得独特的体悟,从而开启另一扇阅读之门。《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情深意浓,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深深感动了学生,于是教师指引学生走近作者新美南吉,开启了童话集《开花的树》阅读之旅。
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用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利用情感,我们精心设计契合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课内外阅读牵线搭桥,以实现课标提出的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总目标。
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