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肝脏生理与病理理论对于我国眼科学发展的意义

2015-02-01郑荣领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22期
关键词:肝主素问眼科

郑荣领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北京市肝病研究所,北京 100069;2.北京民立眼科研究中心,北京 100079

2015 年是中华医学会成立100 周年(1915~2015年)[1], 是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分离沙眼病原体60 周年[2],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研究院)成立60周年(1955~2015 年)、中国中医眼科学会成立30 周年(1985~2015 年)[3]。 眼科学在我国现代医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中华医学会的前身,1837、1886年先后成立的中国医药传道会、中国医学传教会主要创始人郭雷枢、伯驾与嘉约翰都是眼外科医生,以白内障摘除术为代表的眼外科手术技术对于西医在我国的传播起了独特作用。 现代眼科前辈毕华德、陈耀真、郭秉宽等都非常重视我国传统医学。 著名中医眼科前辈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唐由之被誉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典范[3]。 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曾经为我国赢得世界声誉[3-4]。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我国大型眼科中心的现代白内障摘除手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残联的支持下,我国白内障手术率有了显著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古巴、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差距[5-6]。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内障是代谢性疾病,仅仅依靠眼科手术解决不了代谢问题[7]。 沙眼、近视眼、青光眼、葡萄膜炎、中浆、中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疾病都不局限于眼科,更不用说高血压病、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病相关眼病[2-3,7-9]。我国沙眼还远未消灭,个别地区近年来发病率还有所增加[2,9];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发病率近年来亦在增高[10];艾滋病相关眼病亦逐年增多[11]。 近视[12]、弱视[13]、青光眼[14]、白内障[7]、葡萄膜炎[15]与AMD[16]等眼底病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病相关眼病[17]等的发病率都有增高的趋势,我国眼病防治的整体绩效不高。祖国传统医学中医几千年来为保障人民的视力与身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传统的,越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医系统整体观认为,眼与五脏六腑都有密切联系,然而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主目。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肝开窍于目。 ”《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九针论》:“肝主泣。”皆说明目与肝至为关联,并得到现代研究的支持[15-25]。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中医肝脏生理与病理理论对于我国眼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1 眼为五脏之精,肝为五脏之长

中医认为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都很密切,《灵枢·大惑论》 曰,“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目者,五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24]。 ”眼与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等六腑亦关系密切, 六腑为人体转味出入的器官,能将消化吸收的精微物质传送于目,使目得以濡养[24]。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肝生血气,人身之本,生命之枢[25]。 人身诸脏能司气血者,惟肝为要。肝能生养五脏,肝为十二经之养。《圣济总录·圣济经》说:“原四时之所化始于木也,十二经之养始于肝也。 ”清代张景焘《馤塘医话》说:“肝为五脏之长[26]。 ”肝脏等五脏健康与眼睛健康密切相关[27]。 长生久视是中医的健康理想,增强肝脏等五脏的生理功能则是基本的长生久视之道。

2 肝主疏泄,条畅情志

“肝主疏泄”首见于元代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明代薛己《内科摘要·卷下》正式提出“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宣泄和升发的生理功能。 严灿等[28]认为,肝主疏泄的本质与神经内分泌有关,提出肝经循行联络机体很多内分泌腺体,可调节机体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等的合成和分泌;心理应激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影响免疫系统; 肝脏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岳广欣等[29]提出疏泄是肝脏的核心生理功能;动机和情绪中枢大脑边缘系统为肝主疏泄的调控中枢;调控中枢通过下丘脑-脑干-自主神经通路(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通路) 和交感-肾上腺髓质通路对肝的疏泄功能进行调控; 平滑肌系统是肝主疏泄的效应器;边缘系统通过糖皮质激素等调控肝主疏泄功能。情志是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感方面的反应,人的情志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气血的运行,故能调畅情志。《灵枢·九针论》所言“肝主泣”也是调畅情志的重要措施。

3 肝生血气,藏血藏魂

《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素问·五脏生成》云:“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现认为“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21-22]。 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也?肝主血海故也。 ”《灵枢·海论》曰“冲为血海”,强调冲脉气血充足对人体的重要性。 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相反相成, 共同维持肝的贮藏血液与调节血量的作用。肝脏也通过收摄血液,产生凝血因子防止出血。“肝藏血”功能以“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为前提。 血之藏纳与排泄,以气为用。 血属阴,气属阳;阴主静,阳主动。故肝能藏血,全籍疏泄之力。 其实,肝脏不独能藏血,亦能生血。如《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以生血气。”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指出肝生血气,人身之本[25]。现代医学认为肝细胞中含有700 多种酶。肝脏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对血液中的蛋白质、脂质、葡萄糖、维生素、激素等营养物质的合成和代谢起着中转站和加工厂的作用[30]。 《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管子》将“齐滋味而时动静”视作健康保障。

《素问·宣明五气》曰“肝藏魂”,指五脏精气化生的精神情志活动藏于肝[31]。 魂为随神气而往来的最重要的一种精神活动,寄居于血,肝藏血,故藏魂。 《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魂之居也。”《说文解字》卷九鬼部言:“魂,阳气也。”《难经·卷三·三十四难》“魂者,阳之精,气之灵也”。《血证论·脏腑病机论》称:“肝之清阳,即魂气也。 ”肝血乃神魂的物质基础。 情志因素亦可伤及肝藏之魂。《灵枢·本神》:“肝,悲哀动中则伤[21,30]。”久视伤血,近视学生常有紧张、焦虑与神经衰弱。

4 肝生“相火”,萌发元气

“相火” 一词出自《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与君火(心火)相对应,一般指肝脏的相火[32]。 自《内经》以降,诸多医家均以肾阳为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之根本,但朱丹溪则认为是以“相火”为主。 朱丹溪《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认为相火源于肝肾。他在《格至余论·相火论》中说,“太极动而生阳,……火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也”。《丹溪心法》云:“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意即人之所以富有生命力,无不根源于相火——气的运动。 后世把相火看作是人体之正气, 是推动人体生命力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本[32]。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指出:“肝有相火”,“肾为真水”,认为“相火”出于肝[33]。 清代莫文泉《研经言》云:“元阳者,升于春,春应于肝。 ”清代周学海认为“阳气生发于肝”,得到任应秋的赞同。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人之元气,根茎于肾而萌芽于肝[25]。 ”任应秋总结中医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是非常重视阳气在维护人体生命健康、长寿、抗病、 治疗与康复中的重要性与决定作用。 《易经》“天行健”即充分显示了“动生阳”对于天体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肝生相火,生正气,生元阳,动生阳,对于视网膜动静、脉阻塞、干性AMD、眼部缺血综合征、视神经萎缩等眼病的防治有重要启示。

5 将军之官,攘外安内

《素问·灵兰秘典论》提出:“肝者,将军之官。 ”《灵枢》:“五脏六腑以肝为之将。 ” 肝对机体生理活动,犹统领三军之将,具攘外安内之功,故以“将军”喻之。 清代唐宗海《血证论》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 ”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畅气机,运行营卫气血,与人体防御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这对预防外感与内伤病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34]。 致病邪气既可袭于外,亦能生于内,肝脏外能抵御邪袭,内能戡定祸乱,从而保持自身稳定。 将军必须经常训练。 荀子指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现代研究表明,人体免疫力会因紧张情绪的刺激而减弱。 临床亦证实,遭受强烈或持久精神刺激者, 每每因为损害肝脏而易于罹患各种眼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35-36],肝脏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丰富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另外,肝脏虽然血液供应丰富,却与透明角膜一样具有重要的免疫赦免功能。 肝为将军之官,其攘外安内功能对于沙眼、艾滋病相关眼病等感染性疾病和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活跃密切相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7]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眼病以及眼部原发性与转移来的肿瘤[38]的根本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6 肝主筋膜,罴极之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生筋”。《素问·痿论》曰:“肝主身之筋膜。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罴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筋包括肌腱和韧带,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接关节、肌肉,主司关节运动的组织。《素问·五脏生成》曰:“主筋者,皆属于节。”《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正是由于筋的收缩、弛张,关节才能运动自如。 因此,筋的内涵实际包括有收缩功能的肌肉和具有传导支配作用的条索样组织(如神经)。筋的功能依赖于肝精肝血的濡养,才能运动灵活有力。若肝脏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其不能濡养周身筋脉是关节屈伸不利乃至变形的重要原因[39]。《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行伤筋”。现代社会,因久视、久卧、久坐伤肝伤筋者已经远远多于久行者。 肥胖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多,容易疲劳,运动能力明显受限。 2013 年,Messier 等[40]研究表明饮食结合运动治疗膝骨关节炎膝部疼痛效果更好。“管住嘴,迈开腿”是健康基石。

严重制约中老年人运动功能的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角结膜炎、巩膜炎与各种葡萄膜炎、各种原因造成的视疲劳等眼病以及各种因体质虚弱造成的疾病均可以通过科学锻炼增强肝脏的主筋主动功能、增强人的体质与体能和耐寒能力来防治。

7 百病从肝治,治肝先实脾

五脏合五行,各有相生相制。《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六淫七情是中医重要病因。 在现代医学模式中,心理是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素问·风论》曰:“风为百病之长。”《素问·举痛论篇》曰:“百病生于气。 ”如青光眼俗称“气朦眼”。 七情致病,肝脏首当其冲,肝郁气滞是常见病机。肝能调和脏腑气血,外御诸邪侵袭,对维持机体气血冲和、脏腑协调的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脏腑气血调和,则百病不生。肝病为害多端,其本则一,即肝气郁逆。若肝气郁逆,气血违和,脏腑功能紊乱,内伤外感,诸病丛生,因曰“肝为五脏之贼”“肝为百病之贼”“肝为万病之贼”[26-27]。 “肝为万病之贼” 一说最早见于清代魏之秀 《续名医类案·疡症》。王孟英倍加赞赏,他在《柳州医话》中说:“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于肝起。”其论是指在内伤杂病中,肝和足厥阴肝经病证以及由肝或肝经病证所诱发它脏它腑它经诸多病证非常广泛,诚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说:“肝为传病之源[26]。 ”《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得到现代研究的支持[21]。 “百病从肝治,治肝先实脾”成为中医重要治则[41]。 在病理生理上,中医学的脾脏更接近于现代医学的肝脏[42]。 例如脾脏的消化、统血、运化与主升功能均可通过强肝胆来实现。

8 中医肝脏生理与病理理论对于我国眼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8.1 感染性与免疫性眼病和眼部肿瘤的根本防治

微生物学与疫苗和抗生素的发展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成就。我国为沙眼病原体的分离做出过世界级的贡献,然而沙眼在我国还远未消灭,在一些地区还有流行趋势[2,9],包括结核杆菌、乙肝病毒(HBV)与艾滋病毒(HIV)等病原微生物的发现、磺胺药与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的发明都获得过诺贝尔奖,可是如今死于耐药细菌与病毒感染的人数仍在增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抗生素可以诱导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和耐药。 我国政府艾滋病防控成就显著,然而艾滋病相关眼病仍在不断增多[11,43-44]。 我国近年来乙肝疫苗接种成就卓著, 然而包括肝癌的HBV 相关肝病与眼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45-46]。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成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眼科肿瘤至今未能得到有效防控,眼部转移性肿瘤甚至有增多的趋势[47-48]。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可以调畅气机,运行营卫气血,与人体防御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肝为将军之官,主攘外安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35-36],肝脏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具有丰富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肝脏还具有重要的免疫赦免功能。 这对于沙眼、艾滋病相关眼病等感染性疾病和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活跃密切相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7]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眼病以及眼部原发性与转移来的肿瘤[38]的根本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8.2 近视眼的根本防治

近视眼是目前患病率最高的眼病。中医天人相应观认为近视眼是人类对于长时间连续视近作业的适应性反应,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得到现代眼视光学研究的证实[49-53]。 1999 年,我国原卫生部向世界卫生组织庄严承诺,参与“2020”视觉行动,到2020 年对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要有所遏制。 然而现实情况是,近年来我国近视患病率仍然呈继续上升态势[12]。

《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近视系“劳伤脏腑,肝气不足”。近年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浓度与儿童近视的发生、 发展密切相关,近视眼也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使青光眼、白内障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还可以造成玻璃体变性、液化、后脱离和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眼巩膜变薄、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等造成的不可逆性视力丧失是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致盲的首要原因[12,49-51]。《易经》指出“天行健,地势坤”。《管子》指出要“齐滋味而时动静”。 《吕氏春秋》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荀子》指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要“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充足的户外活动, 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能够减轻肝脏负担,增强肝脏生理功能,是视力健康的保护因素[49-53]。

8.3 青光眼的根本防治

青光眼俗称“气朦眼”,是一组具有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疾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的进行性退行性变是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居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51]。目前在全球范围内40~80 岁的人群中青光眼的发病率为3.54%,此年龄段的青光眼患病总数估计为6400 万例,2020 年将达到7600 万例[54]。眼压升高是各种青光眼发生和发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也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进行控制和治疗的危险因素。 然而,青光眼也发生于正常眼压患者,一些人虽然有高眼压症,但是并不发生青光眼。一些青光眼患者虽然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将眼压降至正常,但是病变还在持续进展。 青光眼的病变虽然主要集中在眼部和视路(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直至大脑视觉中枢),但并不仅仅局限于眼部,而是一种全身性甚至心身疾病[54]。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51,54],青光眼与阿尔茨海默病(AD)类似,也是一种蛋白质构象病、 线粒体疾病。 AD 患者的青光眼患病率可高达25.9%,显著高于对照人群(5.2%)。 青光眼患者通常有较重的焦虑与抑郁症状,疑心较重。 低颅压也是青光眼的重要原因。 高龄、暴饮暴食、饮食过节、运动不足,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腰腿痛、失眠、便秘都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54]。

根据中医肝病与肝主目理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充足睡眠,而不久卧、久坐、久视,合理膳食,戒除烟酒,科学运动,心理平衡,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增强其生理功能,是青光眼的根本防治出路[14,18-34,50,54]。

8.4 白内障的根本防治

白内障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致盲的首要原因[6-7]。尽管可以手术复明,且近年来我国白内障手术率显著提高,但是仍有许多患者未获得复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白内障发病率持续升高。如果白内障的发病年龄能被平均推迟10 年, 最终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将下降40%。

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绝大部分白内障都有不良环境与心理行为因素[7,55]。例如孕早期的病毒感染是先天性白内障的重要成因。白内障的危险因素还有:紫外线、红外线辐射;肝病、营养不良与腹泻等原因造成的维生素B2等与钙、硒等微量元素缺乏;精神紧张、运动不足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高体重指数、半乳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嗜烟、酗酒、类固醇、酚噻嗪类药物滥用。 上述因素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形成白内障。

中医认为,老年性白内障是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气血虚弱不能上荣于目所致[55]。 中医从肝、肾、脾三脏着手辨证论治白内障。根据肝主疏泄、条畅情志、肝生血气、生相火、生元阳等理论,白内障可用下列措施防控:①合理膳食。 多吃水果、蔬菜,少吃油腻、过咸的食物,戒烟酒,避免暴饮暴食。②爱眼护眼。③起居有常。早睡早起,保障充足的睡眠与运动。④心理平衡,性格开朗。

8.5 干眼症的根本防治

干眼症又称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电脑的普及、滴眼液的滥用等,干眼症患病率迅速上升,成为全球的高发疾病[56-57]。轻者往往有视疲劳、异物感及眼部干涩等;重者甚至有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可导致视力丧失。 目前西医主要是局部人工泪液对症治疗,长期疗效欠佳。

从中医看,干眼症并非是孤立的一种眼病,而是与患者整体的阴阳失衡、脏腑失司密切相关[57]。 《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素问·宣明五气篇》谓:“五脏化液,……肝为泪[56]。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 ”盖目珠的润泽,不仅依赖肝气的疏泄、肝血的充盈,而且有赖肾气的充和、肾精的充养。 肝肾阴虚为干眼症病因病机的关键所在,可以通过补益肝肾、养阴生津来医治[57]。根据中医劳伤理论,避免久视、久坐、久卧,以及根据肝喜调达、藏血藏魂、肝生血气、体阴用阳理论,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熬夜,积极锻炼包括运目、瞬目是干眼症的根本防治措施。

8.6 眼底病的根本防治

眼底病在中医属于“内障”范畴,包括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及涉及玻璃体的病变[58]。常见的眼底病理变化有:①组织损伤:主要指退变、萎缩和坏死;②炎症:包括渗出、增生和机化;③血循环障碍:常见充血、出血、阻塞和痉挛等。 眼底病西医主要从眼睛局部治疗,或手术、或激光、或局部注射,整体疗效多欠佳[58]。退行性眼底病,包括了如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MD、Leber 病, 甚至晚期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疾病,更是难治[59]。

对于老年性、代谢性、免疫性、退行性病变等全身功能异常引起的眼底病,整体因素起主导作用。 眼底病整体辨证包括气血、阴阳与脏腑辨证。如AMD 常见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亏虚、气虚、血虚、血瘀、痰湿等证[58]。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主要由人体中再生能力最强的肝细胞产生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34 000的由165 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具有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多重作用。 现已证实,在哺乳动物肝脏、肾脏、神经和视网膜组织均有EPO 及其受体的表达。 除了促进红细胞生成,EPO 亦能够通过配体与受体结合后的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对AMD 等退行性眼底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59]。

根据中医肝主目、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藏血藏魂、肝生血气、生相火、生元阳等理论,对于AMD、中浆、中渗、视网膜血管炎、血管阻塞等眼底病均可通过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保障充足睡眠减轻肝脏负担,增强肝脏的生理功能来防治。

8.7 促进全民眼睛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提出21 世纪医学目的是维护健康[60]。 维护和促进全民眼睛健康是中西医眼科学的根本目的,整合医学是眼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51,60-62]。中医强调治病求本,以人为本,是健康医学。中医肝主目等肝脏生理和病理理论告诉我们眼睛健康离不开肝脏等五脏的健康,促进眼睛健康需要中西医眼科学与其他临床各科和公共卫生学界共同努力[2-3,62-64]。上医医国,中医医人。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卫生方针, 加强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将健康融于所有政府政策,中西医并重,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并举,建立健全我国融合东西方医学优势的现代视力保护与眼病防治体系,加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创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及时将眼科专家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将眼科专业行动转化为群众运动,从“以眼病为中心”转化为“以眼睛健康为中心”, 早日让祖国的下一代都能享有理想的视力与视功能,中医也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主流医学,引领世界医学发展, 为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健康发展,为全民眼睛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贡献[50,60-66]。

[1] 刘远明.中华医学会与博医会的合作及合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2):93-99.

[2] 金秀英.沙眼衣原体研究历程及进展[J].眼科,2006,15(3):145-150.

[3] 李新,刘玉玮,周尚昆.从唐由之学术思想看中医眼科发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6):333-336.

[4] Chi-Chao Chan. Couching for Cataracts in China [J]. Surv Ophthalmol,2010,55(4):393-398.

[5] 谢立信.中国眼科现状[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5.

[6] 李建军,赵家良,何明光.2010 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工作会议纪要[J].实用防盲技术,2011,6(1):23-24.

[7] 孙文娟.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6):236-237.

[8] 钟舒阳,唐由之,周尚昆,等.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医体质调查[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3,23(1):33-35.

[9] 周梦兰,周青青,谭萨,等.沙眼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76-178.

[10] 李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思维[J].眼科,2012,21(3):157-161.

[11] 陈之昭,张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眼部表现[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563-571.

[12] 褚仁远.儿童近视眼防控要点[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6-8.

[13] 孙耀红.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289.

[14] 汪俊,崔巍.我国原发性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667-670.

[15] 毕宏生,杨振宁,张庆祥,等.葡萄膜炎中医辨证理论及治法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1):34-36.

[16] 李建基,欧召喜,张光辉.中西医结合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55-58.

[17] 张维,冯利萍,张雪娟,等.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并高血压眼底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2A):89-90.

[18] 彭清华,朱文锋,李传课.肝与目关系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89,4:11-15.

[19] 肖国士.肝窍学说探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5,5(2):115-117.

[20] 王幼生,余扬桂.肝与眼关系的现代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6,6(2):125-127.

[21] 陈慧娟,童瑶.中医肝脏理论的现代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8):47-48.

[22] 童瑶,陈慧娟,张挺,等.肝的中西医比较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9):515-518.

[23] 孛立甲,金明.中医眼科辩证理论的发展沿革[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3):219-223.

[24] 黄惠勇,胡淑娟,彭清华.中医目诊的研究进展与评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7):1479-1483.

[25] 吴正治,郭振球.肝脏生理病理述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2):95-98.

[26] 孙益鑫.试论“肝为万病之贼”[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2):2-4.

[27] 殷美琦,王光耀.浅议“肝为五脏之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8):3.

[28] 严灿,邓中炎,吴伟康,等.从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脏象本质[J].中医杂志,2001,42(1):8-10.

[29] 岳广欣,陈家旭,王竹风.肝主疏泄的生理学基础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2):1-4.

[30] 李继红,李青,曹颖颖,等.对中医肝藏魂理论的再认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3):83-84.

[31] 叶蕾,秦林.试论肝生血气与肝藏血[J].江苏中医药,2005,26(2):44-45.

[32] 罗桂青,李磊.“相火”考[J].国医论坛,2013,28(6):11-12.

[33] 李贤军,罗云波.相火理论探讨[J].四川中医,2010,28(2):125-126.

[34] 张安玲.论“肝者将军之官”的生理病理意义[J].中医药学报,1977,(3):6-7.

[35] 田志刚.肝脏NK/NKT 细胞及其生物学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057-1060.

[36] 弭静,曹雪涛.肝脏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21(6):343-346.

[37] 刘娟,曹雪涛.2014 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1):1-11.

[38] 武元峰,栾洋.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生物学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J].生命科学,2014,26(9):955-961.

[39] 李艳,陆华岭,吴耀持.基于“肝主筋”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思路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4,46(11):6-7.

[40] Messier SP,Mihalko SL,Legault C,et al. Effects of intensive diet and exercise on knee joint loads,inflammation,and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the IDEA random ized clinical trial [J]. JAMA,2013,310(12):1263-1273.

[41] 王国玮.百病从肝治[J].健康,2012,(10):13.

[42] 桑希生,吕凤娟,王雪华.从中医理论发生学认识中医的脾脏[J].河南中医,2008,2(4):4-6.

[43] 郝阳,崔岩,孙新华,等.“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十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5):369-374.

[44] 刘刚,刘淇,丁琳,等.乌鲁木齐市93 例艾滋病患者眼科临床特征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911-1913.

[45] 陈建国.中国肝癌发病趋势和一级预防[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4):256-260.

[46] 陈超,郭纯刚,曹志军,等.肝病患者干眼症患病情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39-2840.

[47] 蒋永强,陆方,吴晓梅,等.儿童眼部肿瘤临床病理分析234 例[J].眼科新进展,2009,29(11):858-860.

[48] 何为民,罗清礼,刘扬宏.眼部转移癌14 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3,18(1):8-9.

[49] 郑荣领,翟黎东.弘扬中医治未病思想,提高近视眼防治水平[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15(2):99-102.

[50] 郑荣领,金秀英,李淑珍.世界眼科近视防治史与视力保护发展历程[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309-312,314.

[51] 葛坚.青光眼和近视眼的分子机制及干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2):154.

[52] Jones-Jordan LA,Sinnott LT,Cotter SA,et al. Time outdoors,visual activity,and myopia progression in juvenile-onset myope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2,53(11):7169-7175.

[53] 张娟美,吴建峰,毕宏生.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环境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4,34(12):1193-1196.

[54] 吴仁毅,黄昌泉.青光眼的全身性危险因素[J].眼科,2014,23(6):429-431.

[55] 黄苏萍,杨持.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0,10(3):181-182.

[56] 张敬先,邓宏伟.关于泪液系统的概念及意义[J].眼科,2014,23(4):226-229.

[57] 陈垂海,陈国孝.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1):1299-1301.

[58] 安娜,刘成源.眼底病辨证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050-1051.

[59] 殷晓贝,李根林.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退行性眼底病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5,35(2):183-186.

[60] 陈竺.建立融合东西医学优势的现代医学体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5):517.

[61] 陆广莘.对中医药传承问题的学习和思考[J].中医杂志,2014,55(8):631-635.

[62] 王宁利,陈伟伟,杨一佺,等.重视整合眼科学的平台建设[J/CD].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4(6):308-312.

[63] 孔灵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策略调整与实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13.

[64] 赵家良.第66 届世界卫生大会签署2014--2019 年防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的全球行动计划[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3):233-240.

[65] 郑荣领,徐广第.弘扬上医医国思想,促进全民视力健康[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3(4):326-330.

[66] 郑荣领,陈德喜,钟雨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提高我国医药科学研究水平[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12(4):261-267.

猜你喜欢

肝主素问眼科
从肝主疏泄论治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合并甲状腺结节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肝主疏泄源流研究*
“肝主疏泄”概念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