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病预防中的抗高血压治疗策略

2015-02-01赵寅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降血压证实脑血管病

赵寅生

脑血管病预防中的抗高血压治疗策略

赵寅生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此时代背景下, 受到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 高血压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很多研究证明, 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中,抗高血压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对于脑血管病的防范能够起到积极的意义。而目前抗高血压治疗的最主要目的被认为是保证血压值达标准和保护心、脑、肾靶器官, 借此来达到预防脑卒中疾病和降低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 浅谈脑血管病预防中的抗高血压治疗策略。

脑血管病;脑卒中;高血压;抗压治疗

在脑血管疾病当中, 高血压是最为严重的危险因素, 对于抗高压治疗对于脑卒中危险性的降低, 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回顾国内外近十多年中的临床研究能够看到, 降压药物具有着诸多类型, 而其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s)不仅对于抗高血压具有着积极的疗效, 同时其对于房颤、逆转左心室肥厚、预防糖尿病等均具有着一定的防治作用[1]。与此同时, 还有研究表明, 钙通道拮抗剂(CCBs)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对于脑血管病的防治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2]。在此基础上, 很多研究采用将两者结合共同治疗的方式, 结果显示, 对于脑卒中的预防更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1 高血压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 就脑卒中的发病率来看, 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要高出非高血压者4倍以上。关于高血压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我国《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亦有明确的定论:即高血压是引发脑出血与脑梗死的最大危险因素。据此便能够判定高血压的发病, 对于并发脑血管病具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两者相互独立, 但却具有着特定的内在关联。有研究显示,正常情况下, 收缩压每上升10 mm Hg(1 mm Hg= 0.133 kPa), 则脑血管病的发病几率便会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 mm Hg,则对应的脑血管发病几率就会增加46%。研究可知, 即便是正常人, 都需要面临这样的风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 危险性的大幅上升也就显而易见。而血压又是动态的, 具有特定的节律性, 通常情况下, 血压在深夜降为最低, 而在清晨升为最高, 因此很多急性脑血管疾病均多发于清晨时段。同时, 绝大多数被认为有效控制住了血压的患者, 在清晨测量时会依然表现出高血压状态。

由此可见, 脑血管疾病同高血压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要想保证抗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 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医学界的进一步努力。

2 抗高血压治疗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意义

鉴于上述高血压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抗高血压治疗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使血压恢复正常, 并保护心、脑、肾靶器官。《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提出, 减少脑卒中并发率的相对安全血压范围为<140/90 mm Hg, 在此基础上有大型研究对此进行了证实, 结论同此一致, 其中脑卒中发病率下降的几率按照男性、女性与老年人分类, 分别为34%、38%和36%[3]。由此可见, 抗高血压治疗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前, 临床中常用的降压药包括ARBs、CCBs等, 关于其他未被证实疗效的药物如肾素抑制剂或醛固酮受体阻滞剂等均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当前的降压药虽然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但不同的药物之间势必存在着特定的差异性, 因此不同个体对于药物的选择也应当有所不同。降血压三联协作组通过临床研究证实, 利用ARBs进行抗高血压之后, 脑卒中发病率降低明显, 证实效果要优于CCBs和利尿剂等。另有研究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之后展开, 结果进一步证实了ARBs的效果为最优。

3 ARBs对于脑血管病预防效果的实证

3.1 一级预防 关于降压药物对脑卒中疾病的预防, 均已被证实具有积极的疗效, 脑卒中的发病几率同血压变化亦呈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因此能够得出, 预防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降血压是最可行与最有效之举。有研究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 结论显示, 雷米普利对于脑卒中疾病的防控作用明显,因此得出了预防脑卒中必须要降血压的结论。后期陆续有研究采用ARB缬沙坦、CCB氨氯地平、ARB坎地沙坦与ARB厄贝沙坦等药物作用进行研究, 得出的结果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但总结论却明显抑制, 认为ARB的效果体现在降血压的同时还能够形成对脑血管的有效保护。

3.2 二级预防 降血压是降低脑血管疾病的有效因素, 因此对此的二级预防, 仍是以降血压为主。通过诸多研究成果的积累, 抗高压治疗药物的更新始终未停止, 很多国际性的大型临床研究中已经得出CCBs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结论, 因此适合用于脑卒中预防与治疗的首选药品。因此有研究证实, 将ABRs同CCBs两者结合共同进行脑卒中预防与抗高血压治疗具有着更为优异的效果。

综上所述,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为有效控制脑血管疾病发病, 抗高血压治疗实为有效之举。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各种降压药物均具有着积极的降压效果,但关于高血压的治疗, 不同人群所表现出的临床效能也存在着差异性。很多研究证实, ARBs与CCBs联合用药, 是目前最理想的脑血管病预防中的抗高血压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段京莉, 张石革.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进展——高血压治疗与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2):97-99.

[2] 刘星, 吴寿岭, 梁洁, 等.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6):575-579.

[3] 刘莉, 叶鹏.空腹血糖、糖尿病治疗、血压和抗高血压治疗对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一项包括7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30年随访研究.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4):33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193

2015-07-10]

674100 云南省玉龙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降血压证实脑血管病
降血压八误区
混菌固态发酵榛仁粕制备降血压肽工艺优化研究
饭后一根香蕉有助降血压
历史不可验证说的语义结构与内在逻辑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去哪儿、携程互咬一路厮打至商务部沈丹阳证实收到举报材料
降压必须知道的11件“药”事
临床运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常见问题及对策