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5-05-06赵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腕带身份家属

赵丽

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赵丽

目的 分析影响新生儿身份正确识别的因素。方法 2615例新生儿, 日平均有35例新生儿进行沐浴, 对15例腕带、床号性别标示牌错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腕带、床号性别标示牌错误, 存在问题(错误)率为42.86%。因腕带因素无法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4392例(80.22%), 其中双腕带变为单腕带或无腕带4380(80.00%), 腕带内容与实际不相符 12例(0.22%)。因床号性别标示牌错误无法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1083例(19.78%)。结论 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宣教, 使其充分认识到腕带对新生儿的重要性;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养成细心、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确保腕带书写的正确性。确保新生儿身份的正确识别, 是减少纠纷及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

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 护理管理

新生儿因其相貌特征相似, 且不具备表达能力, 如果不加以有效正确的身份识别, 很容易造成新生儿抱错或医疗护理执行错误, 其不仅会给患儿带来伤害, 也会影响医院声誉, 甚至面临被诉讼经济赔偿的结果。因此, 保证护理安全,新生儿实行双腕带管理是有效回避这一风险的安全基石。

腕带、床号性别标示牌是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时间给予标明身份的标记;是产妇和家属辨认新生儿的凭证;更是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和治疗护理时的查对证据。对新生儿做详细体格检查后, 在新生儿手腕和脚腕系以标明新生儿性别、母亲姓名的腕带, 在包被外系以标明新生儿床号及性别的床号性别标示牌[1]。有效提高了新生儿身份识别的正确性, 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本研究对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时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市级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产科是其中的一个科室, 单间设置, 母婴同室, 每年出生的新生儿均在2600例左右, 新生儿均在上午进行沐浴, 在新生儿沐浴前、中、后护理人员均要逐一核对新生儿的腕带、床号性别标示牌, 以确认新生儿的身份识别。选取2014年分娩的新生儿2615例, 日平均有35例新生儿进行沐浴。

1.2 方法 对核对新生儿身份时15例腕带、床号性别性别标示牌错误的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

2 结果

2.1 腕带、床号性别标示牌存在问题(错误)率 2014年分娩的新生儿2615例, 日平均35例(每年有12775例)新生儿进行沐浴, 核对新生儿身份时有15例(每年有5475例)腕带、床号性别标示牌错误, 存在问题(错误)率为42.86%。

2.2 腕带、床号性别标示牌存在问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归类 腕带、床号性别标示牌存在问题(错误)的原因分为两类:腕带和床号性别标示牌。因腕带因素无法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4392例(80.22%), 其中双腕带变为单腕带或无腕带4380(80.00%), 腕带内容与实际不相符 12例(0.22%)。因床号性别标示牌错误无法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1083例(19.78%)。见表1。

表1 5475例腕带、床号性别标示牌存在问题(错误)的主要原因(n, %)

3 讨论

3. 1 加强宣教, 提高护理人员及家属对新生儿腕带重要性的认识 因腕带因素无法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4392例(80.22%), 其中双腕带变为单腕带或无腕带4380(80.00%),腕带内容与实际不相符 12例中有5例(捡取丢弃的腕带) (41.67%)。新生儿佩戴腕带是识别身份的重要标志, 是医疗行业护理人员为规避医疗风险的举措, 是医院的特殊产物。还有部分家属认为, 新生儿衣服、包被都是自备的, 新生儿和产妇同处一室后, 通过衣被产妇及家属也可辨认, 还有一些家属认为腕带无关紧要, 并且将腕带给新生儿去掉或当腕带脱落时, 不再寻找以致丢失, 或被新生儿粪便污染后随手丢弃。总之, 需要利用孕期孕妇学校讲课、产前宣教对孕妇及其家属讲解新生儿腕带上填写的内容, 告知孕妇及其家属新生儿佩戴双腕带是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 保证正确的妈妈抱对正确的新生儿的保障, 不要嫌弃腕带不好看而去掉, 不要感觉自己有独特的, 识别自己新生儿的方法而忽视腕带的存在, 而当腕带脱落或被粪便污染时及时予以补佩戴, 随时保证新生儿的双腕带。

3. 2 强化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 因床号性别标示牌错误无法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1083例(19.78%);腕带内容与实际不相符 12例中有7例(医务人员书写错误)(58.33%)。加强责任心, 进行风险意识教育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 关键是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2]。强化安全意识, 从营造医院安全文化氛围入手, 围绕患者安全目标要求, 通过完善制度建设, 抓好环节管理, 创新服务举措等有效措施, 认真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3]。写好的腕带在给婴儿佩戴时, 需再次向婴儿的母亲核对腕带上的信息内容是否有误, 当确认无误时才能给该婴儿佩戴, 写错的腕带需及时丢弃, 性别标示牌要男女对应, 更换床位后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给新生儿更换床号牌。

3. 3 腕带的正确用法 新生佩戴的腕带既要保持不脱落。又要松紧适宜, 松了容易脱落, 如未及时发现, 特别是在沐浴室穿衣时, 新生儿较集中时, 补戴时可导致张冠李戴, 给产妇和家属造成疑虑, 给以后生活留下阴影, 影响医院的信誉, 留下纠纷的导火线;紧了容易在手腕上造成勒痕, 影响血液循环, 严重的还可造成指端坏死。所以, 在系腕带时应以能容下指尖为宜, 转动腕带时腕带和新生儿皮肤有空隙又不能从手腕上脱落[4]。

3. 4 严格制度落实 规范操作流程 制度永远是安全的保障,流程永远是操作的指导。产妇与婴儿从产房回到病房时, 助产人员要面对面的与家属交接婴儿, 核对腕带信息, 确认无误, 经产妇及家属认可后, 方可离开。

建立新生儿沐浴交接流程本, 内容包括沐浴日期、新生儿沐浴操作者、沐浴前送婴儿沐浴家属交接的签名、沐浴后护理人员送婴儿回病房产妇认可交接的签名, 新生儿沐浴当天, 当家属把新生儿交给沐浴操作者时, 操作者首先要与家属核对新生儿的床号、性别、双腕带与家属所讲的及与病历信息是否相符, 如果核查不相符的原因, 及时予以解决;如果相符, 经家属确认无异议后, 在新生儿沐浴交接流程本沐浴前送婴儿沐浴家属的签名处签名, 其次, 在沐浴过程中,执行护理人员与新生儿一对一的操作, 就是新生儿从解包被、沐浴、沐浴后包好均由1名护理人员完成, 减少交接引起的错误;最后, 护理人员将沐浴后的新生儿送到产妇床前, 再次与产妇本人核对新生儿的床号、性别、双腕带的信息, 经产妇确认后在新生儿沐浴交接流程本上签名, 沐浴交接完毕。

综上所述, 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宣教, 使其充分认识到腕带对新生儿的重要性;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养成细心、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确保腕带书写的正确性, 床号、性别标示牌更换的及时性;腕带的松紧适宜是保证婴儿不受伤害的基石;制度、流程永远是工作的保证。确保新生儿身份的正确识别, 是减少纠纷及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4.

[2] 李加宁, 宋燕宾.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护理安全.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9):57-58.

[3] 肖永辉.儿科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全科护理, 2009, 7(6):1469-1470.

[4] 韩莉芳.新生儿胸牌/腕带管理缺陷和对策.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30):146-14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213

2015-06-12]

467099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产科

猜你喜欢

腕带身份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Misfit×Swarovski
“电人”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