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炎致前牙移位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2-01白秋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5期
关键词:牙周袋牙槽骨前牙

白秋野

牙周炎致前牙移位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秋野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时使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23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 均在治疗并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进行移位前牙的正畸治疗, 同时进行牙周的护理和调颌。结果经过治疗, 患者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以及临床附着水平等均有了明显改善, 且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牙周正畸的联合治疗, 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颌创伤并控制牙周炎, 使牙列更加整齐美观, 值得推广应用。

牙周炎;前牙移位;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牙周炎是在炎性宿主和多种细菌感染的共同作用下, 对牙周组织产生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严重者会出现牙齿脱落[1]。大部分牙周炎患者会伴随牙间隙增大、倾斜移位、咬合关系紊乱、牙齿伸长等多种症状,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研究发现, 对于由牙周炎导致的前牙移位患者来说, 单纯的基础治疗、局部治疗都无法取得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效果[2]。因此在本次研究中, 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使用了牙周正畸的联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共23例, 其中, 男11例, 女12例;年龄28~43岁, 平均年龄(34.7±5.1)岁。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前牙松动、移位、倾斜、牙间隙增宽、前牙伸长等咬合关系不良的症状。在经过常规的X线片检查之后, 发现患者普遍存在牙槽骨吸收、牙周膜增宽等牙周炎的明显表现。23例患者均排除了其他严重疾病, 且依从性较高。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牙周检查, 记录患牙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以及临床附着水平。在了解了牙槽骨的具体破坏情况后, 进行牙周的基础治疗。

通过龈上洁治、根面平整、龈下刮治、牙周袋冲洗并上药等方式对牙龈上下的菌斑、坏死组织、牙结石进行机械性清除, 并内置盐酸米诺环素。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式, 并使用牙间刷、牙线等清除菌斑的工具, 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用牙习惯。在进行了5周左右的基础治疗后, 如果患者的牙周袋袋深在5 mm以上, 那么对其进行牙周翻瓣术, 必要时对牙槽骨进行修整。与此同时, 结合引导性再生术和植骨术对牙周组织进行重建, 从而形成新的牙槽骨和牙骨质。在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 只有患者的牙周炎处于静止或者稳定的状态,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正畸治疗。

在正畸治疗中,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正畸方法, 通过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患者上下的牙齿, 注意初始弓丝为镍钛丝, 直径在0.012 mm左右, 在此过程中要遵循轻力细丝的原则。之后根据患者的反应及其牙周组织的多少对矫治力的大小进行调整。每个月进行1次复查, 每个季度进行1次牙周洁治。

1.3 评价指标 通过牙周探针测量牙周袋底到龈缘的距离,得到牙周袋探针深度;通过Le-Silness对患者的牙龈指数进行统计;测量牙周袋底和釉牙骨质间的距离, 得到患牙的临床附着水平[3]。将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以及临床附着水平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由治疗前的(6.3±0.2)mm, 缩小为治疗后的(2.0±0.3)mm;牙龈指数在治疗前为(2.4±0.2)分,治疗后为(0.5±0.2)分;临床附着水平在治疗前为(4.4±0.2) mm, 治疗后为(2.1±0.1)mm,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牙周炎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扇形移位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 随着炎症的加重, 牙齿有松落现象出现, 牙槽骨大部分吸收, 牙周组织的支持力量大为减弱, 从而造成牙齿松动或脱落、牙龈出血、牙齿的咀嚼无力、形成牙周袋、牙齿移位, 对患者的生活及整体形象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临床上常用的同定矫治器装置复杂, 无法保持牙周及口腔的清洁, 对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而牙周正畸压入是关闭前牙间隙并避免进一步的牙槽骨丧失甚至牙齿脱落的有效途径, 但在治疗时需极为谨慎, 合理应用正畸力量,控制好矫正力度。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对牙周炎导致前牙移位的患者采用了牙周正畸的联合治疗, 通过3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牙周炎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牙齿的排列整齐, 间隙关闭, 移位的牙齿得到了复位, 颌创伤被消除, 牙龈没有明显炎症, 牙周袋变浅或消失。这是因为通过对牙周炎的控制,有利于修复被破坏的牙槽骨, 并在此基础上注意了矫正力度的控制, 因为患者的患牙无法承受正常的矫治力, 通常轻微的力量就能够使移位的牙齿复位。在牙周科与正畸科的联合治疗下, 患者牙槽骨的吸收稳定, 牙周膜的再附着较为理想。值得注意的是, 在治疗期间必须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 让其形成良好的用牙习惯, 这是控制牙菌斑的重要环节, 从而为正畸治疗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 在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牙周正畸的联合治疗, 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颌创伤并控制牙周炎, 使牙列更加整齐美观, 值得推广应用。

[1] 施捷, 周彦恒, 傅民魁, 等.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CT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5(6):659-662.

[2] 王爱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3):389-390.

[3] 朱北兰, 郭月红, 周华安, 等.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疗效观察.上海口腔医学, 2012, 14(4):431-43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084

2015-03-16]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牙周袋牙槽骨前牙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