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86例临床分析

2015-02-01柴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丙肝丙型肝炎利巴韦

柴颖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86例临床分析

柴颖

目的 对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可靠性进行探讨。方法 86例慢性丙肝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观察组以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 对照组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1年后,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应答率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与利巴韦林合并治疗慢性丙肝患者的疗效非常显著, 不但安全、有效, 还有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明显改善,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派罗欣;利巴韦林;慢性丙肝;疗效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一种慢性感染疾病, 其传播途径比较复杂, 主要依靠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等[1]。大约有80%的急性丙肝会逐渐发展成慢性丙肝。有研究报告称, 慢性丙肝的发病率和感染率非常高, 在全球范围内感染率已高达3%, 在我国感染率为3.2%,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 已引起医学界专家的广泛关注。作为治疗慢性丙肝的有效药物, 派罗欣和利巴韦林都有显著疗效, 能够抑制丙肝病毒复制, 并降低肝硬化发生率。本院在慢性丙肝的临床治疗中, 采用派罗欣结合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更为满意的效果, 为临床提供了参考依据。现将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的诊断标准, 已确诊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②所有患者均不属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患者均排除严重疾病和自身免疫力缺陷;④所有患者不属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肝炎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⑤患者均无其他病毒感染史。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观察组中男27例, 女16例, 年龄24.0~48.0岁, 平均年龄(33.0±5.0)岁, 病程1.0~4.0年, 平均病程(2.4±1.6)年;对照组男26例, 女17例, 年龄25.0~49.0岁, 平均年龄(34.0±5.3)岁, 病程1.0~5.0年, 平均病程(2.5±1.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 1 观察组 皮下注射180 µg派罗欣, 1次/周, 口服利巴韦林1000 mg(苏州弘森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期为1年。

1.2. 2 对照组 干扰素-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肌内注射, 100万U/次, 3次/周;同时服用1000 mg/d利巴韦林;在治疗3个月后, 将干扰素改为300万U, 3次/周。如无效或患者无耐受力需停止治疗, 治疗周期为1年。

1.3 评价标准 依据《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慢性丙肝的疗效标准, 可进行以下分级判定。早期应答:12周的治疗结束后, 患者体内的谷丙转氨酶含量表现正常, 丙型肝炎病毒RNA的检测结果为阴性;完全应答:患者治疗1年结束后, 体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丙型肝炎病毒RNA显示为阴性;部分应答:在治疗停止后25周, 患者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正常, 丙型肝炎病毒RNA转为阴性;无效: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 各项指标均未达到以上标准。总应答率=(早期应答+完全应答+部分应答)/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早期应答率为25.58%(11/43), 完全应答率为51.16%(22/43), 部分应答率为20.93%(9/43), 无效率为2.33%(1/43), 总应答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的早期应答率为46.51%(20/43), 完全应答率为37.2%(16/43), 部分应答率为6.98%(3/43), 无效率为9.30%(4/43), 总应答率为90.70%。观察组总应答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通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对比发现, 两组患者均有头痛、肌肉关节疼以及发烧等症状, 停药后症状消失。还有部分患者有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现象, 停药后也恢复正常。其中,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 对照组为27.91%(12/4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慢性丙肝患者发病初期的主要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容易疲劳, 但随着病情发展, 患者还会出现脸色蜡黄、腹痛以及肝硬化并发症等现象, 如不及时治疗, 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 慢性丙肝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派罗欣和利巴韦林均为治疗慢性丙肝的有效药物, 其中派罗欣是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合成药物;利巴韦林则属于一类鸟苷类药物, 能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复制, 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有一定疗效[3]。

综上所述, 派罗欣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 对慢性丙肝的治疗具有更高的应答率, 比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表现更佳, 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利于患者的康复,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1] 汪静, 蔡立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护理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9):43-44.

[2] 王春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12):2838.

[3] 付贤云, 张立新, 涂立锐.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早期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中国卫生产业, 2012(18):67-6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95

2015-07-27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

猜你喜欢

丙肝丙型肝炎利巴韦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利巴韦林 服用之前要三思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