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非手术综合治疗体会

2015-02-01韩树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胃瘫非手术排空

韩树坤

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非手术综合治疗体会

韩树坤

目的 探讨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 对10例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 加用中药、针灸治疗。结果 10例均痊愈, 治疗时间17~45 d, 平均治疗时间29.8 d。1~2年内随访7例, 均饮食正常, 症状无复发。结论 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的治疗经非手术综合治疗效果佳。

胃瘫;腹部;非胃手术

胃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 syndrome, GS)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以术后胃排空障碍、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由于这种胃瘫发生率低且病因不清楚, 不少临床医生对此病缺乏系统认识, 易被忽视, 甚至因误诊导致不必要的二次手术[1]。本研究总结了2009年7月~2014年7月期间辽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病房收治的腹腔非胃部手术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患者10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5年内腹部非胃手术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患者10例, 平均年龄56.6岁, 男8例, 女2例, 其中接受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 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2例, 直肠前切除术2例, 胰腺胰尾部肿瘤切除术2例, 胆石症接受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例。10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 其中6例患者术后接受了静脉镇痛泵, 平均镇痛时间48 h。

1.2 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诊断标准 10例患者症状发生时间:术后6~8 d。主要症状:胃肠减压期间胃液量逐日增加, 拔出胃管当日或次日进食不易消化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进食后腹痛、腹胀并呕吐, 呕吐物为所进食物, 可含胆汁,带酸臭味, 呕吐后腹胀症状暂时缓解。辅助检查:6例行上消化道泛影普胺造影检查可见造影剂在胃内潴留, 胃无蠕动。4例行胃镜检查, 见胃液在胃内潴留, 胃蠕动弱, 无消化道溃疡, 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 证实胃瘫。诊断标准[1]:①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 但有胃潴留;②术后胃引流量>800 ml/d, 且持续时间>10 d;③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④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⑤无应用影响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如吗啡等。

1.3 治疗方法 诊断明确后均保守治疗。①耐心向患者解释一般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②全部患者均接受了禁食、胃肠减压采用连续负压吸引, 负压保持在75 cm H2O(1 cm H2O= 0.098 kPa)为宜, 负压过高则可使胃黏膜吸附与胃管侧孔, 使胃管堵塞。间断给予高渗盐水洗胃。③检测生化指标, 给予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营养支持对症治疗。④全部患者在基本处理之后给予患者胃镜引导下置入空肠营养管, 循序渐进的给予肠内营养。适当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生长抑素抑制胃肠道腺体消化液分泌。⑤同时给予胃动力药以促进胃的排空, 常用胃复安、吗叮啉、莫沙比利等。仍予抗炎治疗者6例, 抗生素给予加用红霉素, 剂量是1 mg/kg, 2次/d静脉滴注。⑥中医中药治疗:7例患者接受了以健脾益气、行气通腑、和胃浊、活血化瘀为治则。同时行针刺或用新思的明封闭双侧足三里, 1次/d。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标准:症状缓解后每24小时胃液引流量均减少, 降至200 ml以下, 引流液颜色由绿转黄、转清,患者无明显腹胀, 上消化道造影见造影剂通过顺利, 胃壁蠕动良好, 拔胃管后恢复正常饮食, 二便正常。

2 结果

10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愈其中9例在术后17~36 d达到治愈标准, 1例在术后45 d达到治愈标准, 平均治疗时间为29.8 d。

3 讨论

腹部非胃手术后亦可发生胃瘫, 临床上并不多见。关于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 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①精神神经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激活交感神经, 激活的交感神经不仅可以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抑制神经元抑制胃动力, 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收缩, 这是目前认为产生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2];②迷走神经干损伤;③手术创伤;④胆汁反流,加重胃壁水肿, 影响胃的正常排空功能;⑤高血糖不仅可导致内脏的自主神经变性, 使胃张力、运动功能减退[3], 还可以抑制红霉素对胃的促排空作用, 因此术前、术后监测并控制血糖尤为重要;⑥饮食改变, 术后过早、过多进食, 特别是进高脂肪、高蛋白、固体饮食, 常加重胃壁水肿, 使固体食物排空延迟;⑦术后贫血、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感染及长期使用抑制胃肠动力的药物等因素;⑧术前有幽门梗阻者, 术后胃瘫发生率较高[2]。

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①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消除其不良情绪和恐惧心理, 使其配合治疗。②尽量减少全胃肠外营养时间。给予胃镜辅助下置入营养管, 一方面胃镜可以刺激胃的蠕动, 另外, 营养管置入可以起到导引作用让胃液顺营养管流入小肠。这既符合患者的生理, 刺激了胃蠕动, 同时可以减轻胃肠道水肿,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③红霉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胃动力药, 其作用原理是直接与胃动素受体结合, 发挥胃动素样作用, 但它并不刺激胃动素分泌。红霉素除对胃有显著促动力作用外, 还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 防止反流性食管炎。④长期放置胃管可发生鼻咽喉和肺部并发症, 因此对需要长期置管患者可考虑使用胃造口减压术。

总之, 对于可能自行缓解的患者或未找到明确梗阻原因时不主张急于施行手术, 宜行综合全面的非手术治疗等待胃排空功能逐渐恢复。

[1] 秦新裕, 刘凤林.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中华消化杂志, 2005, 25(7):441-442.

[2] 武正炎.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188-191.

[3] Shafi MA, Pasricha PJ.Surgical and obstructive gastroparesis.Curr Gastroenterol Rep, 2007, 9(4):280-28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147

2014-11-04]

111000 辽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

猜你喜欢

胃瘫非手术排空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
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