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会阴部切开感染临床探讨

2015-02-01黄海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会阴部缝线会阴

黄海洲

妇产科会阴部切开感染临床探讨

黄海洲

目的 分析探讨妇产科会阴部切开感染的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接受会阴部切开术的患者48例, 对其临床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1例患者为大肠杆菌感染, 2例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例患者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患者均经针对性治疗后恢复, 切口的愈合情况良好。影响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胎膜早破、阴检和肛检次数较多以及产程过长。结论 妇产科会阴部切开术中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 临床治疗中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危险因素, 积极做好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 以降低感染率发生。

妇产科;会阴部切开;感染

会阴是指阴道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 会阴切开术是一种在分娩过程中为扩大阴道开口实施的外科切开术, 是妇产科手术中最为常见的手术[1]。会阴切开术一般在第二产程进行[2],适时实施会阴切开术可以保护盆底组织, 避免因胎头长时间压迫或过度伸展造成组织损伤, 而且会阴切开术的伤口愈合情况较好。但切开会阴部时会有一些感染因素影响切口的愈合以及恢复效果, 影响术后恢复情况。本文通过研究会阴部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感染因素, 以期给临床实施会阴部切开术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1月来本院接受会阴部切开术的患者48例, 对其临床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年龄22~46岁, 平均年龄(36.8±10.2)岁;48例患者中有29例初产妇, 19例经产妇。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为:患者的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 或针孔部位有脓性分泌物, 患者伴有持续发热现象;经病原学诊断患者的切口分泌物呈阳性。

1.2 切口感染处理 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后, 及时注射头孢类抗菌素药物, 局部使用呋喃西林粉, 若患者的切口没有开裂但有明显压痛、红肿伤口, 则应给予患者大黄、芒硝外敷消肿药物治疗;若患者的切口出现开裂, 则应及时去除肌肉层的可吸收缝线结头, 每天更换药物, 长出新肉芽组织后实施二期缝合。

2 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感染, 感染率为8.33%。对感染患者实施分泌物细菌培养后发现, 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为大肠杆菌感染, 2例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例患者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对感染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后, 切口愈合良好。影响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胎膜早破、阴检次数较多以及产程过长。

3 讨论

会阴切开术是妇产科分娩治疗中的常见手术, 手术治疗时间短且创伤小, 但因会阴部靠近肛门以及尿道, 容易受到恶露的影响且细菌较多, 易出现会阴部感染。同时因阴道内可寄生大量细菌, 若出现胎膜早破、阴道炎症或产程过长现象, 则影响切口的愈合情况, 产妇产后排便也可污染切口,引起切口部位感染。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产后阴部切开的感染率为10%~17%[3]。产妇产后出现切口感染, 可出现疼痛症状, 从而导致产妇出现心理障碍, 影响母乳喂养情况。因此预防产后感染不仅有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 对新生儿的早期喂养也产生积极作用。会阴部切口感染一般发生在产后2~3 d[2], 伤口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现象, 挤压感染部位可出现脓性分泌物, 发生感染症状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因会阴部位血运丰富, 具有较强愈合能力, 一般感染后2~3周即可好转或痊愈。本组4例切口感染患者均采取注射头孢类等抗菌素药物, 局部使用呋喃西林粉治疗方式, 经治疗后愈合较好。有研究认为, 若患者的感染部位组织新鲜, 裂开时间短, 可以在消毒后立即实施二次缝合;若感染部位组织不新鲜, 且有分泌物, 不能采用缝合方式, 应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服用抗生素, 形成瘢痕后愈合。

为预防会阴部切口感染, 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充分做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医疗工作中的无菌观念, 对手术过程中的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缝合前对切口部位以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 遮盖肛门部位, 缝合时注意缝线末端不能过长, 避免缝线过长将肛门细菌带入创面引起切口感染;②减少阴道检查次数, 若患者产前出现阴道炎脓包疮或毛囊炎等症状, 应立即实施抗生素治疗;③提高手术操作熟练程度, 避免手术过程中阴道黏膜切口顶端缝合不严,有死腔导致恶露渗入潴留引发感染。但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缝合前用0.5%碘伏消毒, 缝合结束后再次用0.5%碘伏消毒,缝合时注意针距不能过密、缝线不能过紧, 以促进伤口部位的血液循环, 减少水肿现象的发生, 从而促进切口愈合[4]。缝合结束后应实施肛门检查, 若发生缝线穿透直肠情况, 应立即拆除再次缝合。

综上所述, 妇产科会阴部切开术可引起切口感染, 影响产妇的术后愈合情况。临床操作中应采取及时、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以降低感染率发生。

[1] 曾珊华.妇产科会阴部切开感染临床观察.当代医学, 2012, 18(16):76-77.

[2] 李晖, 钟巧, 靳淑雁, 等.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围产期质量控制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17):2606-2607.

[3] 周秀荣, 李华.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13):2178-2179.

[4] Chelmow D, Hennesy M, Evantash EG.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 for nonlaboring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delivery with intant membranes: a metaanalysis.Am J Obstet Gynecol, 2004, 191(5): 1661-166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1.126

2015-01-20]

536000 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会阴部缝线会阴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按摩热敷会阴对减轻产妇会阴损伤程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会阴部疼痛有可能是精囊腺炎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20例贝赫切特综合征所致会阴部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缝线抗议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