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电刺激及减重步态训练同步与分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2015-02-01程华军陈尚杰许琼瑜朱芬冯德荣李海黄石钊刘恒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步幅步态步行

程华军 陈尚杰 许琼瑜 朱芬 冯德荣 李海 黄石钊 刘恒

·康复医疗·

功能性电刺激及减重步态训练同步与分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程华军 陈尚杰 许琼瑜 朱芬 冯德荣 李海 黄石钊 刘恒

目的 研究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及两者分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两组均采用规范的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 对照组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分离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AROM)、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是可行的, 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两者分离治疗。

同步;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减重平板训练;脑卒中;步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60例脑卒中患者, 入组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 临床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 可接受动作性指令及配合完成评估;首次脑卒中病程15 d~6个月;年龄<70岁;单侧肢体瘫痪, 偏瘫侧下肢肌力在2~4级的步行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规范的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控制基础疾病等治疗), 传统康复治疗, 如Bobath、Bronstrum、PNF等易化技术治疗以及作业治疗等[3]。对照组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分离治疗。观察组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

1.2.1 减重平板训练治疗 治疗时由治疗师扶持患者站立于活动平板上, 将左右对称的固定带系在患者腰臀部, 两端向上均匀、平衡用力, 松紧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在治疗师悉心指导下, 患者进行连续的站立姿势训练, 待其熟悉掌握动作要领后即转入平板步行训练[4]。患者初始减重步行速度设置为0.07~0.11 m/s, 坡度为0°, 随训练时间的增加, 患者步行速度可逐渐加快, 至治疗结束时可达到0.12~0.23 m/s, 期间跑台坡度保持不变, 治疗20 min/次.1次/d, 6次/周, 共3周。

1.2.2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 本研究使用的XFT-2001型低频电子脉冲刺激仪是外部体戴式的功能性电刺激仪器, 该设备主要由神经肌肉定位仪、足下垂助行仪主机、步态分析采集器以及绑带和电极片五部分组成。采用步行模式,完成步态分析, 将倾斜角、脉宽、电刺激肌肉训练模式等参数设定于刺激仪, 以患者可耐受且能引发肌肉明显收缩的最小强度为刺激强度0~150 mA, 正相矩形波, 脉宽50~500 μS, 刺激频率15~30 Hz, 刺激仪通过传感器监测患者的步态情况, 适时进行电脉冲刺激治疗。治疗20 min/次.1次/d, 每周5~6 d,共3周。

1.2.3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分离治疗患者先进行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再进行减重平板训练治疗, 各治疗20 min/次, 各1次/d, 每周5~6 d, 共3周。

1.3 观察指标[5]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 具体评估项目:①步态分析采用足印法收集步态资料, 主要测量每例患者左右步幅差、步速。左(右)步幅为行走时左(右)足跟先后着地两点之间的距离, 左右步幅差为左右步幅之间的差值;步速以患者自然舒适的速度行走6 m左右并记录所需时间, 计算出每分平均行走的距离(m/min)。②AROM以关节量角器测定踝背屈自主运动的最大关节活动度。③FMA中的下肢部分, 共17项, 每项分3个等级计分(0、1、2分), 最高34分, 得分越高, 反映分离运动越好, 组内相关系数值>0.98。④ADL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 正常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FMA 中下肢部分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研究中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两者同步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分离治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明显增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信心。本研究表明, 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是可行的, 其治疗效率明显高于两者分离治疗。

[1]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8.

[2] 缪鸿石. 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5.1283-1285.

[3] 杨雅琴, 张通. 正常步态和偏瘫步态的特点及对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 9(10):608-609.

[4] 燕铁斌.积极推广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0):865-866.

[5] 单莎瑞, 黄国志, 曾庆, 等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 558-56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203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 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导致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急剧增长, 脑卒中的危害将日益突出[1,2]。因此, 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为此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2015-04-20]

2013 年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 非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03117)

518101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步幅步态步行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与步速相关性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刷脸”正盛,步态识别又来了
步态研究及其在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展
非田径专业男生100 m短跑步频与步幅关系的实证研究
水平四(七年级)耐久跑教学中处理“极点”的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