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防止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2015-02-01李迎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孕龄产程出血量

李迎杰

护理干预在防止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李迎杰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防止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方法 448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8%,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89%(P<0.05)。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35.2±22.6)ml, 观察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为(112.4±16.8)ml(P<0.05)。对照组患者产后1 d出血量为(253.2±27.1)ml, 观察组患者产后1 d出血量为(187.6±32.2)ml(P<0.05)。结论 在防止产后出血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大大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显著的降低产后的出血量, 对患者的早期康复具有明显的作用,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1]。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对产妇应用护理干预措施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产妇448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2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3±6.5)岁, 孕龄38~41周、平均孕龄(38.9±2.1)周, 初产妇156例、经产妇6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1±6.2)岁, 孕龄37~40周、平均孕龄(38.9±2.3)周, 初产妇144例、经产妇8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孕龄和产妇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2. 1 健康宣教 通过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观看收听音视频材料以及健康指导材料等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健康宣教,提高产妇的孕期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进行自我监护能力、避免和消除各种产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1.2. 2 心理护理 恐惧、不安和焦虑是孕产妇最常见的不良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应当主动热情的与孕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 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指导其正确对待分娩过程。创造舒适安静的待产环境、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消除、降低情绪因素导致产程延长和子宫收缩乏力产生的产后出血[2]。

1.2. 3 产前护理 详细了解孕产妇的自然条件, 掌握患者存在的合并症, 掌握产妇存在的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高症等, 及时进行评估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和采取预防出血的应急方案。

1.2. 4 产时护理 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因素是胎儿娩出时间延长、胎盘早剥以及子宫收缩乏力[3]。护理人员应当详细的了解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 绘制详细的产程图, 了解产程的发展;指导患者正确的用力和放松, 减少损伤软产道;消除引起产程延长和停滞的因素, 做好剖宫产的相关准备;加强第二产程中对会阴部的保护措施, 掌握会阴侧切的时机和适应症;指导产妇正确利用腹压协助胎儿顺利分娩;正确的使用促进宫缩药物, 研究发现最佳应用宫缩药物的时机是胎肩娩出时, 对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最为有效[4]。胎儿娩出后应及时的进行脐带的结扎和切断, 通过协调牵拉脐带和反方向压迫子宫来促进胎盘的早期完整娩出, 认真检查软产道, 发现撕裂伤应及时缝合。

1.2. 5 产后护理 产后出血多于产后2 h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严密观察各项生命指标, 指导患者进行膀胱的排空、按压宫底排出血凝块以及及早进行母乳喂养均有利于促进子宫的收缩, 从而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产后1 d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 发生率为2.68%, 观察组2例出现产后出血, 发生率为0.8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135.2± 22.6)ml, 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112.4±16.8)ml,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产后1 d出血量(253.2±27.1)ml, 观察组产后1 d出血量(187.6±32.2)ml,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护理干预是一种将主动的护理方式取代被动的护理方式, 通过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干预, 并有机的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来制定护理措施, 以达到减少瑕疵和提高护理效果的护理方法[5]。通过加强产妇的健康宣教、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以及对整个产时进行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 有针对性的消除诱发出血的各个因素, 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与余银英等[6]获得一致的研究结论, 本组临床研究中, 应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和产后1 d出血量均显著的少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的证实护理干预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

综上所述, 在防止产后出血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大大的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显著的降低产后的出血量, 对患者的早期康复具有明显的作用,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 陈春.预测评分与护理干预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率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8):94-96.

[2] 徐影.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1):128-129.

[3] 刘喜凤.优质护理在初产妇产后出血中应用的效果观察.山西医药杂志, 2015, 44(10):1204-1205.

[4] 韦迪霞.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0):42-43.

[5] 杨建华, 林叶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出血与提高产妇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5):644-645.

[6] 余银英, 关玉英.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9):1250-125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72

2015-06-17]

110121 沈北新区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孕龄产程出血量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双顶径估计孕龄对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的影响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双顶径估计孕龄对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效果的影响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
超声探查可估计孕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