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5-06-01钱瑾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5期
关键词:小包装差错率调剂

钱瑾

·卫生论坛·

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对策

钱瑾

目的分析本院门诊中药房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原因, 并采取相应防范对策降低调剂差错率, 以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原因, 采取相应防范对策, 比较实施相应防范对策前后的调剂差错率。结果90例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中, 剂量错误50例(55.56%)、漏配药味15例(16.67%)、配错药味13例(14.44%)、剂数错误12例(13.33%), 剂量错误在所有差错中占比最高。实施对策前调剂差错率为6.49‰, 实施对策后调剂差错率为3.09‰。实施对策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相应防范对策后调剂差错率明显降低, 提高了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质量, 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

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防范对策

小包装中药饮片是按设定剂量包装, 可直接数包调配的中药饮片。具有剂量准确、易于复核、饮片纯净、利于管理等优势, 既保持了中药饮片的原有性状, 又不影响中医临床以饮片入药、临用煎汤、诸药共煎的特色, 且基本满足中医师处方中对常用剂量的需求。为加强对小包装中药饮片生产、使用、流通等管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8年颁布《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1]。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 随着本院中医药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和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散装饮片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为适应医院发展和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本院从2013年10月开始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由于小包装中药饮片品种较多容易导致调剂差错。现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调配的18595张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中的90例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采取的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本院门诊中药房调配的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18595张, 由核对人员发现并登记的90例调剂差错。

1.2 方法将门诊中药房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中发生的90例调剂差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造成调剂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防范对策以降低调剂差错率。调剂差错分为4类:剂量错误、漏配药味、配错药味、剂数错误。差错以核对人员发现为准, 不含配方人员自查纠正的差错, 核对人员对复核过程中发现的差错采用Excel表格分类登记。总差错数=剂量错误+漏配药味+配错药味+剂数错误。差错率=(总差错数/处方数)×100%。比率=单项差错数/总差错数[2]。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登记的调剂差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剂量错误在90例调剂差错中所占比率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差错。因此在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剂量错误。见表1。

2.2 实施相应对策前后小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比较, 结果显示, 采取相应对策后小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明显下降,调剂差错率降到了4‰以下。见表2。

表1 门诊中药房90例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统计表(n, ‰)

表2 实施相应对策前后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统计表(n, ‰)

3 讨论

3.1 调剂差错类型

3.1.1 剂量错误 调剂过程中其中一味药或者是多味药的剂量调配错误。统计分析, 此项发生差错率为55.56%, 在调剂差错中发生率最高。

3.1.2 漏配药味 指每剂中少配了一味或几味中药。

3.1.3 配错药味 将处方中某味中药误配成另外一味中药,如桃仁10 g误配成杏仁10 g, 配错药味对患者的危害最为严重, 也是中药调剂工作中最严重的差错。

3.1.4 剂数错误 是指调剂人员实际调配的剂数与处方上剂数不相符。比如处方3剂, 而调剂人员粗心大意将剂数看错配成5剂, 此项差错率最低为13.33%。

3.2 调剂差错原因分析

3.2.1 未严格执行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制度及操作规程。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没有遵守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调配不规范而导致差错的发生。

3.2.2 调剂人员常常因为专业知识不扎实、业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导致差错的发生。①按照经验调剂, 偶有患者需要特殊用药, 医师在处方中会将剂量做出调整, 而调剂人员未细看处方, 习惯性按常用剂量调配。如柏子仁的常用剂量为10 g, 偶尔有20 g剂量, 调剂时马虎按10 g调配。②由于小包装中药饮片大多数有两种规格,如果调配人员调配时不细心, 稍不注意容易发生差错。如黄芪有10 g和15 g两种规格, 调剂时粗心将10 g错配成15 g。③将某味药重复调配, 造成剂量错误。④性状相似的中药饮片调剂错误, 性状相似的中药饮片因为塑料包装袋对视线的阻挡, 如果不仔细看标签极有可能导致调剂人员配错药或者是加药人员加错药。

3.2.3 药房工作量大, 重复操作频繁容易导致调剂人员疲劳, 连续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出错。

3.2.4 小包装中药饮片未按规定顺序摆放, 将不同规格、外包装相似的小包装中药饮片混放, 加药人员加错和退药时因饮片外观相似而归错位, 如生地与玄参、谷芽与麦芽等,调配人员调配时没有认真核对品名、规格导致差错。

3.2.5 未制定调剂差错奖惩制度, 没有将差错与绩效挂钩。

3.3 调剂差错的防范对策

3.3.1 严格执行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制度及操作规程。从审方到复核、发药的各个操作环节都做了严格规定, 目的是为了提高配方质量, 防止差错发生。针对具有配伍禁忌、特殊服用方法、超大剂量等, 应与临床医师进行核对, 确认无误后才能够进行调剂[3]。严格加强核对, 核对是控制调剂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降低差错的有效方式。以上四类错误都是核对人员在核对时发现的, 如果没有核对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求每位调剂人员调配结束后先自行核对, 再安排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中药师进行核对, 通过两次核对进一步减少差错的发生。

3.3.2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综合专业水平。中药调剂是一项特殊工作, 调剂质量关系到医院医疗水平, 作为调剂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中药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应多学习中药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尽可能避免调剂差错的发生。培养中药方面的专业人才, 不断壮大中药药师队伍, 可通过专业的课题学习, 同时加强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4]。药剂科实施考核培训制, 重视综合专业知识的培养, 定期组织调剂人员进行理论考核和操作比赛, 对成绩优秀者进行奖励, 以此提高全体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学习熟练掌握中药君臣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剂量的调配常识, 确保中药饮片调配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全面提升本院中药房服务质量。同时对临床医师处方开具进行规范化培训, 严格按照处方规范原则书写, 处方中应明确标注规格、用法、用量等, 由于小包装中药饮片品种较多,如果忽视处方书写的规范性, 将增加调剂差错的发生。定期抽查中药处方, 对处方书写不规范的医师给予经济处罚, 从而降低因处方书写不规范导致的调剂差错, 同时鼓励医师尽量采用电子系统开具处方。

3.3.3 合理安排调剂人员的上班时间。中药调剂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处方分布不均、集中度高, 极易造成调剂人员的疲劳,存在调剂差错隐患。针对以上情况本院采取错时排班, 在高峰时段尽量多安排调剂人员, 防止调配差错的发生。清闲时减少调剂人员, 既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又可保证调剂工作质量。

3.3.4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包装中药饮片的斗谱编排。将每味中药都设数字码, 同时电子处方调配单中每味中药都有数字码显示, 调配单中药品数字码及排列顺序和药柜上数字码及排列顺序一致, 看到数字码就能知道其在药柜中的具体位置, 调配时既看品名和规格又看数字码, 并对数字码进行升序排列, 避免重复走路, 从而降低调剂劳动强度, 减轻调剂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调剂速度, 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同时减少患者的侯药时间。这是本院在小包装中药饮片配方中的一大改进, 通过改进配方中剂量错误差错率明显降低。

3.3.5 严格执行差错登记制度, 定期组织调查调配用药差错的原因, 对发生频率较高的差错要认真分析原因, 从中吸取教训, 制定相应预防对策, 加强管理, 避免再次发生调配用药差错[5]。

3.3.6 制定调剂差错奖惩制度, 增强调剂人员的责任心。表1四项差错占比最高的是“剂量错误”, 这项差错和调剂人员责任心紧密相关。患者治病的疗效不仅和医生的诊治水平有关, 也和调剂质量直接相关, 因此作为中药调剂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中药调剂岗位的重要性。本院自2014年1月加大了管理的力度, 实施调剂差错奖惩, 根据调剂差错的次数、差错严重性给予经济处罚, 同时对于长期未有差错事故的调剂人员给予奖励, 通过奖惩措施的实施, 提高了调剂人员的责任心, 减少了调剂差错的发生。自实施奖惩措施后调剂差错率得到明显下降, 调剂差错率降到了4‰以下, 充分体现了奖惩措施的效果。

综上所述, 通过对门诊中药房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进行分析, 并采取相应防范对策后, 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得到了明显下降。作为药剂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调剂差错的危害性,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进一步降低差错的发生,提高处方调配准确率,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 张玉旗.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34):170-171.

[2] 钟子健.常见的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与防范措施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3):114-115.

[3] 张宗江, 刘继禹, 李进, 等.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发药环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 30(2):218-219.

[4] 吴月英.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分析与改进策略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6):240-241.

[5] 张菊花, 张晓艳.中药饮片调配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影响.安徽医药, 2011, 15(3):383-385.

Analysis of dispensing error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small pack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QIAN Jin.Department of Pharmacy, Jiangsu Province Haimen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imen 2261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causes of dispensing errors in small pack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and to implement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to reduce dispensing error rate, in order to guarantee safe drug us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in 90 dispensing errors in small pack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applied.Dispensing errors rat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 of prevention measures.ResultsAmong 90 errors in small pack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there were 50 cases with dose error (55.56%), 15 cases with lack ingredients (16.67%), 13 cases with ingredients error (14.44%), and 12 cases with agent number error (13.33%).Dose error case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Dispensing errors rate was 6.49‰ before implement of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it was 3.09‰ after implement of prevention measures.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reduce dispensing errors rate and improve quality of small pack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This method guarantee safe drug use for patients.

Small pack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Dispensing errors; prevention measures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206

2015-04-02]

226100 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小包装差错率调剂
要不要服从调剂?
我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临床观察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某三级中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大包装一定比小包装划算吗?
小包装中药饮片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